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概述:

1.《诗经》【1304/1710名词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公元前11世纪一前6世纪中) 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2)包括国风》160篇. 《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3) 《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不在305之数

班固评论《诗经》:“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2.《诗经》的形成过程—收集与编订【高频选择题】

(1) 采诗”说: 【1007名词】

汉代班固《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duó 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采诗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诗歌采集制度

(2) 献诗”说:【0704名词】   先秦《国语 ·周语上》。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而后王斟酌焉。”

(3) 孔子删诗”说:汉代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4)今人: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订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3.《诗经》的分类【0304/0807简答一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

(1)《诗经》分为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风”是风土之音,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3)“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jī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 颂”是宗庙之音,指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诗经》的流传【1810单选】

(1)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 .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2)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分别称为鲁 诗 齐诗、韩诗、毛诗。只有《毛 诗》流传到今天。 [高频选择]

一、婚恋诗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1804论述一重点大题】

(1) 《诗经》有一部分作品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如《郑风 ·溱洧》《陈风 · 月出》 《周南 · 关雎》,《那风 ·静女》,《召南 ·標有梅》《召南 ·野有死靥jūn》。

(2) 《诗经》也表现了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如《郑风 ·将仲子》、《鄜风 · 柏舟》等。

(3)写夫妇间深挚情爱的作品,如《齐风 ·鸡鸣》、《郑风 ·风雨》《唐风 ·葛生》等。

(4)《诗经》还有几篇“弃妇诗”.如《揶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 ·氓》《王   · 中谷有摧tuī》等,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考时性社会地位的事震信:附唐的情状。

、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锝通指尊、论文包过指导微信:zszk123

1.表现人生感慨的内容: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1)《小雅 · 巷伯》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前半段以比兴手法写 谗言着巧舌如簧,苟且害人;后半段直抒愤怨,情感激切浓烈,痛快淋漓。

(2 )《魏风 · 园有桃》表达 “士”的人生悲哀。诗人自甘淡泊。不求闻达。却被人指斥为行止骄慢、 不正常。

(3)《王风 · 黍离》,前人或以为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或以为是“感伤时事”、“忧周室之 将陨”,总之是解释为悲叹家国沦亡的作品。

(4 )《桧风 · 隰xí有苌 cháng 楚》从另一个侧面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人用拟人化手法与苌楚对话,抒发人不如物的感慨:身内身外的牵累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因为人有 欲望,所以生存之苦闷是一种人生的宿命。

三、政治讽喻诗

《诗经》有许多作品写到人们对政治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大抵有 讥刺和赞美二端。

(1) 《揶风 · 》是一首揭露宫闱丑行的诗,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

(2)《诗经》有不少诗篇描写当时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魏风 · 陟zhì 帖 hù》 写征夫远在他乡艰辛服役,思念亲人不已,于是设想家中的父母、哥哥如何 牵挂他,叮嘱他保重身体,盼望他早日回家。

《那风 · 击鼓》写新婚的征服被征调南方作战,想起妻子的誓约“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王风 ·君子于役》抒写徭役使夫妻生离的痛苦。

还有《唐风 · 鸨羽》《幽风 · 东山》《小雅 ·采薇》等。

(3)《大雅 · 瞻卬 yǎng》周大夫凡伯刺周幽王 。写幽王宠幸褒姒。黜退贤良。导致邦乱民困。 直刺最高统治者,揭露最高政权集团的腐败黑暗,表达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4)《诗经》还有不少颂美统治者的作品。《召南 · 甘棠》表达对召公的怀念和爱戴

、史诗及其他

1. 《大雅》中周人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简答题考纲】 《诗经》史诗【1610/2310多选】:

《诗经》有一些诗篇,记载了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

(1)《大雅》中的《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 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 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 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幽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 古公亶父率民由幽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末二章写到周文 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 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2)《诗经》还有农事活动的歌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周人周南 ·荣苜》等。农事诗审些呆水伞较高酯导+微集:f6管5》《十亩之间》,都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

(3)还有一些反映周人礼俗、观念的诗。如《齐风 ·南山》叙说婚姻礼俗。

(4)其他:还有不少诗叙写贵族的生活,或描写其聚会宴饮,歌颂祝福;或歌咏兄弟朋友的情谊;也 有的诗表现父子、夫妻矛盾,内容比较丰富,风格大都典正华贵

2.《豳风 ·七月》【1404名词】

(1)《豳风 · 七月》是《诗经》中的农事诗,表现了周人的农业生产情况

(2) 该诗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叙述了各种劳作

(3)全诗八章,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 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3.《周南 ·荣苜》、《魏风 ·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表现特征。【简答题考纲;2404多选】

(1)农事诗中艺术水平较高的当属《荣苜fúyǐ》和《十亩之间》, 两 首 诗都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

(2)前者是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的歌唱,后者是劳动之后人们呼朋唤伴踏歌归去的情景。

(3)两首诗具有共同的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 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