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2024-08-28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李商隐

1.晚唐诗歌的艺术特征。 【0704多选;简答考纲】

(1)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

(2)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3)其他各家诗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 的抒发 .以哀怨排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2.李商隐(811—859):字义山,号玉路生,又号樊南生。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艺术成就特点: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七律、七绝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 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 风格。

、政治诗——李商隐的政治诗【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感伤气氛;2304多选】

1.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 比重相当高。 【关注民生;抨击宦官;感伤历史;批评朝政—2304多选】

(1)《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描述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批判现实、关注民生。

(2)甘露事变发生,李商隐于次年写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诗,抨击宦官篡权乱政, 滥杀无辜,表现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曲江》深得杜诗以丽句写荒凉,以绮语寓感慨的神韵,但又 有自己的特点,感情虽由具体的事件引发,却扩展为一种整体的浑融的感伤情绪。“死忆华亭闻唳鹤……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3)《哭刘黄》《哭刘司户黄》等多首诗悲愤激越,指责统治者的昏庸和冷酷。

2. 本想以文才为唐王朝服务,碰 ,他对官场、文场和朝廷政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深入 自负的 他曾发出了“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的悲慨。

《安定城楼》 一诗:“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 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鹤雏竟未休。”灵活含蓄地运用典故抒写自己 的志意和襟抱,诗风已表现出从悲愤向哀婉感伤过渡的趋势。

、无题诗——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简答/论述】

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又以《无题》速诸作(多为存事近体微堪称典型

1.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特征虔其表现包逆指异0微信1079264论述;2210多选—高频大题】

(1)具有朦胧婉曲之美。多数描写爱情,或可能别有寄寓,或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2) 感情怅惘哀伤,形象迷离隐晦。无题诗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 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为解读作品提供 了多种可能性。

②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 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

如《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 意旨含蓄朦胧,主题多义如《锦瑟》诗的题旨有恋情说、悼亡说、听瑟仙说、编集自序说、自 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诗中呈现似有而实无,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

(4) 托意空灵 .兴寄深微。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等意象构成的不是有完整画面 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

、要眇唯美的词美特征——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简答/论述—小蒋说:重点大题,要综合答】

1.营造意境的幽美。 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风格;沉博绝丽,深意幽约之美

(1)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精美之物写情绪,多流露要眇蕴藉之情。

(2)把典事生发演化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扩展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 如《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虽咏嫦娥之 事,有心境孤寂的诗人影子,可视对自己处境的心灵独白。

2.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致力于对唯美的追求。

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 移情入景:暮秋景物青苔、红秋,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2) 色 调 对 比:色调本明丽,在夜间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 .显得黯淡模糊。

(3) 互文错举:青苔/红树:雨中/月中:寥落/愁:眼前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

(4) 自然浑成。感伤唯美:《晚晴》用兴的手法:“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登高览眺。与物接 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将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中。

3.李商隐诗歌的词化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朦胧唯美,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第二节 杜牧与许浑

、杜牧

1 .杜牧(803--852):字牧之。 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世称小李杜。杜牧五七言古  今体诗都有佳作(七绝受推崇) . 咏史寄慨、抒情写景清丽自然,意味深长 【2404单选】

2. “二十八字史论”【1810/1307/0607名词一重点名词】

(1)指杜牧的怀古咏史诗 (2) 七言绝句 (3) 立意高绝议论不落窠臼

3.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选择/简答;1910/1410多选一重点大题】

(1)怀古咏史诗数量多,创作出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优秀作品

如《登乐游原》从时代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

如《泊秦淮》:“烟笼寒速通魏莎,论文容秦握进微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咏史诗特色: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立意高绝,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 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反说其事。

(3)不属于怀古咏史的作品: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诗中的感触常有盛衰兴亡不可抗 拒的哲理意味。如《九日齐山登高》“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人生多艰,生死无常, 何必挂怀,以旷达的态度看待历史,排遣抑郁情怀。

、许

1.许浑:字用晦。存诗四百余首,以五律七律为 主 ,怀古咏史诗比重不大,却较出色。

2.许浑的诗歌创作特点一许浑《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  【选择/简答;1804/1610多选】

(1) 《 金陵怀古》涵盖范围更广 .集中抒发了对繁华昌盛终将消尽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 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2)《 谢亭送别》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风格清丽,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 后联以风雨凄清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3)诗中出现的“水”的意象也常在许浑的其他作品中出现 写水 . “许浑千首湿”之说。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贾岛、姚合是晚唐著名“苦吟”诗人

、贾岛一贾岛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选择/简答;2010/1510多选;】

(1)贾岛诗歌的内容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 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

(2) 五 律写得很精深,能于细小处见精神,造清 奇 幽 微之境。【幽僻清奇《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两字故事成为文学佳话。贾岛承认自己苦吟诗人:“沟西吟苦客,中夕话兼思。”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3)由于苦吟. 贾岛的确创作出不少佳句,但 有 句 无 篇.内容不足而一味苦吟. 减损诗美。 [2110单]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二 、姚合一姚合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选择/简答;1810单选/1904名词】 贾岛、姚合的苦吟各有什么特点一对比:

(1)题材上: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

(2)风格上:贾岛因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 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1810/1304单选]如《送陟遐上人游天台》雕琢细微幽深的小景“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

(3)姚合诗被称为“武 功 体 . 五律组诗 武功县中作越通附首.论写由课蔬凉微信官况萧条人生活的窘态,是晚唐鲁通通指真实亲遇黏特觉然的皮映3[1407单选]《武功县中作》其三“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4)贾岛、姚合于一联、一句、一字的推敲上争奇斗巧的做法,在特定时期产生了很大影响。

武功体【1904/1404名词】

(1) 指姚合诗。          

(2)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3)代表作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态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等是继承元、白新乐府写实批判精神的晚唐诗人。 【1910/1410单选】  他们忧时忧民,用诗歌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

1.皮日休:《正乐府十篇》针对现实.有美有刺。咏史诗立意新颖、议论精辟。

2. 陆龟蒙: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愤世嫉俗的作品慷慨激昂.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别离》《白 莲》。隐逸情调的七绝《晚渡》《太湖叟》。

3.司空图:消极遁世隐居的思想。“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4.晚唐其他写实诗人:【1407单选】

(1) 聂夷中: 《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 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传达被压迫民众的悲惨呼声

(2)杜荀鹤:七律《山中寡妇》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面貌,“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七绝《再经胡城县》“新来县宰加朱级,便是生灵血染成”

(3)罗隐:《蜂》托物寓志,婉而多讽。“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407单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