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节《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三、《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概况

1.《战国策》【1804/0904名词-重点名词】

(1)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2)内容以纵横家言为主。大量描写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 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3)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定为现名。

(4)就史学价值而言,《战国策》因其有不少“增饰非实”之辞,似不如《左传》、《国语》更加信 实可靠;但从文学角度观之,自有其独到的特色。

2.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论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1104/1604/2104论述;2404单选高频重点】  《战国策》多记纵横家言,有独到的文学特色:

(1)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多记叙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其主要目的是要听者信服自己的说法。所以往往大肆敷张 道理,营造气势因此造就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苏秦的说辞,从地势、军备、人力和富庶等方面,全面敷赞齐国的强大,横铺纵叙,夸张渲染。

(2)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等。触龙的这番说辞,就是抓住赵太后的心理,顺应 其情,导引共理,迂曲委婉,一步步走向自己所要达成的目的。邹忌以关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事件入手 劝谏,自然导入,既不会使对方产生反感,又能明白达意,婉转生动,具有说服力。

(3)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说辞中经常运用比喻和寓言.成为《战国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庄辛说楚襄王》以虫、鸟为喻,从蜻蛉到黄雀再到黄鹄,说明戒惕忧患、励精图治则强国, 贪图享乐、亲近奸佞则亡国的道理。使用寓言说事,也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如《孟尝君将入秦》。以“东国之桃梗”远赴西岸 遇难不归的寓言,表达孟尝君不应远离本土以赴虎狼之穴的意思,寓言达意,浅白明了。比喻狡兔三窟、唇亡齿寒:寓言“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 令事理明白如画,也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第二节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一、《论语》、《老子》、《墨子》简介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0604简答】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论语》、《老子》和《墨子》。《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老子》篇幅短仄,但都辞约义富;《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

(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 说理文的高峰。

( )《论语》

1.《论语》 【1610/2104名词】

(1)  《论语》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2)  《论语》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2. 《论语》概况

(1)到汉代。《论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本子:《 齐论语》《鲁论语》和《古论语

(2)《齐论语》出自齐国学者,有22篇;《鲁论语》出自鲁国学者,有20篇; 《古论语》出自孔子故宅夹壁中,有21篇。

(3)后来《齐论语》《古论语》都亡佚了,今天看到的是《 3. 《论语》的文学价值【简答题考点】

(1)有的章节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和性格

如《乡党》篇详细记录了孔子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言谈举止,在本乡人面前、在宗庙朝廷、上朝时、 在国君面前、在外国宾客、进入朝廷的门。展现知礼守分的孔子形象。如《先进》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子路的坦白直率,冉有、公西华的谨慎 谦逊,曾皙的潇洒不羁,都在各人的言谈举止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2 ) 简练语言活画人物形象

如《微子》篇的长沮、桀溺、荷蔡diào    丈人等,他们都是与世无争的隐者,《论语》不但以寥 寥数语点化他们的形象,且与孔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照。

(二)《老子》

1.《老子》概况及文学特点。 【选择/简答考点】

(1)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

(2)《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

(3)《老子》的文学特点: 一是形象化的说理二是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①《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鲜明浅近的形象,来比喻说明 虚玄抽象的道和无的思想。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三)《墨子》

1.墨子/墨翟 【1304名词】

(1)墨子名翟 . 是墨 家 学 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 学”。

(2)《墨子》 一书保存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 2.《墨子》  【1510名词】

(1)《墨子》 一书,由墨子的弟子编写,今存53篇;

(2)主要记录墨子的言行思想

(3)在文学上,该书长于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行 文朴素质实

《墨子》的文章特点:【选择/简答】

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反对侵凌性的不义战争。

②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追求质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