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辞赋创作

概述:(1)汉中后期,除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之外,尚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抒情、说理、咏物类辞  赋作品。    (2)其骚体如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等,赋体如东方朔《答客难》 王褒《洞箫赋》等 。(3)这些辞赋,情感浓郁,体貌清爽,与繁难堆砌的大赋不同。

一、西汉中后期的骚体赋

(一)汉武帝《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选择/简答;2310单选】

(1)汉武帝《李夫人赋》 ,是 一 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骚体赋】

(2) 《 李夫人赋浓注思念之情,真 挚 而 深 切,艺术表现水平也很高。

(二)刘歆《遂初赋》的艺术特点及其贡献【选择/简答;1704单选】

(1)刘歆xīn 的 《遂初赋:赋作先是交代“守五原之烽燧”的旅行目的,继之以征史而论;又由古及今,发抒愤郁不平,而接以 悲哀之景的摹绘;最后表达“守信保己,比老彭兮”的道家思想。其史论部分,重点叙说晋人自毁公 族以至亡国的史实,使创作紧紧围绕着自己的遭际而展开,具有浓烈的情感和鲜明自我色彩。

(2)《遂初赋》 比较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肃杀衰败的景象与作者遭逐而凄凉的心境合而为一。哀景悲情,相合相契。

(3)《遂初赋》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后汉班彪、班昭、蔡邕都有此类作品。

(三)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选择/简答】

(1)班婕妤《自悼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被废黜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和感受。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如其写得宠时的心态:“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 把勤勉自修、忧衰惧弃的心态,刻画得非常充分。

(2) 再如写废黜之后的感受“ …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 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孤居冷宫的凄凉、无聊、思君、怨君,以及百般无奈之后自我安慰  的情愫,都得到了极好表现。


二、西汉中后期的抒情、咏物短赋

骚体赋而外还有一些篇幅比较短小、或抒情或咏物的赋体作品。

(一)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选择/简答】

(1)  《答客难》:他直接抒写“魁然无徒,廓然独居”的强烈的孤愤无助感而这种感受乃是起于“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 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的不平的现实。这便使作品在貌似冷静的理性之下.深藏着浓浓的情感 【抒情浓烈 2310单选】

(2)《非有先生论》:专就 士人之忠谏往往被帝王视为“诽谤”的现状设言.揭露“辅弼之臣瓦解. 而邪谄之人并进”的荒唐政局

(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选择/简答】

( 1 ) 司 马 迁 的 《 悲 士 木 通 通 指 与 梁 齐 朗 信 的 装 现 风 格 不 同 . 它把十不遇时的孤愤,直接而浓烈地喷发出来

(2)不只是抒发一己的悲哀。而把整个时代士人相似的际遇、共同的感愤倾泻出来

(三)孔减《杨柳赋》、《蓼liǎo  虫赋》【选择/简答】

(1)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是西汉中期比较优秀咏物小赋。与汉初的咏物小赋相比 .形制虽近 但它们咏物以托志,与汉初小赋在咏物之后续以廉价的颂美之辞不同。

(2)孔臧的咏物小赋非徒咏物,且及人事情理,既摆脱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 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四)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选择/简答】

王褒的《洞箫赋》在咏物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贡献?【1207/2104简答;2310单选】 咏物赋到王褒.有了重大发展。 《洞箫赋》是王褒以箫自况、抒发情思作品。

(1)以咏物自况. 把自己的遭际和情感完全融入对洞箫的描述之中,和一般的象喻关系浅露直接的咏 物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2)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显得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

(3)《洞箫赋》 仍有大赋遣词造句铺夸佶屈的风气. 但咏物自况.融注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 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四节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概述:东汉辞赋创作大势【简答题考纲;1610/0607多选】

(1)东汉时期,辞赋创作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

(2)骚体的代表,如班彪《北征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蔡邕《述行赋》等。这些 作品,或纪行以发感慨,或述志以见情怀,抒情意味浓厚。

(3)东汉的赋体创作则呈现明显变化。初期赋家继承司马相如、扬雄的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 张扬厉的大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其代表。

(4)东汉抒情小赋:【0607名词】

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 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


