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三节两汉乐府民歌

、乐府释义及汉乐府概况 (一)乐府【0707名词】

(1)本义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2)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 为乐 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3)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族、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创作、负责演唱等职责。

(二)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

(1)西汉的乐官有太乐令和乐府令,分别掌管雅乐和民间俗乐;

(2)东汉掌管音乐的机构,分为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大致相当于西汉的太乐机关和乐府衙署。

(三)乐府诗歌的分类篇【选择/简答;2204单选】

1. 较早给汉乐府分类的是东汉末年的蔡邕.分 为 四 类: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

2.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受推重 【1407单选】

(1)郭氏基本依据音乐的不同 .分乐府诗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 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2)郭氏分类比较系统,繁简适当,后人研究乐府多遵从这个分类

(四)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

(1) 《汉书 · 艺文志》即著录28家314篇(其中138篇为民歌):

(2)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大多已失传,今仅存约百篇(民歌约四十首),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几类中。

(3)  《乐府诗集》中有 题名或标明“古辞”的.一般就是测伐源府能

(4) 汉 乐 府 的 精 华 是 民 歌 速 通 指 导 大 参 保 在箱 和 额 辞 里zk123

(5)汉乐府中贵族、文人的诗歌,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风格典雅古奥而缺乏生气,文学价值不高。

二、汉乐府民歌的文学价值  【2008考期简答—高频重点大题】

汉代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与《诗经》的周民歌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情感真挚浓郁. 风格平实朴直。同时,在具体的题材内涵和表现手法上.又有不同于周民歌的新变。

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2008考期简答—高频重点大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0504简答】

(1)讽刺达官显贵。                  (2)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    (3)歌颂爱情婚姻。

(4)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    (5)表达人生哲理。


(一)题材的承变【2404论述】

与《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继续咏唱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感受深刻的生活内容。

(1)  讥刺达官显贵的诗。

如《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它们描写贵族的显贵、浮夸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如《鸡鸣》:“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颊频jiǒng 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niè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本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讥 刺西汉末年贵戚王氏五侯,不仅写出了王氏兄弟鼻息干虹蜕的狂傲,还揭出他们兄弟亲情的冷漠。

(2) 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

《古歌》写戍边将士深切难耐的思乡之情;

《战城南》悼念阵亡的将士,把野死不归的凄凉和壮烈的豪情熔铸在一起,涌动着沉重的悲凉感; 《十五从军征》写老兵被迫征战一生,孤苦伶仃,晚景凄凉以独特视角,揭露了战争的惨无人道。

(3) 还有爱情、婚姻的歌唱。【1207单选】

《江南》《有所思》《上邪》这些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或柔美含蓄,或浓烈直率,就像爱情本身,纯 洁美丽。如《艳歌何尝行》采用比兴手法,把夫妇生死相依的真挚情感表现得异常深刻

与《诗经》一样。汉乐府的婚恋诗也反映了相关的社会问题【1804/1910/2104   单选】

陌上桑》. 写采桑女秦罗敷以夸饰夫婿的地位和英姿.巧妙拒绝太守的公开调戏。爱情婚姻

上山采藤芜》记叙了被休弃的妻子与故夫的对话.反映出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低下爱情婚姻 (4)汉乐府民歌还有周民歌中鲜见的题材.即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

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极写生存的艰难。

东门行倾诉生活艰难困顿一个贫民,因生活困苦之极打算铤而走险,妻子劝阻他,他却义无反 顾,揭示了民众被迫无奈,走上反抗道路的情状。

妇病行》写丈夫丧妻, 自己带着两三个幼儿艰难度日,穷困潦倒,不禁对孩子感慨:我们也要随你 母亲去了。《孤儿行》写 孤儿备受兄嫂虐待痛不欲生:“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艳歌行》《悲歌》是漂泊异乡者的悲吟。

(5)汉乐府民歌中还有表达人生哲理的作品。

如《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指出生命和时光的可贵. 鼓励人们珍惜。《薤xiè 露》和《蒿里》,更深刻抒发了对生命终结的悲哀。[大彻大悟的悲凉]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兒赞通指冤借文僻糟摧走微信:命米特少踟蹰。——《蒿里》

(6)汉乐府民歌抒写民众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这是对《诗经》民歌创作精神的继承。同时,汉府民歌在诉说生存的艰难困顿以及披露战争的残酷等方面,较之周代民歌,似乎更加悲凉厚重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2008考期简答一高频重点大题】

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910/1104简答;2404论述;2008考期多选—高频重点大题】

(1)具有很强的叙事性。(2)抒情真挚浓烈。(3)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质朴浅白。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1007简答】

1.与周民歌相比,汉乐府民歌叙事成分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

①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战城南》《上山采靡芜》《陌上桑

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 《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孤儿行》写瓜车翻 覆、孤儿的哀告,《战城南》写“我”与乌鸦的对话等。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如《上山采靡芜》,写弃妇与故夫山脚相遇。《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对话,就是理想化情节; 但只有在这样的情节和结局中,才能充分体现秦罗敷的智慧。情节设置的偶然性和理想化,表明汉乐 府民歌在真实叙事抒情的同时,也不乏灵动的虚构和想象。叙事描写

②有的民歌着意于人物的描写。如《孤儿行》:通过父母在世时“乘坚车.驾驷马”与父母死后种种 不幸遭遇的对比,通过兄嫂对孤儿苛刻的待遇,通过“行贾、汲水、收瓜”四季不停的劳作以及“头 多虮虱,面目多尘”、“冬无复襦,夏无单衣”的描写,表现备受欺凌的孤儿形象。【1504单选】

③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 属《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以衣饰装扮衬托-以他人见到罗 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2.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有所思》《东门行》《孤儿行》等;同时也善于以比兴、叙描的手法抒情。

①《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悲歌》《古 歌》“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都是比兴的例证。

②有的诗篇还通篇使用比兴,如禽言诗《乌生》,通篇写乌鸦不得安生的经历及其所见所感,其实处 处都在写人间情事。《江南》、《枯鱼过河泣》等。

③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的例子,如《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 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客观描写战场的情状,而涌动着浓重的悲凉之感。

《妇病行》则在琐细的叙述中,埋藏着难以道说的凄苦。《十五从军征》在这个方面最为出色,写老兵 向乡人问询家中情况,写他到家后的所见、所为,全诗都是叙述和描写,处处充满了孤苦和悲凄。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杂言和五言为主】

①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虽只比《诗经》增加了一个字,但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于变 化,又增加了表现的容量。如《东门行以杂言为主

②从发展趋势看,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汉乐府 民歌也不再有重章,与《诗经》相比,在诗歌的结构上有所发展。

③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 往往使用对话和口语。如《乌生》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jiè 我! 一 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乌生》

简述汉乐府诗语言及形式的要乘特爸文包

(1)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 对话和口语。(2)形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创作特色。【1704简答题答案】

(1)与《诗经》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 情感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与周民歌相比,叙事成分增多,有的民歌还着意于人物的描写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1007简答题答案】

(1) 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情节,有人物形象。

(2) 抒情真垫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同时也善于以比兴、叙描的手法抒情。

(3)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对话和口语。

论述汉乐府民歌的文学价值。【2404论述题】

(1)题材的承变。与《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继续咏唱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感受深刻的生活内容,如讽刺 诗、战争诗、婚恋诗等。汉乐府民歌还有周民歌中鲜见的题材,如倾诉生活艰难和漂泊流荡的诗,表达人生哲理的诗等。

(2)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第一,与周民歌相比,汉乐府民歌叙事成分增多。 第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第三,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质朴浅白,富于表现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