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2024-08-28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三章 两汉辞赋

一.汉代散文

时期作家作品风格总体特征
西汉贾谊《治安册》《论积贮 疏》《过秦论》铺饰排比,渲染淋漓针对现实问题行文质实畅达受战国策士的影 响
晁错《论贵粟疏》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 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 三策》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 稳平实沉稳没有情绪波澜 言必称经
司马迁《报任安书》叙写生动,情感真挚深沉
刘向《战国策叙录》《新 序》《说苑》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纵横之 气
桓宽《盐铁论》以史为鉴,简介犀利,对话体
东 汉 前期桓谭《新论》《陈时政疏》 《抑谶重赏疏》朴实无华疾虚妄,崇实诚
王充《论衡》明白畅达,偶有繁冗
东 汉 后期王符《潜夫论》《实贡》 《考绩》《艺增》切中时弊,富于情感切中时弊 情感浓郁
仲长统《昌言》崇尚实用,充满变革,质朴善 辩

二.汉代辞赋汇总表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 的《赋篇》。

汉 初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赋》
《旱云赋》
汉大赋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
杨雄《蜀都》《甘泉》 《长扬》《河东》 《校猎》
其他司马相如《长门赋》
西 汉 中 后 期骚体赋汉武帝《李夫人赋》
刘歆《遂初赋》
班婕妤《自悼赋》
其他短赋东方朔《答客难》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王褒《洞箫赋》
东 汉骚体赋班彪《北征赋》
蔡邕《述行赋》
冯衍《显志赋》
大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

三.两汉辞赋

1.辞赋  

“ 赋 ” 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

既如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chì ],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 限制。

宜于状物叙事、抒情说理,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体。

分为骚体赋(以抒情述志为主)、大赋(以状物描摹为主,铺排夸张,文辞富 丽)和抒情小赋(形式类似大赋,但是篇幅缩短,状物减少,抒情增加)。

2.贾谊

(1)代表作:《吊屈原赋》、《鵩[fú]鸟赋》、《旱云赋》   选

(2)贾谊骚体赋特点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

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发抒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

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也善于写景状物,文采可观。

如《旱云赋》描摹云气涌起,波动连绵,细腻形象


四.汉大赋出现的先声

1. 《西京杂记》记载“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 ,即枚乘《柳赋》、路乔如 《鹤赋》、公孙诡《文鹿赋》、邹阳《酒赋》、《几赋》、 公孙乘《月赋》、 羊胜《屏风赋》。    

2.西汉初期辞赋:                                         枚柳如鹤公孙鹿

②在创作倾向上,脱离了抒情言志而走向游戏文字和阿谀奉承;                  

③在表现手法上,显露出铺排描摹的迹象。

3.枚乘《七发》——标志汉大赋的形成。    

4.《七发》的创作特点: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

没有,这是与骚体赋相比的根本性的转变

③ 遣词造语上走向繁难华丽  

④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吴客与楚太子)


五.司马相如赋的创作特征

1.代表作    

《子虚赋》、《上林赋》,统称《天子游猎赋》,目的:炫耀才能

② 《长门赋》、《美人赋》等,篇幅短小,目的:抒情叙志 2.《天子游猎赋》特点:  

①采用问难的结构、整齐排偶的句式。

丧失了真.

③空间的极度排比

④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⑤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3.《长门赋》特点      

内容:将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抒发悲郁孤愤之情。

手法:抒情手法纯熟,情景交融。

六.扬雄对大赋创作的拓展

1.代表作:《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  

2.大赋特点: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如:写祭祀(《甘泉》、《河东》);写京城外的繁华(《蜀都》)传统田猎( 《校猎》、《长杨》)

② 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 ”的“ ”的色彩。

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


七.西汉中后期的骚体赋骚体赋    

1.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怀人主题):描写对李夫人的怀念

2.刘歆骚体赋《遂初赋》是纪行赋的开山之作,后代游记的先声 3.班婕妤《自悼赋》:描写自己从入宫到被废的心路历程


八.西汉中后期的抒情、咏物短赋    

1.东方朔抒情短赋《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表达理性的洞察世事,冰体炭心

2.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情感抒发热烈而直白

3.孔臧《杨柳赋》《蓼(liǎ o)虫赋》:咏物短赋,托物言志

4.王褒创作的咏物赋:《洞箫赋》托物言志;完整描写乐器的制作与演奏,遣词 造句,仍存铺夸佶屈的风气,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5.王褒的《洞箫赋》在咏物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贡献?  

①以咏物自况,把自己的遭际和情感完全融入对洞箫的描述之中,和一 般的象 喻关系浅露直接的咏物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显得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九.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一)东汉的骚体赋创作

1.冯衍免官回归故里后作《显志赋》,受 屈原影响,反复铺写其愤郁不平,抒发 情思,尤其以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志行高洁。 2.蔡邕《述行赋》是其辞赋的代表。 《述行赋》,记叙途中所见,又借古讽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批评的矛头直 指 最高统治集团。这篇骚赋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二)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1.班固《两都赋》与西汉大赋的异同      

题材和内容:不局限与田猎、宫殿和山川,而以京都为主

谋篇布局上:不在通篇描摹,而 加大讽谕劝导的部分;

其他: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手法和鸿篇巨制的篇 幅没有变化。

2.张衡

(1)京都大赋《二京赋》,加入了市井生活,成为京都大赋的极致,也是汉 大赋的绝响。

(2)张衡《二京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描绘苑囿、田猎、宫室等外,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 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景图。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

成为汉代大赋的绝响

3.抒情小赋:《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端 4.张衡《归田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创作特色:形制短小

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

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④贡献: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5.赵壹:《穷鸟赋》《刺世疾邪赋》

6.祢衡《鹦鹉赋:通篇 比喻象征,以鹦鹉比喻士子

7.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以反讽手法,赞赏鹦鹉“顺从以远害 ”、“驯扰以安处 ,实则 自己 困厄无奈的委婉表白。

正言曲说,加重了悲哀的浓度。

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