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第一节建安时期

一、建安散文

(一)建安散文创作特点。【选择/简答

(1)内容: 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

(2)形式: 摆脱引经说教、枯燥拘束, 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

(3)风格: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 点 。曹操清峻通脱。曹不集丽流畅.曹植气盛辞华

(二)曹操散文的特点: 【选择/简答;1307/1007单选】

(1)“ 改造文章的祖师”. 清峻风格:文章要简约严明,力倡通脱随便之意。

(2)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之类,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3)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负与真率脱口而出。 清峻简洁平易。 《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

(三)曹丕、曹植散文特点:

(1)注意辞采骈偶又领建安文坛另一风气。曹植的《求自试表》 .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

(2)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追忆旧游《与吴质书》。

二、建安辞赋

(一)简述建安时期辞赋创作的特点。【1410/2210简答】

(1)有 一 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 并进行理论探讨。(2)   题材更为广泛

(3) 抒情性进 一 步 加 强 。  (4)在艺术形式 上讲求辞藻与形式工齐之美

(二)曹植《洛神赋》的艺术成就 【2008考期名词/1504单选】

(1)建安时期曹植所作。 ( 2 ) 叙 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 líng 而又臻于极致

(3)创造的许多美丽意象,影响了后代文学的意象创造。“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4)意义:文学自觉到自己的特质后,表现力巨大;文辞之美,表现内心细腻情思。

(三)王粲《登楼赋》的艺术特点【选择/简答;1604/2404单选】

(1) 寓荆州之作. 《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 乱离之时,去国离乡到荆州不被刘表重用, 一腔失志不平之 感。“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2) 抒情浓切,结构细密。首叙登楼所见,次抒怀乡之情,末冉痛装之惧层次分明微氰氛刻画生动。


第二节正始时期

、正始散文

1.阮籍《大人先生传》: 【1207单选】

(1)绘声绘色地描写虚伪的名教中人 “服有常色.貌有常则. 言有常度.行有例程……动静有节. 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驳斥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

(2) 酣畅淋漓。辞采瑰奇,骈散相间,譬喻警拔,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2.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 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2) 讽刺山涛的比喻谑迭出。“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 引尸祝以自助”等语。生动贴切。妙思入神, 令人忍俊不禁,而作者之刚正襟怀与山涛之猥琐不堪跃然纸上。

、正始辞赋一正始时期辞赋创作风貌的新变及其成因【选择/简答】

(1)政治黑暗恐怖。给士人的精神造成极大压力.赋的创作情绪低沉抑郁.其表现委婉曲折, 最典型 的是向秀的《思旧赋 ( 写作风格:婉转低回)。

(2)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士人对哲理思辨兴趣极浓,普遍向往一种渊默宁静的精神自由境界 赋作形成一种清虚绵渺的特点。阮籍《清思赋》。

第三节两晋时期

、两晋散文——两晋散文创作大势【选择/简答】

(1) 西 晋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潘岳的《哀永逝文》。陆机《演连珠》50首,辞藻、用事、对偶精巧繁丽;陆机《豪士赋序》。

(2)东晋受玄言诗影响,文采趋于平淡。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

(3)建安到两晋,散文沿重艺术特质的方向发展,为南朝骈文的成熟铺平了道路。

、两晋辞赋

(一)两晋赋作题材的开拓及其背景【2210/2110单选】

(1)两晋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剧烈。题材方面也比建安以来有所扩展。

(2)东晋出现了山水赋从作家主体的山水审美意识出发创作。作品《江赋》《游天台山赋》。

(二)两晋赋作的艺术成就【用事、辞藻和音律;选择/简答考纲】

(1) 用 事:采取引用典故的手法,使文章简练更有说服力。左思《白发赋》。

(2) 辞 藻:刻意求新。注意辞藻的流靡妍美和文字的瑰丽新巧。陆机《文赋》。

(3) 音 律:注意到音声迭代、五色相宣的韵律美的宏观追求.对具体作品音律的探讨。

、两晋主要赋作家

(一)左思《三都赋》 一左思《三都赋》成为京都大赋典范之作的原因。【2110简答】

(1)内容丰博,详尽细致地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

(2) 精 心 锤 炼 语 言 , 辞 藻 华丽

(3)一反汉大赋言过于实的弊端。以求实精神去创作。如写魏国疆域雄伟而不失其实。

(二)潘岳《悼亡赋》的特点【选择/简答】

(1)潘岳《悼亡赋》写得凄恻婉转,哀怨动人。深于情又善于抒情的特点。

(2)并未直抒心怀,通过描写由他带有沉痛悼念情绪的眼睛所看到的凄惨景象:孤灯荧荧,空帷飘飘, 再没有人主中馈,再没有人奉酒樽。表现作者的深沉哀怨。

(3)巨幅篇章《藉田赋》《西征赋 :文浅而净的抒情小赋《秋兴赋》《闲居赋》。【1407多选】夕既昏兮朝既清,延尔族兮临后庭。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 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悼亡赋》

