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 二 章盛唐的诗人们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一 、王 维【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影响很大】
(一)王维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选择/简答】
1.王维:字摩诘.诗兼擅各体。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
2.早年对功名热情和向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少年行》七绝组诗,共4首,分写长安少年高 楼豪饮、报国从军、为猛杀敌、云台论功,表现盛唐人豪迈气概的游侠诗。
3.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
4. 《辋川集》: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的一组小诗,五绝,如绘画小品,辋川一带的风物。如《辛夷坞》。
5.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2204单选】归心佛法,精研佛理,受北宗禅的和南宗禅思想影响,撰写《能 禅师碑》。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态, 对王维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1810/1307论述-重点简答】
(1)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 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山居秋瞑》。
王维的《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
诗人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 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寄托着诗人高 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 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如《辛夷坞》
自开自落的芙蓉花,展示的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惆 怅,只有空灵的寂静,美的意境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三)禅宗影响与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1107简答】
(1)王维的归隐诗表现空静的“无我”境界。
(2) 把隐居生活写得很美,表现自然的生机和灵动。无孤独之感,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3)表现出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
① 《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这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
②由于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独往独来的归隐生活写得很美。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无 心世事而归隐山林,与松风山月为伴,不仅没有丝毫不堪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二 、孟浩然
(一)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
1.孟浩然: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终于布衣而名重一时,诗多写隐逸闲适生活, 清雅明净,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之代表诗人,世称“王孟”。
2.孟浩然的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意境淡远闲适—2104/1810/1704单选】
(1)《过故人庄》: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
(2)《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把希望通过张说(张九龄)援引而登仕途的心 情表现得很迫切,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外景正好衬托出诗人的广阔胸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禀性孤高猾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屈从。
《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放弃仕宦而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俗的清高。 《夏日南亭怀辛大》“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
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1004简答一重点简答】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山水诗。
(1) 遇景入咏时 ,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 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宿建德江》写日暮泊舟时的“客愁” .寂寞惆怅的孤独心绪。因野旷天 低、江清月近而愈显洁远无际。【漫游生活-2210单选】
(2 )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1104单选]
(3)尽管孟浩然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 语。观其全诗,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如“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王维、孟浩然山水山园诗对比: 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孟浩然的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王孟:以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为 代 表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小蒋说:注意王维/孟浩然并称和对比】
山水田园诗派:【2310名词】
(1)盛唐出现的诗派,诗歌表现山水田园风光及田园生活。
(2)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三 、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诗风与王孟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刘奇虚、张子容、常建等。
1. 裴 迪:《华子冈》以“还家”为线索,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分散的景物,有机联缀 成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极富神韵。
《华子冈》“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2.储光羲:《杂咏五首》的《钓鱼湾》,自然淡远,艺术较成功,由杏花春水和潭荷游鱼构成的明秀小 景,融进诗人的敏锐感受和怡静心情,“格高调逸,趣远情深”的韵味。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3.刘奇虚: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将一种绵长的思友之情,寄寓于水长天阔的遥望之中,诗境澄淡 清远。在对越中扬子江暮秋的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客愁和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瞑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 夜仍越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4.张子容: 《泛水嘉江日暮回舟》写行舟江上时所见的景色,诗境清逸淡雅,与孟浩然的诗相似,但 气味较薄而终逊一筹。 “无云天欲暮,轻鹚yi大江清。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傍潭窥竹暗,出屿
见沙明。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5.常 建: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把深山古寺的清幽和山光潭影的空明,写得真切,通于微妙至深的禅境。虽为律诗,但笔调近似古体, 语言素朴。这种表里澄澈的明秀诗境,使山水虚灵化,也情致化。《江上琴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交融互渗而构成晶莹美妙的诗境。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一 、王翰与王昌龄 【豪侠诗人: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清刚劲健之美】
( 一 )王翰
1.王翰:盛唐豪侠诗人中进士及第较早,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及时富贵行乐思想。
2.王翰《古蛾眉怨》中以放荡为风骨,在后人看来难免轻狂,但反映出当时士人特有的那种极其坦荡 的心情和豪健的气格。
“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情知门日不可私, 一死一生何足算。”
3.王翰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代表作《凉州词二首》其一.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辞中 蕴涵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以明快的语言、鲜明的节奏,透露出奔放的情绪,给人以激动和向 往,“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王昌龄
1.王昌龄:字少伯。王昌龄的边塞诗为后世传诵的均为七绝。
2.王昌龄的诗歌创作:【豪爽俊丽、绪密思清】
(1)真正以七绝闻名的诗人是王昌龄, 性格豪爽,七言长于五言:思致缜密。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 而不宜长篇。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长信秋词五首》。
