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2024-08-28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一.屈原及其楚辞创作

1.屈原作品

《离骚》 :浪漫奇幻。美政 、理想、 坚韧。

《天问》      

①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 370 余句, 1500 多字,是仅次于《离骚》 的长诗。

②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 l70 多个 问题。

③体现了诗人的见识渊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招魂》 为楚怀王招魂。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九歌》        (国礼三君,山河大少湘夫人)

①是屈原的作品

②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东君》《湘夫人》 《大司命》《少 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 11 篇作品 。

③是一组祭神的歌曲,一般一歌主祭一神。

《九章》        名(双惜悲怀,抽思涉橘哀)

①是屈原作品,最早见于刘向《九叹》。

② 包括《惜诵》《涉江》、《哀郢[yǐng] 》、《抽思》、 《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9 篇诗歌,非一时一地之作。

③其风格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平实朴素

作 品特 色内 容具 体 篇 章
《离骚》浪漫奇幻美政 理想 坚韧
《九歌》清新幽渺祭神组曲身世之 感和规讽之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 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非一时一地与《离骚》 相同《惜诵》《涉江》《哀郢》《抽思》 《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 颂》 《悲回风》
《天问》170 个问题370 句,1500 多字,仅次于《离骚》
《招魂》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为楚怀王招魂

2.《九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①《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既写出了神的灵异,又 将神灵人格化,寄托了屈原的 身世之感和讥讽之意,例如《湘夫人》;

清新幽渺的境界、奇异深浓的情感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相结合,造就了奇特瑰 丽、色彩斑斓的意境,例如《山鬼》;

③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有一种凄艳怅惘的情调。

3.楚辞      

屈原等人开创的新文体,“ 楚辞 ” 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刘向编集屈原宋玉以 及西汉贾谊等人的作品命名《楚辞》。后王逸为其作注名为《楚辞章句》

4.楚辞产生的原因      

歌声: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 好巫: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风、巫歌关系密切。

地方:有特色的楚地风物的描写,楚地方言的运用,造成浓郁的地域特色

交流:北方文化的影响,南北文化的交流。

5.楚辞的文体特征  

体式:有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以四言为主; 还有以《离 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楚辞多指此种样式。

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2 诗风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语言:多用 楚语楚声,“ 兮 ” 字、 “ 些 ” 字等虚词叹语是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6.楚辞与赋的区别    

体 式性 质
楚辞依“ 兮 ” 而咏,语句参 差错落,长短不拘多议论、抒情、描绘,主观抒情;
少用虚字,句式铺排偕偶, 比较整齐客观咏物,铺排描摹。 刘熙载:“ 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

二《离骚》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

1.创作时间: 流放,楚怀王时,流放汉北;顷襄王时,流放江南

2.题义      

司马迁:“ 离骚者,犹离忧也。 ”

  班固:“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 离,别也;骚,愁也。 ” 《楚辞章句》  

④今人游国恩:“ 《离骚》本是楚国的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 ’ 二字相同。 ”       音乐方面

3.《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    

美政:“ 美政 ” 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坚毅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4.《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      

 ①想象: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形象: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 抒情主人公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 犹未悔 ”

手法比兴手法的拓展。 将单纯的比兴变为托物言志,尤以“ 香草美人 ” 意 象群最为出名

语言:结构和语言方面上,采用民歌和方言。 前半实写,后半虚写;语言上 长短不拘,韵散结合; “ 兮 ” “ 些 s u ò ” 等方言的运用。

 ⑤《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 最长的抒情诗

三、宋玉      

1.简介:屈原之徒,楚辞作家

2.代表作《九辩》、《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3.风格特征:长于铺排描摹,意境浑融;描写细致入微;语言韵散结合,长短不 拘,双声叠韵(王夫之认为《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

4.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