西晋赋坛成就卓著的作家:张 华、左思、傅玄、成公绥、陆云、潘岳、陆机、垫虞等。【1410多选】

(三)陆机—陆机抒情小赋的创作成就【选择/简答】

(1) 文赋 :文学创作理论文章.以精美语言和鲜明形象描述创作过程的规律性现象。

(2)抒情小赋:

①忧生念乱之情,岁月不居、人生苦短的悲怅。如《叹逝赋》。

②语言技巧:善用叠字,更毕肖地描摹物象的声音、色彩和气氛,虽流丽华美而又浅易明畅,加强表 现力。如“鼓砰砰、箫嘈嘈”是象声,“天悠悠、雾郁郁”是绘形,“心惊惊、志眇眇”是传情。

(四)晋代愤世嫉俗赋作的特点【选择/简答;2304单选—刺世赋】

(1) 针对性更强.切中当时社会门阀政治压抑人才的痼疾。直斥贵戚豪门的贪财奢侈,控诉贫苦之家 的饥寒交迫。王沈《释时论》 .鲁褒的《钱神论》 .束皙《贫家赋》。【2304单选】

(2) 语言更加激烈尖锐嬉笑怒骂,鞭辟入里。

晋代山水赋的代表作家当推郭璞与孙绰。郭璞《江赋》“辞赋为中兴之冠”。【1804单选】

孙绰游天台山赋》 :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山中景物.成为后世山水游记和游山水诗之祖。赋中 杂有释、道两教思想,也影响了以后如谢灵运的山水诗。【2104单选】

总结:两晋诗赋的多样化倾向,丰富了赋体创作的内涵,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局限。

 

第四节南朝时期

一、骈

1.简说骈文的特征。【1104名词/0404简答一重点名词】

(1)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有明显区别。

(2)骈文的主要特征,是讲求对偶、用典、声律和辞藻。 【1910多选】

2.南朝骈文的发展、成熟历程。 【选择/简答考纲;1804/1304单选】

(1)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形成期。 骈文四特征都已具备。

颜之《陶征士谏 lěi》,      范晔《后汉书》的论赞,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2)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骈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  藻丽靡的阶段。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刘峻《辩命论》 《广绝交论》、刘想《文心雕龙》(儒家)、丘迟《与陈伯之书》。

(3)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属对更工,几乎全篇骈偶,而后代骈文流行的四、六字隔句  对也大幅度增加。庾信入北后的《哀江南赋序》 .不但在艺术形式达到顶峰

二、骈赋

(一)鲍照《芜城赋》的特点【选择/简答;2210/2104单选】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1) 广陵城 (扬州) 的盛衰兴废之变,之前的一派繁华和屠城后的满目荒凉,昔盛今衰的巨变,作 者发出了人世沧桑、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天道无常,吞恨者多!”

(2) 对比强烈,震撼人心;铺张扬厉,极力渲染;对仗工整,抑扬铿锵;辞藻绚烂,撩乱耳目

(二)江淹《恨赋》《别赋》的特点【选择/简答;2204单选】

(1) 江淹的《恨赋》与《别赋》,典型地表现出南朝骈赋的美文风采

(2) 前者写人世种种遗恨,后者写人生样样离别,都写得声情并茂。

(3) 篇以四六对句为主,骈对精整而又不失活泼流动辞采绚丽而又情感深挚用典精当而不冷僻声韵严整而又和谐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恨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 子之别,思心徘徊。”——《别赋》

(三)南朝骈赋的形式特征及内容特点【选择/简答】

(1) 南朝是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1304单]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 如鲍照《舞鹤赋》,梁元帝《采莲赋》。

(2)南朝骈赋在内容上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内容较狭窄,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取材纤细柔弱,形象绮丽艳冶,格调细巧尖新。但南朝也出现了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而又精工奇凭之作,尤以鲍照《芜城赋》和江淹《恨赋》 《别赋》为翘楚。 【2204单选】

(3)南朝骈赋的精致化特点,直接为唐代律赋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节北朝时期

一、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一)《水经注》概况【1410名词

1.郦道元《水经注》 :为《水经》(记述水道)注释。而成为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

2.《水经注》: 不 仅 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书中根据水道流程记述了河流两岸名 胜古迹,风物景象,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也是一部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1207/1604单选】

