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二、名词解释题
1、弃 妇 诗 :《诗经》的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最知名的是《谷风》和《氓》,都描述了女 子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却终遭无情遗弃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 情 状 。P50
2、铜器铭文/铭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代已有十分简略的铭文,但是到周代才有较大发展。周 代的铭文,多是记述战功、赏 赐或者讼断等 。一 般都较简短,仅几十字;个别的较长。铭文文体与《尚书》相像,多为散文, 但也有个别韵文。P59
3、《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定为现名。 P63
4、《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篇幅简短。文学特点:形象化的说理;语句上的韵散结合。P66
5、《墨子》:今存53篇,保存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作者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文章特点: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 层推理;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P67
6、《离骚》: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思想内容:“美政” 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P78-82
7、《吕氏春秋》:是 秦 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成书时间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文章比较短小,以事 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最大成就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P94
8、建安风骨: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即汉末 魏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 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 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 的时代风格。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环、刘桢)和女诗人蔡琰。而尤以曹操、曹植成就为最高。 P149
9、建安七子:建安时期的七位文人,孔 融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环、刘桢。前 期 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 民情怀;后期作品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游宴、赠答的形式表示出来。P154
10、玄言诗: 发端自魏正始时代,东晋中期是其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式微。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P171-172
11、元 嘉 诗 歌 :上 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对比东晋玄言诗而言,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玄 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 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P181
12、吴歌、西曲: 属 于南朝乐府民歌。吴 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西 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P198
13、山水赋: 魏晋以来老庄之风盛行,作家的山水审美意识已经具备,但当时处于文化中心的北方却因山水之美不足而未能提供成熟 的客观条件。东 晋偏 安 ,江南秀丽山水与士人的自然审美意识相契合,山水赋合理地产生了,并且成为刘宋山水诗的先导,著名的是《江赋》《游天台山赋》 。P210
14、上官体:上 官 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其《入朝洛堤步月》堪称佳作。 P236
15、初唐四杰: 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的诗虽未脱绮靡余风影响,但已从宫廷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题 材 拓 宽了 , 感情浓烈壮大, 形式多有创新,卢、骆之七言歌行,王、杨之五言律诗,尤为特出。P237
16、文章四友:初 唐 诗人 ,指的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作诗以五律居多。以杜审言最有诗才。P239
17、“拗体”律诗:杜 甫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这种拗体是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杜甫 七律的拗句有时是顺其自然而放弃声律规则,有时则是有意为之。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P268
18、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栩、钱起、司空曙、苗发、 崔峒、耿津、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诗歌集情趣于山水,寄 心绪于 景物。除应酬唱和之作,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P273-274
19、二十八字史论: 杜 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多,创作出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许彦周诗话》)之誉的优秀作品。如《登乐游原》, 从时代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诗的妙用。 《题乌江亭》与《泊 秦 淮 》也是名篇。P289
20、武功体:指姚合诗,代表作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30首,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态,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实际遇和特定心态的反映。 P291
21、讽刺小品文:晚唐出现的散文品种,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情感炽烈。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人。P298
22、古文运动:中 唐出现的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倡导者及代表作家是韩愈、柳宗元。P294-296
23、变 文 :得名与佛家所谓变相有关。所谓“变文”之“变”,是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了一个 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经的故事了。变文最先出现于佛寺,由俗讲僧向听众衍述佛经中富有文学意趣的神变故事。P302
24、诗 余 :关于词之起源问题,古代的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也有人认为词是从乐府诗里变化出来的,正因为如 此,词又被称为“诗余”。 P304
25、《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 , 奠定了“ 词为艳科”的基础。P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