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三章先秦散文

节《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

概述:春秋战国历史/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何在?【0807简答

(1) 经 济方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各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 政 治方面:春秋以后,王朝日益衰微,周天子实际已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实力强大的诸 侯,纷纷兴兵争霸,蚕食兼并,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3) 文 化方 面:王官贵族垄断文化的权力丧失.  “私学”纷纷兴起.因而诞生了平民士人群体。有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希图解决不良社会问题。“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士人撰作史著,编纂历史文献,为当权者提供政治借鉴。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富强,空前动荡混乱,更 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汲取史鉴。

( 一)《尚书》

1.《尚书》 【1410/2010名词-高频选择】

(1)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 .它以记言为主,语言佶jí/诘屈聲牙

(2)  《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少数文字朗畅。 2.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 【选择/名词考点】

(1) 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

(2) 古文《尚书》 : 在汉武帝时出现 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 这16篇后来亡逸了。

(3) 伪《古文尚书》:今存于《十三经注疏》的《古文尚书》有58篇。其中的33篇与汉代传本文字 大抵相同,另外 25篇是东晋人的伪作

(4)现存: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摒弃25篇伪作,将篇目重 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

3.  《逸周书》: 【2210名词】

( 1 ) 本 名《 周 书》,《 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2)今存60篇(其中4篇残),另外11篇唯存篇目。

4.铜器铭文: 【选择/名词】

(1)铭文 . 是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周代铭文多记述战功、赏赐或者讼断等。

(2)一般都较简短,仅几十字;个别的较长,如《散氏盘铭》300余字,《毛公鼎铭》449字。

(二)《春秋》

1.《春秋》 【1904/0907名词;2404名词-高频考点】

(1) 《春秋》 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2) 它记事简括, 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3)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2. 《春秋》的微言大义。【简答题考点】

(1)它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園于朝、基他诸保国的历史事件

(2)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 维护统一等思想。语言准确而简明,与《尚书》的佶屈聲牙不同。

二、《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辞令艺术  (附:《国语》简介)

《左传》简介:

1.《春秋》三传 【0507名词;0504多选】

(1)《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春秋内传》《古文春秋左氏传》等,是配 合《春秋》的编年史。【编纂体例上属于编年体—1610单选】

( 2 )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 “《春秋》三传”。

2.《左传》:  【2304名词;2310单选】

(1)全称《春秋左氏传》 ,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2) 《史记》和《汉书 · 艺文志》称其作者为左丘明

(3)记事详赡生动. “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1304单选】

(一)《左传》的叙事艺术——论述《左传》的叙事艺术。【2110论述/1204论述—高频大题】

1.《左传》叙事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  全知叙事视角。

2.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1) 文学性的剪裁,是指  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 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例如宣公二年的《郑败宋师获华元》,记载宋、郑两国间的一次战事,开头只以极简练的文字交 代了时间、地点和结局,而后则以大部分篇幅细写战事前后的几件趣事,反映出宋军战败的某些因素, 更增加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3)如隐公元年的《  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 酷斗争。叙事跨度自哥哥郑庄公出生起,到弟弟共叔段兵败逃亡、庄公母子和好止。《左传》作者仅用五百余字,就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和尾声叙述得明白生动,把几个主要人物 的性格刻画得鲜明突出,令人难忘。

3.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 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 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缺乏情趣与形象的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1)《左传》  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千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千姿百态.几乎每战 不同。它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

(2 ) 写战争场面,却如同亲历亲闻.展现生动鲜活的战斗场面。如《晋楚城濮之战》

(3)叙事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

如《晋楚郯 bì 之战》:写晋军仓促应战的混乱状态。

《左传》往往以寥寥数笔描绘细节的风神,情味十分浓厚。如《晋灵公不君》。

论述《左传》的叙事艺术。【2110论述题答案/1204论述】

(1) 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主要体现为.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 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 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溧指早更奪裤殺铼微值实和柴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

(二)《左传》的写人艺术【1904/1207论述;2404简答-高频大题】 【性格+言语行为+环境+性格发展】

(1)《左传在叙写历史事件时注重刻画人物许 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如不卑王侯、善驭战机的 平民曹刿,机智勇敢、与敌人从容周旋的郑商人弦高,忠心耿直、性情暴躁的先轸。

(2)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秦晋殽之战》。

(3) 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如《晋灵公不君》

(4) 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写出 性格的发展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简述《左传》的写人艺术。【2404简答】

(1) 《左传》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并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甚至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2) 《左传》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

一是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三)《左传》的辞令艺术【1504论述一重点大题】

(1) 《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 《左传》最耀眼的部分之一:

(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 不折服;如《展喜犒师》记展喜对齐侯,展喜不是义正词严地批评齐孝公的入侵,而是引经据典,说 明齐、鲁两国自建国起,就有互不侵害的盟约。齐先君桓公还坚守盟约,所以誓国不相信齐孝公会侵 犯自己。这番话,礼节俱备,绵里藏针,令齐孝公无言以对,未曾交战先输一招,他只好撤兵。

(3)能引经据典.言辞婉转伶俐如《齐伐楚盟于召陵》中楚使者与管仲的对话、屈完对齐桓公问.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秦穆公。


(四)《国语》

1. 《国语》【2204/1304/1004名词】

(1) 《 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高频选择】

(2)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  记言为主。其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2.《国语》概况

(1)全书21卷,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的史实。

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1000—前440).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2)它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

如《齐语》主要写管仲辅佐齐桓公之事,《晋语》重点叙述晋公子重耳的经历,《吴语》《越语》着 重记载吴越争霸的史实等。作者相传也是左丘明,有人称《国语》为《春秋外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