、东汉的骚体赋创作

(一)班彪《北征赋》 【选择/简答】

(1)班彪:情感浓郁沉重的《北征赋》。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的痕迹非常明显。

(2)记述行程,感古伤时,摹绘悲凉景物,安穷乐道思想的表白,其结构笔法,甚至情思所钟,都与 刘歆的作品相似。

(二)冯衍《显志赋》 【选择/简答】

(1)冯衍《显 志 赋》.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 叙写“时俗险厄”的悲愤及其家门不幸的愁思.表 达他隐居高蹈的志愿。 【1904单选】

(2) 受屈原影响较大.如反复铺写其愤郁不平.周流广阔时空议趟发情恩文优进象征手法表现自己

(3) 班固《幽通赋》和张衡《思玄赋》 ,也都是这类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骚赋

(三)蔡邕《述行赋》 【选择/简答;1407/1904单选】

(1)蔡邕: 《 述行赋》是其辞赋的代表。【创作意图: 吊古伤今

(2)记叙途中所见,又 借古讽今, 抒发郁愤不平之情,批评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集团。

(3)这篇骚赋,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4)艺术表现:《述行赋》把沿途所见史迹所引发的感慨 ,与一路上的景物气候融会交织,把古事与 今情相互交织, 抒发浓重的家国忧患,极具表现力。尤其景物气候的描写,非常出色。

二、东汉赋体创作的演变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轨迹,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演变。 【0504单选】  杜笃《论都赋》. 最早以赋的形式表达他返都长安的主张,是京都赋的开端。 京都赋:其中成就最高、影响巨大的,是班固的《 》。

(一)班固《两都赋》的创作特点【选择/简答—次重点简答】  [班固《两都赋》与西汉大赋对比]

(1)新的内涵: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苑囿田猎、宫殿景观、山川物产之类为主.而着重写京都 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2)在谋篇布局上 .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墓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  篇幅。【 受司马相如影响: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鸿篇巨制的规模】

(3)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避免了西汉大赋“劝百讽一”、“劝而不止”的弊端, 明确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4)《两都赋序》述其创作起因和宗旨,《两都赋》 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来结 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巨丽形胜。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两相比较。表达了班固尊崇礼义制度而排 斥形胜奢华的思想。

(二)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1.东汉中叶的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二京赋》是张衡著名的 作品,它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班固《两都赋》 :

《二京赋》假设“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辩难,凭虚公子敷赞西京长安繁盛富丽, 宫廷和都市生 活富足奢华,而安处先生则批评西京生活奢侈,歌颂东京崇德尚礼、奢俭得当

2.简述张衡《二京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1810简答一重点大题】

[张衡《二京赋》与班固《两都赋》对比]

(1)除描绘苑囿、田猎、宫室 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景图

(2)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 【1207单选】

(3) 成为汉代大赋的绝响 (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   【1610单选】

3.简述张衡《归田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1404简答一重点大题】

(1) 归田赋》 ,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1510单选】

(2)创作特色: 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 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拟想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自得其乐的生活】

(3)贡献: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二、东汉赋体创作的演变

张衡之后,比较重要的抒情小赋作家,还有赵壹和祢衡

赵壹赋的创作特点【选择/简答;2010单选】

(1)赵壹《穷鸟赋》 :以穷鸟隐喻身陷困厄的自己.反映东汉末年士人共同生存困境。

(2)赵壹《刺世疾邪赋》 :宣泄愤怨更深沉激烈。把春秋至秦汉统治者争夺私利、不顾民众死活的政 治实质揭露无遗。《刺世疾邪赋激烈地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在汉赋中实为罕见。

(四)简述称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1307简答一重点大题】

(1)文章以反讽手法. 赞赏鹦鹉“顺从以远害”、 “驯扰以安处” . 实则自己困厄无奈的委婉表白。

(2)正言曲说,加重了悲哀的浓度。 表现士人困厄,托物言志称衡处处写鹦鹉,实际上托物言志,处处写自己,抒发他身困尘网、任人摆弄的悲哀。

(3) 通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1504/1804单选】

(五)简要列举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604简答一重点大题】

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作家有: 张衡、赵壹、祢衡等。重要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称衡的《鹦鹉赋》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