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 三 章 李 白
第 一 节李白及其各体诗作
一 、李白其人——李白的生平际遇、思想性格与其诗歌创作【选择/简答】
(一)李白的生平际遇
1.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甘肃) . 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 李 白出生在那里。5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吕隆县 (今四川江油)。
2.人生阶段:
(1)蜀中时期: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峨眉山月歌》。
(2)十年漫游:漫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居住安陆(今属湖北),徙家任城。
(3)奉召两入长安:天宝元年(742) .入京后供奉翰林.最得意的时期。天宝三载(744)以“赐金 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近十年漫游: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悲慨不平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 沿黄河东下,在洛阳与杜甫相遇,两人同游梁、宋,又遇高适。
(5)安史之乱时:加入永王李磷的幕府,慷慨从军。因反叛罪蒙冤入狱流放,后遇赦。
(二)李白的思想性格【选择/简答】[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结合;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
(1) 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一生,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得到不同侧面的表现。
(2)功名心很强,济苍生、安社稷、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从军边塞;寄希望 于风云际会,幻想“平交王侯、 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3)李白把儒家思想、道家、游侠本这三者,结合为 “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他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渴望 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
(4)他的人格里有一种考睿谯指亲給旁包过指是渡獰:歪案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 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5)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不断遭致失败。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 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又始终保持着 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最终他还是把盛唐 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二 、李白的乐府——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体现【简答/论述,小蒋说:重点必背大题】
1.李白的乐府诗: 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 。或用其本意.或翻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2.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204多选】
(1)借古题写现实, 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丁都护歌》描绘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贸。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 摧泪如雨。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dàng, 掩泪悲千古。”
(2)李白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涵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便 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他用这一古题 抒发自己的感叹,对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的渲染,也是诗人对于世道艰险的渲染。《将进酒》把借酒消愁写得激情澎湃,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将进酒》借古题抒己怀-1107单选】
3.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点【简答/论述考点;小蒋说:重点必背大题】
(1)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常表现为句式的长短不齐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如《将进酒》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节奏疾徐尽变,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充分展示 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大量使用散文化诗句.参差错落.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3)乐府其他代表作:《梁甫吟》《行路难》等,大都也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三、李白的歌行——李白歌行体诗的独特艺术个性
简述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1604/1704简答;2304简答—高频大题】
1.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 ,笔法多变,任意抒写。【2404单选】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 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如《玉壶吟》抒情的意味很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 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
2.激情喷涌,气势奔放,慷慨激昂,诗风豪迈飘逸。【歌行体诗风格: 气势凌厉而悲中见豪0707单选】 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高傲自负而不为世所容,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如火山爆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感薄通鼋置论文段部指的短变花和普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 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3.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 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四、李白的绝句一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1610/2104简答;1207多选—高频大题】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随口而发、多神来之笔的绝句。近体诗绝句的艺术成就最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七言绝句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之美,兴到神会, 一挥而就,自然天成。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五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做到了既自然, 又含蓄,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如《独坐敬亭山》。写片刻超然意趣,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劳劳亭》借春风有情来写离别之苦,“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3)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具有乐府民歌风格,在他159首绝句里, 拟乐府民歌占了近1/3. 如《静夜思》《秋浦歌》《玉阶怨》等。“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 、强烈的主观色彩 二、想象的变幻莫测 三、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一 、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艺术成就。【1104/1904/1404论述;2310多选—重点必背大题】
(1)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描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 致的描述。如《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①诗中常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模拟的个性特色。“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②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以奋飞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比喻。 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以议论式的独白为主,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2)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 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 天,下有深水之波澜。……长相思,摧心肝。”
(3)李白诗中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4)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二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速季百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凤格。【2210论述】
(1)颇多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为倾心,喜欢吟咏的对象:大鹏、巨鱼、长鲸,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 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 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种崇高感。
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 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涵。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喜欢明丽的色调: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
(3) 语言清新、明快、爽朗,不加雕饰。 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高洁人格。
三、李白的地位与影响【简答/论述】 【“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
1.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
2.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 视俦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
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 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 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4.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替 代的不朽地位。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