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章 《诗经》
第二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文学成就。【2010考期论述】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简答/论述】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 形 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 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像《魏风》的《伐檀》、《硕鼠》一类对分配不平等、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陟咕hù》 《鸨羽》对繁重徭役予以控诉的诗,《新台》《墙有茨》讥讽统治者德行污秽的诗,都是作为下层民 众所能感受的事情,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或亲历,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取向。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周南 · 关雎》)。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如《七月》,按照月令顺序,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地劳作,但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 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况;又在衣、食、 住方面对比贵族和农夫的悬殊差距。虽是平实的叙事,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比兴【1810/1207/1204名词-高频考点】
(1)赋,敕阵其事而考速通指导、 论文包过指导+微信:zzszk123
(2)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的解释】 李仲蒙和朱熹的解释的异同:
李仲蒙的解释:“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 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 之兴,物动情者也。”
朱熹说法比较平实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它对 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予重视。 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
2.《诗经》六义【0407名词】 《诗经》六义指的是:赋、比、兴与风、雅、颂。
(1)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或“六义”(《毛诗大序》)。
(2)唐人孔颖达加以区别,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艺术 表现方式 。 【孔颖达的三体三用说】
3.结合具体作品,试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304论述/2404简答】
(1)赋,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①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 《七月》、《谷风》、《氓》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浓厚的情感。
②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国风》中的《荣fú菅 yǐ》、《溱消》《羔羊》《十亩之间》等。这些诗 作,没有刻意修饰,只是平实客观地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
(2)比,一般说是比喻。
①如《卫风 ·硕人》:“手如柔荑tí, 肤如凝脂,领如熵蛴qíuqí, 齿 如 瓠hù 犀,螺qín 首蛾眉”, 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这样的“比”,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 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
②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 ·硕鼠》和《豳风 · 鸱鸮chī xiāo》。前者借用大老鼠 比喻不劳而获、脑满肠肥的贵族;后者是一首禽言诗,描写遭受鸱鸮劫掠而痛失鸟子的母鸟,借以比 喻曾经痛苦磨难、忧心忡忡的人。
③《小雅 ·鹤鸣》则是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而不是塑造完整的形象:“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 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yuán 有树檀,其下维薛tuò 。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鸣于九皋 的鹤、深潜在渊的鱼、园中高大的檀树等,都是比喻人才的可贵。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 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1204名词-兴】
其与诗歌的情思关系。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相关时起烘托氛围作用 ,不相关时作用只在起韵。 ①如《郑风 · 漆洧》,全诗两章,分别以“溱与洧,方涣涣兮”、“漆与洧,浏其清兮”起兴,描绘青 年恋人群游嬉戏的背景,烘托美好温馨的气氛。而当“兴”与诗歌情思发生某种意义联系时,它的作 用就和“比”相近了。
②《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周南 ·桃夭》首章的起兴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盛开的鲜艳桃花象征美丽的新娘,同时也 渲染了出嫁的热烈气氛。
简述《诗经》赋、比、兴的含义。【2404简答】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 ,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
(2)比, 一般说就是比嘴速通指尊、论文包过指导+微信:zzszk123
(3)兴大体来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三、四言诗的典范 【简答/论述】
(1)四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把二言诗的两句叠加起来成为一句,是最自然的发展趋向,四言诗由此诞生。
与二言相比,四言诗表达功能极大地增强了,节奏也有了变化,更具音乐性,于是,成为了春秋至汉 代八九个世纪的主要诗歌样式。《诗经》就是其典范。
(2)《诗经》 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 参差变化, 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
据统计,《诗经》中纯是四言的诗章有140篇,四言间杂二、三、五、六、七、八言的诗章有159篇, 通篇不用四言的只有6篇。 如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召南 · 江有汜》)
(3)《诗经》 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如《关雎》《蒹葭》
四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一)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1004简答】 1.《诗经》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
(1) 重章复查,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2)基本句式为四 言;
(3) 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2. 《诗经》语言的特点:
(1) 质朴畅达;
《风》《雅》《颂》各部分的语言风格虽不同,也有少数篇章较古奥,但整体看来大都明白晓畅。
(2) 词汇丰富;有关建筑的名称82种,草名104种,虫名23种,鸟名35种,马名28种。
(3) 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窈窕、参差、辗转、崔嵬”。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 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二)结合具体作品,试述《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1810论述】
(1) 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如《关 雎》最后两章:《邺风 · 式微》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递进复沓,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这类重章,不是简单的复唱,而是在意 义上有所添加。
如《黍离》,其第二、第三章分别把第一章的“苗”、“摇摇”改为“穗”、“如醉”和“实”、 “如噎”,虽有换韵作用,亦描述了作物的成长过程,伴随此过程,诗人忧伤的程度愈来愈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