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诗经》的文学成就P53-57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①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②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或直接叙事或刻画描写,或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指比喻。兴就 是起兴或发端, 一般处在诗的开头位置。
(3)四言诗的典范。①句式特点:《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② 音韵特点:节奏鲜明,音 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①重章复 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重章,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 些字词的复唱。②语言特点: 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2、《左传》的写人艺术P61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3)不仅能够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性格的发展。
3、《孟子》文章的艺术特色P67-68
(1)雄辩色彩。①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使对方心悦诚服。②气势丰沛,是非鲜明,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 驳的机会。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离骚》的艺术成就P80-82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
(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结构上,围绕屈原忠贞不渝的故国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为中心谋篇布局。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后半部分是对理想之 实现的追索。前半主要是实写,后半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 一虚一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
② 形式和语言方面,表现了句式长短不拘、韵散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开始构创长篇巨制。后半部分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 丰富多姿。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地域特色。
5、《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P106-110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① 精湛的剪裁。精心选择和安排人物的主要事件和典型细节,既鲜明又完整地表现人物生平际遇和思想性格。
② 互见法。在本人传记表现其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其他事件和性格特点放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2)刻画人物性格的经典手法。
① 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②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③ 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
④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
6、《吴越春秋》的内容及文学成就P114-115
(1)内容:前5卷记叙吴国历史。它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之事。其中穿插了伍子胥渡江遇渔父、乞食击绵女 以及死后显灵等传说故事和荒诞情节。后5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2)文学成就: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以及忠正耿介的伍子胥 深谋远虑的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 响 。
7、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P119
(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
(2)完全失去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
(3)在遣词造语方面,走向繁难和华丽。
(4)以主客(吴客与楚太子)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汉代文坛。
8、《天子游猎赋》的特点P120-121
(1)问难的结构。
(2)整齐排偶的句式。
(3)丧失了真情实感。
(4)空间的极度排比。
(5)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6)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9、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P129
(1)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2)《二京赋》是著名的大赋作品,假设“凭虚公子”和“安处先生”辩难结构全篇。大抵模仿班固的《两都赋》。除描绘苑囿、田猎、 宫室等外,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景图。规模、容量、篇幅都超过前 人,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3)《归田 赋 》是 东汉抒情 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先写入世的感慨和厌倦,表达作者的出世愿望,接着就拟想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 自得其乐的生活。全篇只有40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 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10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P141-142
(1)与周民歌相比,叙事成分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
(2)抒情真挚 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同时也善于以比兴、叙描的手法抒情;
(3)形式和语言方面:在句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音节单双 配合,节奏、韵律富于变化,又增加了表现的容量。从发展趋势看,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 用。同时,汉乐府民歌也不再有重章,与《诗经》相比,在诗歌的结构上有所发展。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对话和口语。
11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P152-153
(1)曹植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的诗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动形象, 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华丽绮焕且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即所谓华丽壮大,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壮 大”是指他诗歌雄健豪放的特点。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上。
(2)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
(3)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12、蔡琰《悲愤诗》的艺术特点P156-157
(1)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2)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
(3)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真实生动,深切地反映了汉末动乱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有史诗般的效果。
13 、政治时局和玄学思潮对正始诗歌创作的影响P158-159
(1)政治时局:正 始时期,司马氏政权一网打尽曹氏及其集团,政治上大杀名士。在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 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另外,司马氏政权一方面用残酷的血腥手段大肆杀戮 士人,一方面却又标榜“名教”,维护自己所劫夺到手的权力,更显现出其虚伪卑鄙。因此,正始士人心中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所以在诗歌创作上, 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完全失去了建安诗歌鲜活明快的特色,代之以沉痛委曲的风 格;另 一 方面,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
(2)玄学思潮: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倡玄风,建立玄学理论。由于玄风的影响,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一种老庄 人生理想的倾向。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
14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P160-162
(1)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2)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3)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组诗先 河 。
15 、左思《咏史》的思想和艺术成就P167-168
(1)思想: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2)艺术成就:左思的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风骨,被钟嵘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指他的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另外,他的咏史诗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16、郭璞游仙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P170-171
(1)内容:“坎壤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将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承继传统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 服食采药为主旨。
(2)艺术特色:感情真实,坎壤咏怀;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被称为“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