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编隋唐五代
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北齐、北周旧臣和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一 、北齐、北周旧臣: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0304多选/2204单选:2310多选】
1.卢思道《从军行》:南朝歌行体的《从军行》是其代表作. 描写重心为“征夫” . 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 笔力苍劲,贞刚之美,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2204单选】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将军何处觅功名?”
2.薛道衡《昔昔盐》: 【2104/1610单选】字玄卿。 成名作《昔昔盐》虽言及边塞征夫,但诗中所写 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 清 句 丽,委婉细腻。情调趣味偏于齐梁风格,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诗风 转变的代表。与杨素唱和时,写过朴实爽俊的《出塞》诗。
“垂柳覆金堤,靡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3.杨素:字处道. 《赠薛番州诗》十四章虽为思念友人薛道衡的述怀之作。但词气宏拔 .风韵秀上。 末章写得气质而调沉,直诉别离悲情,不加藻饰感人至深,有二种真挚悲凉的情思和深雄雅健的气质。
二 、杨广及其周围的南朝文士【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
1.隋炀帝杨广:所作诗歌大多带有齐梁艳曲余风,即位后所作的乐歌清丽明快。 【2210单选】
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无精深隽永的情韵耐人寻味,白描语言清明而不淫丽绮靡。
2. 虞世基:字懋 mào世 ,南朝文士.《出塞二首》 .应制诗《四时白蛇歌》《奉和望海诗》等 . 着意 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为作诗而作诗。【1804单选】
隋代聚集在炀帝身边的南朝文士的诗风特点: 重文采/重词采. 如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1710 单 ]
3.无名氏《送别诗》:被沈德潜《古诗源》誉为“竟似盛唐人手笔”。【1407单选】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气象已似唐诗,音律和谐,格律是近体,宛然是一首成熟了的唐人七绝。
以鲜明的暮春恼人景色起兴,写春天已尽,柳枝折尽而远行人仍未归来的怨恨。
4.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隋代末年《送别诗》的出现,则代表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诗歌新潮流,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 的新趋势和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404多选】
A.国力强大(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与中外文化交流
B.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化交融
C.科举制代替门阀制
D.以诗赋取士
E. 统治者对不同的思想文化采取兼收并容的开明态度
一 、贞观诗坛与上官体
1.李世民: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辽东山夜临秋》“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崖阴。连山惊鸟乱,隔岫 断猿吟。”重视声律辞藻的运用,“惊鸟乱”“断猿吟”衬托出唐朝大军军声远播、鸟兽震骇的气氛。
2.虞世南:托物寓意的《蝉》诗,是唐人咏蝉诗中 时代最早的一首.为后世人称道。“垂绥suí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清华人语”。
3.贞观诗坛【2104/1604/1204名词一高频考点】
(1)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文坛盟主,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2)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重声律辞采。
(3)代表诗人李世民、虞世南、上官仪。
上官体【1304/1810名词一高频考点】
(1)上官体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 媚 工 整。 (2)代表作家是上官仪。
4.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绮错婉媚】 .时称“上官体”。【1304/1810名词】
(1)《入朝洛堤步月》堪称佳作,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成文。此诗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得意时的精心之作。寥寥20字,不只是“音韵清亮”, 谐律上口,而且巧妙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
(2)上官体的创新和周限速通指的榆新过辈屋徽疡图貌的细腻、精巧方 面 。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形成颇有影响。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 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 意满,生活接触而也比较狭窄,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
二、王绩与初唐四杰
(一)王绩:五言律诗《野望》是其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的诗境:【选择/简答;平淡自然—2110/1610/1204单选】
(1)代表作《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2)诗作于隋亡之后,写山野秋晚田家归来之景,闲逸中带有无所倚赖的苦闷和惘然。但这种平淡自 然的隐逸之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
(二)初唐四杰一 “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简答】 “初唐四杰” 【1004/1404/1910名词】
(1)初唐四杰指初唐四位诗人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2) 诗歌题材宽广,感情壮大:他们的诗从宫廷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题材拓宽了,感情浓烈壮大, 形式多有创新。 【王勃、杨炯擅五言律诗,卢照邻、骆宾王擅七言歌行一高频单选】
1.王勃: 《滕王阁序》末附诗概括序的内容,居高临远,思豪华散尽,唯余空阁冷落,江水自流,流 丽婉转而寄慨遥深。末联使用对偶句法之美,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卢照邻:七言歌行恣肆奔放而词采富赡,《长安古意》七言 歌行。 【1804/1910单选】《长安古意》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yān 滞,感情充沛,力量雄厚,形成 一气到底缠绵往复的旋律,成为七古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3.骆宾王:擅七言歌行:五律《咏蝉》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咏物诗中的名作。
4.杨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现存的14首五言律,完全符合近体诗的粘式律,不能不说是对诗歌格律之美的一种有意的追求。在促 成五言律的定型化方面,他与杜审言以及沈、宋等台阁诗人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五律《从军行》是代表,此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整齐的对仗(句与句对,同一 句中也对,“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第三节杜审言与宋之问、沈住期