3.《水经注》利用前人成果,融会贯通成为集大成之作,在山水散文方面有开创之功。

(二)《水经注》山水散文的特点【选择/简答;1407多选】

(1)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2)所描写的河流沿途的山形地貌、州郡城郭的沿革、方物特产的奇异,都千姿百态,独具特色。 如传诵佳篇《江水注》《河水注》《孟门山》《沮水》《济水》《巨洋水》。【1407多选】

(3)《水经注》对巫峡的描写影响了杜甫的诗歌创作。“听猿实下三声泪”。


二、杨街xuàn 之及其《落随盈记诊文包这落阳伽篮记》散文的特点【选择/简答

1.《洛阳伽蓝记》5卷,描述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40个大的佛寺建筑。【1904单选】

2.《洛阳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书中主要是对佛寺的描写,有的篇章写得精致,

如《永宁寺》:佛寺建筑艺术的美感,佛法无边的巨大威力和人们对佛小的莫大虔诚及昔日国家之盛 况;对故国王朝的盛衰之慨和对北魏极盛而衰的哀思。

3. 在佛寺建筑的描写外,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还记载了不少志怪、佛教故 事,也保存了一些社会经济和文化史料。

如《开善寺》写寿丘里,《景明寺》写邢子才为寺碑文,《凝玄寺》写闻义里敦煌人宋云宅等。记述 史事和传记不仅是客观记述,还于篇中寓有作者的议论之意。对北魏几个王侯生活的穷奢极欲、豪侈 淫逸表示出暴露批判态度。

4.《洛阳伽蓝记》是历史散文,具有 极高的史料价值。语言多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 风格典丽清拔。【1704单选】“其文林丽秀逸,烦而不厌”。内容和艺术都代表着北朝文人风格特色, 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之类文学体裁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1904单选】

三、北朝赋

1.北朝赋的一般特色【选择/简答】

(1)北朝赋:由南入北作家的赋作,取南朝赋精工鲜丽之长,摒其绮靡柔弱之短,取北朝赋高亢悲凉 之长,去其质朴无文之短,北朝赋赋风质朴。庾信《哀江南赋》南北赋风完美结合

(2)后期赋作题材有所扩展和深入,一些自抒情志的作品也出现了。赋风总体上也保持着“河朔词义 贞刚,重乎气质的传统,不事雕琢,自然流丽但并不淫放轻艳。

2.简述庾信赋的特点。【1904简答/【2110单选】】

(1)庾信在南朝的赋作都绮丽柔靡 。《春赋》“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 【1710单选】

(2)入北以后,庾信的赋作一改旧辙,虽精工不减,格调却苍凉悠远

(3) 入北后创作出赋史上的千古绝唱《哀 江 南 赋》 , 抒 情 咏 史 ,情深辞工,用典密而切,音韵谐而畅。 首叙个人家世际遇,又历述梁之兴亡。“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008单选】


时期创作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内容形式特点风格特点
建安抒发情怀言之有物注重文采 渐求骈俪重个性特点曹操清峻通脱曹操清峻简洁平易,《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隽丽流畅,《与繁钦书》曹植气盛辞华,《求自试表》
正始谈论玄学 讽刺名教不乏精辟之语直言指斥 反语讥讽阮籍《大人先生传》酣畅,辞采瑰奇,骈散相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貌似平易,刚正襟怀
两晋重形式技巧西晋繁缛绮丽 东晋文采平淡潘岳《哀永逝文》陆机《演连珠》《豪士赋序》王義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
南朝骈文成熟对偶用典声律辞藻骈 文 :《文心雕龙》;庾信《哀江南赋序》
北朝经世致用 偏实用文采斐然散文繁荣 南北融合郦道元《水经注》:山水散文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历史散文


时期作家作品创作特点与风格特征
建安曹植《洛神赋》自觉创作作家群;题材广泛;抒情性加强。 讲求辞藻与形式工齐之美。
王粲《登楼赋》
两晋大赋左思《三都赋》两晋:用事、辞藻和音律。东晋山水赋:作家主体的山水审美意识。东晋山水赋:郭璞、孙绰;孙绰《游天台山赋》刺世赋:《释时论》《钱神论》《贫家赋》
抒情 小赋 骈赋潘岳 陆机《悼亡赋》《闲居赋》 《文赋》《叹逝赋》
南朝江淹《恨赋》《别赋》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取材纤细柔弱,形象绮丽艳冶,格调细巧尖新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而又精工奇凭
骈赋 鲍照《芜城赋》
北朝庾信北朝赋《哀江南赋》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不事雕琢,自然流丽 《哀江南赋》抒情咏史,情深辞工,用典密而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