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2024-08-28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李商隐:字义山,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2.李商隐诗歌分类        

 ①政治诗:直诉愤慨、悲壮沉郁,表现出对政治的 肯定或批判。精深婉丽的词 藻 中含有丰富的爱憎,多凄苦之词,充满浓郁感伤气息。

如《有感二首》、《重有感》的写作背景是甘露事变。

②无题诗最广为传颂,诗以“无题 ”为名,是李商隐的创造之举。

a.内容上有寄托说爱情说

b.抒写交织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心理,隐约和诗人的不幸身世存在联 系。

c.艺术上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 朦胧婉曲之美。

3.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①内容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 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②形式表达上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 性 的结 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

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美表现在:
①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 本 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 了无题诗意 旨的含蓄朦胧,同时 为解读作品提供多种可能性;
②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 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 顺的句法 ,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 理性的形象。

4.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表现      

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感情怅惘哀伤,形象迷离隐晦

意旨含蓄朦胧,主题多义

托意空灵,兴寄深微

5.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诗体: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 七律、七绝

情绪: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精美景物表现其心情,流露出 要眇蕴藉之情。

用典:反用典故,正反对照,扩展了人思想活动的 角度和空间

唯美: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致力于对唯美的追求,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 工 的独特风格。

词化:诗歌的词化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朦 胧唯美等, 这样便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6.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世称小李杜    

7.“二十八字史论 : 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史论笔法, 追忆昔日辉煌,抒发末世哀伤。从时代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

蕴藉之中,立意高绝,不落窠臼。          

8.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包括: 抒发政治感慨 、表现政治见识 、立意高绝 、议论不落窠臼、采用七绝形式.      

9.许浑:诗作以五律、七律为主,怀古诗最为出色,善于写水,有“许浑千首湿 ”之说 。 代表作《金陵怀古》 《咸阳城东楼》    

10.贾岛:    

苦吟诗人,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②善写五律,清奇幽微之景,但有句无篇

11.武功体:        

指姚合诗歌。

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代表作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 个人生活的窘态。

12.姚合和贾岛的区别      

题材上,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

风格上,因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13.皮日休:继承元、白新乐府写实批判精神的晚唐诗人,写实手法、讽喻精神, 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代表作《正乐府十篇》《汴河怀古二首》 14.陆龟蒙:别号江湖散人。多描写自然风光与隐逸情调,五七言绝句,淡泊情 思、 淡泊境界,形成江湖隐逸诗风如《晚渡》《太湖叟》  

15.司空图: 消极避世思想,冷清淡寂      

格式代表诗人
五言绝句王勃、李白、刘长卿
七言绝句崔颢、岑参、李白、王昌龄、李益 杜牧(二十八字史论)、
五言律诗许浑、贾岛(苦吟)、王勃、杨炯、文章四 友、刘长卿、姚合、宋 之问、刘长卿
七言律诗许浑(怀古、写水)、杜甫、沈佺期、崔颢、
七言歌行卢照龄、骆宾王、高适、岑参


第八章 唐代散文

1.古文运动    

①背景:是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

②兴起原因: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借助于儒学复古;直接原因是受文体文风 自 身演变支配。

③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所写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古文运动 名
①指中唐时期出现的一场由骈体文向散体文转变的文体革新运动。
②代表作家是韩愈、柳宗元。
③主张文以明道。

2.韩愈    

文以明道

不平则鸣(出自《送孟东野序》

陈言务去 (辞必己出)

④ 文从字顺(气盛言宜

3.柳宗元:    

文以明道

②反对浮绘雕琢;

③更重视文学性和审美性

4.古文理论主张      

“文以明道 ”:《争臣论》,确定古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强调作家思想修养 的重要性;

“不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对“ 文以明道 ” 补充,为“ 古文 ” 发 展奠定基础,使文体革新得以实现。

“陈言务去 ”:《答李翊 [ y ì ] 书》,反对因袭、模拟、要求散文要写出 新意。    辞必己出

“文从字顺 : 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畅。

5.韩愈散文的成就:      

杂文:自由随便,充满文采,新颖奇妙,随意挥洒。《送穷文》《进学解》

赠序文:借题发挥,委婉多姿,切中时弊。 《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祭文

短文:嘲讽现实,议论精辟。《伯夷颂》《杂说》《获麟解》

碑志和传记:借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议论、讽刺、记叙融为一体,表现强烈 爱憎。碑志也是韩愈最多的一类文体。如《柳子厚墓志铭》

6.柳宗元

①文体:主要有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和寓言等文学散文,其中山水游记 是其 散 文精品

②代表作: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①柳宗元在流放永州时写的一组山水游记。②其中代表作有《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至小丘西小石潭 记》 等。③富有诗情画意,写景传神,借景物描写 抒发怨愤之情

7.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寓言散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例如《黔之驴》

山水游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极具艺术之美。有时采用 直接象 征手法,移情于景,寄寓身世之感。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总体艺术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 诗意

8.讽刺小品文          

是晚唐时期出现的一种文体,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情 感炽烈。

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a.皮日休:《读司马法》、《鹿门隐书》

b.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

c.罗隐:《谗书》,《英雄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