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2024-08-28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元白诗派

、白居易

(一)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自号“香山居士”。

2.白居易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白居易看重的是讽谕诗,但代表白居易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是感伤诗

3.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与元九书》:“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最为看重的是自己的讽谕诗,明确指出:“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 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新乐府序》:“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二)试论白居易不同类型的诗歌的特点。【2008考期论述;2204/2304单选】

(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2) 讽谕诗写时事。表现社会矛盾. 兼济之志 《秦中吟》10首: 《新乐府》50首。如《秦中吟》其十《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借 助“山舍翁”的低头“长叹”,反映剥削与被剥削、贫与富的社会矛盾。

(3) 感伤诗表现感伤主题,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 ,在叙事中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 杂律诗中的名作是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自然流转,明丽圆熟

(5) 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表现安分知足.诗风浅近平淡,体现独善之义。闲适诗多创作在谪贬江州后。如《小池》“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余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表达知足常乐的心态如《问刘十九》“绿蚁新醅pēi  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三)白居易《长恨歌》。【1710/1407单选】

(1)感伤诗的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 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2)《长恨歌》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叙事诗相比,《长恨歌》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 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 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

(3)  《长恨歌》的主题:有 爱情说,讽谕说讽谕、爱情双重主题等多种说法。实际上应从较广阔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和理解其“长恨”主题所蕴涵的悲剧意蕴,即把李、杨的悲剧 分别看做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从而使爱情主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各有所 依存,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

、元

(一)元稹的生平与诗歌创作【2110/1510/1604多选】

1.元稹:字微之,河内(河南洛阳)人,世称元九。

2.元稹不同类型的诗歌的特点【选择/简答】  

(1) 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创作新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讽刺时政。 如《织妇词》《田家词》《上阳白发人》等讽谕诗。新乐府诗的代表作是写于元和十三年(818)的叙事长诗《连昌宫词》

(2) 真正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1107多选】《离思》五首其四哀艳缠绵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道半缘君。”取譬甚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3)  悼亡诗:妻子韦丛,最为人称道的是《 遣悲怀》三首。对亡妻生前身后琐事的描摹,寄寓若人生的至情,饱含哀思,动人肺腑。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4)  酬唱诗:元稹、白居易两人 在遭贬谪后仍酬唱不已.成为影响较大的文学现象


(二)元稹的新乐府诗《连昌宫词》 【选择/简答】

(1)元稹的代表作是写于元和十三年(818)的《连昌宫词》。这是一首叙事长诗

(2) 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

(3)此诗将史实与传闻糅合在一起,辅之以 想象、虚构,把一些与连昌宫中本无关联的人物、事件集 中在连昌宫中展开描写,既渲染了诗的氛围,也使得诗情更加生动曲折。

(4)陈寅恪认为:“《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 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兼蔽。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 食曾因入。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老翁此 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三)元白诗派【1710/2210名词】

白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诗派,诗歌写实尚俗。代表作家是元稹、白居易。


(四)元和体【2008/1504/1004名词一高频考点】

(1)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

(2)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两人的艳体诗。 统称元和体

(3)这些诗从内容到形式突破了诗歌的传统规范和传统模式. 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 征。在元、白的唱酬诗中,元稹所呈露出来的诗人性格和感受要更亲切实在一些。 如《闻乐天授江州 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chuáng,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张籍和王建

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 ”。

(一)张籍的乐府诗歌【选择/简答】

(1) 以乐府诗出名 ,题材较为广泛,多为“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往往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缩影,如《野老歌》《牧童词》等。《节妇吟 ·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对复杂的女性情爱心理的揭示极为贴切传神:“知君用心如日月,事 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 近体诗多为抒怀和酬赠之作,但带有写实倾向 如《秋思》“洛阳城里粳指导欲齊象讳慧方蠻信:复懋y2 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追求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但写得朴实自然。

(二)王建的乐府诗歌【选择/简答;2008/1510/2110/1604单选】

(1) 乐府诗成就最高,题材广泛.爱憎强烈。如《田家行》:“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2) 以俗语、民歌入诗的倾向,小诗通俗流利而脍炙人口。如《新嫁娘词》三首其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3) 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 词 百首,构 妙、清新可诵

第二节韩孟诗派

、韩

(一)韩愈与韩孟诗派

1 . 韩愈(768 824):字退之 . 河阳(河南孟县)人 .韩昌黎。元和十四年(819)又因反对宪宗拜迎   被贬为潮州刺史。

2.韩孟诗派【2204/0804名词】

(1)韩孟诗派是中唐诗歌流派。 (2)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代表。

(3)韩孟诗派诗尚怪奇,重主观。韩孟诗派其他重要的成员:李贺、卢仝tóng、 马异、刘叉、皇甫提等人。

3.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选择/简答考纲】

(1) 为避免诗歌因散文化而流于平易油滑一途,韩愈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甚 至走到以丑为美的地步,即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