一 、杜审言与文章四友
(一)文章四友【2008/1510/1007名词】
(1)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四人并称。
(2)文章四友作诗以五律居多,故而对律诗发展定型有一定的贡献。
(二)杜审言的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选择/简答】
1.杜审言:字必简,杜甫祖父。现存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粘,其余符合近体诗的粘式律。
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進旨导+微信:zzszk123
2.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速通提社审言最者碧的 律,艳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写得极为真切,由
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完全融入明秀的诗境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丰满圆融之美-1207单选】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颈联生动写出春的气息,华妙超然之感)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二 、宋之问、沈住期
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俭期最后完成的。【贡献:格律的确定-2204单选】
( 一 )宋之问
1.宋之问: 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山西)人。 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2404单选】
2.宋之问的诗歌创作一《度大庾岭》:
(1)五律《度大庾岭》: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 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见不到任 何着意文饰的痕迹,而诗律和对仗却十分的工整。
度岭方辞国,停轺yáo 一望家。魂随南翥zhù 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2)《渡汉江》亦复如此: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沈全期在诗歌创作领域的主要贡献是: 律诗的定型。 【1404/1910单选】
(二)沈住期 【字云卿,相州内黄(河南)人】
1.沈住期的诗歌创作—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选择/简答】
(1) 被贬岭南时所作的七律,类似“无题”的杂诗共三首,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
第三首构思新颖精巧: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 夜情。谁能将旗鼓, 一为取龙城 。”—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颈联对偶工巧,重在“情、意” 二字上着力,末联以问句结束全篇,言短意长,饶有余味。
(2)《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全诗:不用典故,句法都是平常的结构,正表达一种被贬谪却无可奈何 的伤感心境,无意去修饰,却写得是有情有景,声律和谐流畅而蕴涵的感情非常深厚,是早期七言律 诗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2. “沈宋”的诗歌创作与五言律的定型: [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住期最后完成的]
总之,经过杜、李、宋、沈等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已 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作品。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一、陈子昂
(一)陈子昂的生平: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提倡风骨、比兴-1810单选】
(二)陈子昂诗歌的特点一简述陈子昂诗歌的特点。【2008考期简答】
(1)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集中体现在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里【特点:复归风雅】 , 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以后,其中 很多都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2) 托物感怀、寄意深浇速通指用论包过指导微信》z⁷szk123兰若生春夏”
(3)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陈子昂再次从军;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407单选]
(三)简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0704简答】
(1)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这集中体现在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里。
(2)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 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3)陈子昂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行 将到来的序曲。
二 、张若虚和刘希夷
(一)吴中四士【2010/1504名词;2210单选】
(1)指诗人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2)四人属于初唐及初盛唐之交的诗人。
(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0207名词;简答考点一次重点简答】
1.张若虚的诗存2首,但因《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2. 《春江花月夜》是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 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贡献:意境的创造】
3.全诗描写春江花月夜幽美恬静之景,以此为背景,表现女子缠绵排恻的离别相思之情,并把它和对 宇宙人生的思索融为一体,构成奇妙迷人的艺术境界。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 像一条纽带,贯穿全诗,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4.抒情气氛优美浓郁,语言清丽,笔触细腻,韵调流利婉转。为历代人们所传诵,被闻一多誉为“诗 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407单选】
(三)刘希夷
1.刘希夷:汝州(今河南临汝)人。唐高宗、武后时期著名文学家。 2.刘希夷的诗歌创作《代悲白头翁》:
(1)《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0807单选】
(2)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其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3)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 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全诗笼罩在一种消极感伤的情绪之中。
总结: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 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 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