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节永明诗
一 、永明声律说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466),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 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一)永明体:【选择/名词;2204/0504名词;2404单选】
(1) 永明体是南朝齐泉明谏通指约论 吴槽尊的一种新体诗。
(2)它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
(3)永明体的特点在于它对诗歌声律有严格要求,讲求四声的配合。
永明声律说:是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 周题作《四声切韵》
沈约作《四声谱》,将四声之说应用到文学创作上,创为“四声八病”之说,
新体诗【1710名词】:永明体又称新体诗,南朝齐梁时期的诗体。创四声八病声律说。
永明声律说“八病”中“平头”是指: 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或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1510单选】
(二)概述: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 【选择/简答考纲】
1.永明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 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 乐;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2304单选】
2.永明诗歌发展的原因: 皇室的爱好和提倡。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 (西邸文人集团-竟陵八友)。
3.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1)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因为调理诗歌语言的声韵音调,使之具有谐美的音乐性,使诗人能有意识地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艺术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 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2)但永明声律说声病规定得过于琐细.也会影响到内容的表达。永明诗人们也不能完全遵守,而必 须到将四声概括为平仄的唐代. 才能形成既具和谐之美又容易堂握的近体格律诗。
(3)诗歌题材:大量咏物诗和游戏诗的创作。游戏诗汉末出现,在永明时代则泛滥无归,为游戏文字。【2310单选】
(三)竟陵八友【选择/名词;2210单选】
(1) 永明时期,最大的文人聚集之地是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dǐ。
(2)招文学之士萧衍、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便于门下,
(3)皆一时文士之俊,号“竟 陵 八友”。
(4) 他们形成文人团体的创作活动,西 邸成为永明文学的中心。切磋文义.唱和酬赠。共同研究.共 同提高。讲求声律的新体诗永明体,就是西邸文人集团推动的。
沈约:历仕三朝, 一代文宗。提出“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的三易原则。主要成就在诗歌声律方 面的贡献,但有些诗也写得“工丽、清怨”。如《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梦 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语言明白浅显,感情深挚真切。
王融: “词美英净” 表现出永明诗歌追求浅显流丽的倾向。
二、谢 脁
( 一)谢脁生平【选择;1307多选/2210单选】
(1)谢脁:字玄晖,西邸文人集团成员,死于狱中,时年36,“谢宣城”。
(2)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诗歌创作追求清新明丽之美。 【2210单选】
(二)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1307多选/简答考点一重点简答】
(1) 情 思 :纯净明秀。 感情单纯,因物色感发或喜或悲,较为明朗外露。
(2)意象创造: 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 谢脁《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3)语言流畅明白, 去際律衙晦涩的文学赘典,信有的套室完全接近口语。 在声韵方面,小谢是新体诗的提倡者,其诗韵律和谐。
(4)谢脁的诗歌在齐梁诗坛首屈一指。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革除了以往山水诗中的玄思 哲理.达到了 情景交融的地步。 在当时就名满天下。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 李白诗“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1810/2110单选】
第三节梁陈诗歌的多元化发展
一 、梁陈诗歌的三种类型【1904/1004多选】
自梁迄陈,文学思想开始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诗歌创作亦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大体说来,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1904多选】
(1)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2)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1004多选】
(3)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创作上的代表即宫体诗。
吴均体【2010考期名词】
(1)梁陈时期 吴均 等人的诗歌。
(2)“ 文体清拔有古气 ”.创作受古诗那种直抒胸臆、写景只写轮 廓而非具体描写方式的影响。
如吴均的《赠鲍春陵别》:落叶思纷纷,蝉声犹可闻。水中千丈 月,山上万重云。海鸿来倏去,林花合复分。所忧别离意,白露下沾裙。
二 、宫体诗
(一)宫体诗【1610/2210名词】
(1)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 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
(2)发端于齐梁之际, 至简文帝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3)尚娱乐、重写实, 是文学觉醒过程中一种极端的表现。
(4)萧梁时代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萧纲、徐摘(徐摘徐陵父子)、庾肩吾(庾肩吾庾信父子)。[2204多选]
徐庾体【1910名词】:(1)指南北朝诗人徐陵与庾信 的诗。 (2)诗风 绮艳。
(二)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选择/简答考纲】
(1)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509)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 。
(2)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 中大通三年(531)萧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3)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 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三)宫体诗的创作特点【1510/1304多选;1204简答一重点简答】
(1)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是一种缘于对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过分讲求而形成的轻艳丽靡的文风。
(2)创作特点之一是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主要是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 如“唯余一两焰,才及解罗衣。”“谁知日欲薄,含羞不自陈。”“如何嫁荡子,春夜守空床。不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