(2)为补反映复杂内容时短章的局限,创作出以相关联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 《从军行七首》军旅苦辛之辞。第二首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片断: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出塞二首》其一 :感慨边将无能,致使边地人民千百年来不得安宁和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卫国豪情.悲壮浑成.语言含蓄雄放而意境高远深沉。被明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4)送别诗和以女性生活为题材:清逸明丽.清刚爽朗。《长信秋词》 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 将团扇所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用冷峻之笔写姣好的容颜还不如空中飞过的寒 鸦幸运。生命无着的深沉的幽怨和无奈.宫怨诗 中的佳作。【宫怨诗-1804单选】
(二)王昌龄—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1510/2010考期论述】
3.简述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2204简答】
(1)诗体多为七言绝句。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长信秋词五首》。
(2)多写军旅苦辛.诗风/情调苍凉悲壮。 《从军行七首》其二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 杂的感情,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托之以高天秋月照长城的苍凉 景色,苍凉中又弥漫一重壮阔的情思氛围。
(3)讲究构思,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影响,观察问题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
如《出塞》其一卫国豪情,悲壮浑成,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还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
(4)语言含蓄雄放.意 境高远深沉。如《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崔颢、李颀、祖咏
1.崔颢:《黄鹤楼》诗被严羽推为唐人七律之首。 【2110/1207单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后半段落入深重的乡 愁,用事典“鹦鹉洲”是连接前后的关按 liè 。 雄健气格,律句清拔隐秀,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2.李颀:代表作《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别梁锽》。
对弹奏胡笳jiā 的描写,通神明的幽奇意象,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言其能逐飞鸟、遏行云, 灵感鬼神,悲动夷国“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震荡心神的强劲力量。
《别梁锽》:送别诗, 一代豪侠雄武坦荡、纵酒狂叫的形象。 3.祖咏:代表作《望蓟门》。
《终南望余雪》以苍秀之笔,写出终南山景色的清寒。“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 中增暮寒。”
《望蓟门》写要塞蓟城的险要,令人望之心惊,触动了诗人要立功塞上的豪情。调高语壮,气格雄健, 不失为盛唐正声。“燕台一望客心惊,萧鼓喧喧汉将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一 、高适
(一)高适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 【气质沉雄,颇多感慨风格】
1.高适:字达夫.多写边塞生活.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世称“高 岑” 2.高适的诗歌创作:【选择/简答-小蒋说:可用来回答边塞诗特点的举例】
(1) 《 燕歌行》: 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的典范之作。[1407单选] 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除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外,此诗用韵平仄 相间,抑扬有节,是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的典范之作。
(2) 《塞下曲》: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 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抒写出塞从军、征战立功的豪情,表达了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 志意,诗作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3)《塞上听吹笛》:绝句气质沉雄、境界壮阔。“胡人羌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明月闲。借问梅花何 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语意双关,虚实之景交融,寓思委婉而意境阔远。
(二)高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
(1) 意气高昂,慷慨悲者速通指慷慨悲壮。“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 ) 以质实的古体见 长 ,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以浑厚骨力取胜。
如《塞下曲》抒写出塞从军、征战立功的豪情,表达了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志意。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三)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人【1904/0604名词】
(1)以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2)多写边塞诗。诗写边塞风光及边塞生活,诗风多慷慨悲壮。 “高岑”:【2110/1610/1410名词】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齐名.世称“高岑”。高适、岑参的诗歌 多写边塞生活,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二、岑参
(一)岑参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
1.岑参:在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岑参是留存作品最多的。最擅长的诗歌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与高适合称“高 岑”。
2.岑参的诗歌创作:
(1)《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 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除意奇语奇之外,全诗句句 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体现出音乐的奇美。
(2)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极写雪景奇寒,末尾突现青松之枝,虽绝域送别而有奇俊激越之情, 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3) 《逢入京使》 : 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情真意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0904简答一重点简答】
(1) 长 于写感觉印象,善于表现边地的奇异风光,具有奇伟壮丽之美。他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 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2) 音节洪亮而意调高远。 意奇语奇、音乐调奇之美。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 拓宽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突破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将军旅 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的印象变得神奇瑰丽起来。
(4)借鉴前人加以创新:借鉴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 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
简述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1804/1504 简答】
(1) 写奇伟壮丽的边塞风光。
(2)有的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调奇。 (3) 语奇意新。
简述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特征: 结合作品论述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创作的异同。【2404论述题】
(1)二人的诗歌都是根搪染边塞的实陈垫活体验写成的?
(2)二人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
(3)二人的诗歌都蕴涵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异 :(1)高适作诗以质实的古体见长,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
(2)高适的诗慷慨昂扬,岑参的诗奇伟壮丽。
三、王之涣与陶翰
1.王之涣: 一首是妇孺皆知的《登鹳雀楼》,另一首为《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长河雄关和对边地的感慨,景色壮阔而寓意委婉深沉,于壮观中寓苍凉,慷慨雄放带气骨内敛,深 情蕴藉,意沉调响。其沉雄浑厚处与高适诗相近。“旗亭画壁”中夺冠之作。
2.陶翰:作诗以五言为主,写有一些边塞诗,多古意苍劲的悲壮风格。如《出萧关怀古》“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如《古塞下曲》用古调抒写身经百战的将士不获封赏的悲慨,明显带有受传统征戍诗影响的痕迹。“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