(3)另一特点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咏物、咏人均细致入微 ,惟妙惟肖。把女人当做物来描写,写她们的姿色形貌,完全从形似若眼,写得细致入微。如“送态入频蛾”、“关情若媚眼”、“脉脉正蛾眉”、“浮光逐笑来”
总结:宫体诗及尚娱乐、重写实的文学思潮是魏晋以来重抒情非功利的发展倾向的 继续。是文学觉醒 过程中的一种极端的表现。
第四节北朝诗歌及庾信
一、北朝诗坛
(一)北朝思想文化、地理环境与其诗歌特色【选择/简答】
(1)北朝玄风完全消歇.经学发达,儒家思想占绝对地位,佛教兴盛多是宗教的狂热而非哲理的探讨, 皇室成员多质木无文,生活情趣与南朝皇室迥异。
(2)北方雄浑粗犷的自然景观与杏花春雨的江南亦极不同。
(3)在文学思想上,则有追求重实用、尚真实、求朴野的倾向。
(二)北地三才【选择/名词;2008单选/0804多选】
1.温子升:字鹏举. 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诗有北方质真朴野之风,学南朝诗风抒情咏物,婉转流丽. 色彩缤纷,描写细致。“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1710/1904单选】
2.邢劭:字子才.慷慨悲凉.有魏晋之风.也有与永明小诗接近。“北间第一才士”。【1910单选】
3.魏收:字伯起,诗歌今存十余首,多为模仿南朝之作,偶有保持北方特色。
二、庾信与王褒 【1704多选】
真正体现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代表是庾信和王褒。 【2204单选】
( 一)庾信
1.庾信: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祖上避永嘉之乱迁往南方。早年仕梁,是重要宫体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可以 依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2.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色。【1004/1510简答一次重点简答】
(1)庾信诗风体现 了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的融合;
(2) 前期多绮艳之 作 ,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如《奉和山池》“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属对工整。用事自然. 写景细腻新巧,格调清新靡丽。
(3)后期诗歌格调苍劲,技巧精工 .集南北诗歌之大成。后期羁旅他乡. 身仕异国.故国乡关之思. 《拟咏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1007单选】
(二)王褒
1.王褒:字子渊。齐代王俭之孙。与庾信同以文才被知赏。
2.王褒诗歌:
(1)他在南朝的作品接近谢脁。较为清新自然。如《山池落照》:竹馆掩荆扉,池光晦晚晖。孤舟隐 荷出,轻棹染苔归。浴禽时侣窜,惊羽忽单飞。
(2)但是北方山河与乡关之思使他的诗风改变了.感情深挚而格调悲切。如《渡河北》秋风吹木叶, 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3)他与庾信同为诗风北渐之重要诗人,但成就逊于庾信。
第五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 、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民歌及其保存
1.南朝乐府民歌起东吴迄于陈,今传五百余首.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 清商曲辞》 中 . 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2104单选】
2.吴歌: 【2008/2110单选】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3.西曲: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一带。
西曲【0804名词】:(1)西曲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2)西曲今存一百余首, 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风格清新明丽。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点【2404多选】 1.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选择/简答】
(1)原因:①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②思想观念已脱离了两 汉以来的经学道德规范,时代风气有利于民间情歌恋曲的发达。
(2)南朝民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子夜四时歌》
(3)有写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以吴歌中的《华山畿jī》最为激切。【2104单选】
2.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0907简答/0704多选】
(1)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2)语言上的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
(3)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不但被南朝文人所借鉴。对唐代绝句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如《杨叛儿》“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
3.《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此诗160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 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西洲曲》艺术特点:诗写 一女子怀人,情思缠绵,写景秀丽。 语言清新明丽,采用“钩句”连接上 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换韵造成回环婉转的效果。【2110单选】
二 、北朝乐府民歌
1.北朝乐府民歌今存六十余首,多辑入《乐府诗集 ·梁鼓角横吹曲》 中。 另有少数辑入《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南朝《西洲曲》与北朝《木兰诗》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双璧。 【2210单选】
2.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1504/0904简答;2310单选】
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 .写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12年,屡立战功后辞官回乡 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形象。 【2008单选】
(1) 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浅畅明快: (2) 顶 真修辞运用巧妙;(3) 比 喻恰 切生动,铺 排有致; (4)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5)风格刚健清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最能代表北朝乐府民歌风格的,就是千古传唱的《敕勒川》, 鲜卑族民歌。【1810/1610单选】
4.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1) 北国风光,如《陇头流水歌辞》:
(2) 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如《企喻歌》、 《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躁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3) 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如《陇上歌》:
(4) 劳动人民痛苦生活,如《幽州马客吟》。
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