(2)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 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 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

(二)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试论韩愈诗歌的艺术特点。【1804论述/1710/2310简答;小蒋说:高频】

韩愈诗艺术风格:以文为诗,诗风怪奇,狠重奇险,以丑为美,偶有清新自然的诗作。[1410/1904多选]

(1) 以文为诗。如《山石》汲取了游记散文的叙事手法,形成了诗歌的散文化。汲取游记散文的叙事写法,按照游程的时间顺序,描述一路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七言古诗散文化的 典范之作。吸收散文铺叙的特点,详记游踪,声情摇曳,诗意盎然。

(2) 狠重奇险 愈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天跳地踔chu ō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yín。” 用“天跳地踔、神焦鬼烂”等怪奇意象, 形容山火的狂野暴烈,写得光怪陆离,狰狞震荡。

(3) 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4)偶有富于神韵、清新自然的诗作,近似盛唐人的诗。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如杜诗一样沉郁顿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 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清新自然。


二、孟郊  

(一)孟郊的生平与诗歌创作【选择/简答】

1.孟 (751—814):字东野。诗囚,性格猾介孤傲,不谐流俗。孟郊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苏轼称“郊寒岛瘦”。

2.孟郊的作品:

(1) 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杀气不在边》《感怀》《寒地百姓吟》。

(2)数量更多: 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迥异于一般文士的无病呻吟。 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背景下,孟郊成为当时苦吟诗人的代表。

(二)苦吟【1804名词一重点名词】

(1)苦吟是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2)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语言的生新

(3)代表诗人有孟郊、李贺、贾岛、姚合

(三)孟郊诗歌的艺术特征—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 【2104/1604论述;2010/1510简】

(1)以苦吟 注重造语炼字,构思奇特超常

《送别崔寅亮下第》“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 《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怨诗》写思妇之怨:“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用莲花被泪水浸死 的假想之词来表现人物怨情之深,涉想奇绝,与被愁苦压抑的狂放性格有关。

(2)诗多表现凄凉寒苦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寒气;

如《秋怀》十五首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 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以深重的人生忧患意识,去感受当时的苦难,一片哀音低响,句多凄苦。

(3)孟诗也有古朴平易的小诗,如《游子吟》。平易自然,结尾的议论新颖而有情味,能于质朴中见奇妙,家喻户晓的佳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李

(一)李贺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1.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河南)人,年仅27岁。“诗鬼”。 2.李贺的诗歌创作【选择/简答

(1)是中唐诗坛的天才,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造语奇丽、生新

(2)早慧敏感,人生的短暂倏忽引起李贺的无比惊惧;急欲成就功业而怀才不遇的苦痛,时时冲击着 他多病的身心。李贺对描写鬼魂偏爱,有“诗鬼”之称。 【最具特色:咏仙讽鬼之作-0704单选】

《开愁歌》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赠陈商》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秋来》悼念亡魂:“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 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想象寒冷的雨夜,鬼在坟头吟唱。流年似水,功名不就。带着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带着对生命和死亡 的病态的关切,李贺开始对人生、命运、生死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思考。他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梦幻,用各种形式来抒发

(二)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通截论李费得歌的艺米特色。zkr²3004  论述;1504/2010多选—重点简答】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 独创性

①在构思、意象、遣词和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如《雁门太守行》写将士征战边城及为国捐躯的壮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②怪奇特征首先得力于他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

2.鲜明瑰丽的意象丰富的主观色彩

①诗歌的意象非比寻常,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通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yù, 老鱼跳波瘦蛟舞。” 极富浪漫的想象之笔,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②想象出人意表,跳跃性大,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

3. 冷艳怪丽的风格特 色 。如《雁门太守行》以浓丽鲜明的色彩写悲壮惨烈的战争。

长吉体【1710/1304名词;2310名词】

(1) 李贺诗的风格,被称为“长吉体”。

(2)李贺诗造语奇丽、生新,喜用生新拗折字眼,笔触形象而暖昧,带有神秘感


第三节刘禹锡和柳宗元 一、刘禹锡

1.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人称刘宾客。

2.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成就。 【选择/简答;2304单选】

(1) 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执著精神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信心满怀,慷慨激越,风骨苍劲。

(2) 遭贬之后,对用世的渴望及对理想的执著,至老不衰。《始闻秋风》跌宕雄健,积极向上,高亢的秋歌,体现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品格。“昔看黄菊与君 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3) 咏史诗:所占分量不大.却是 艺术精湛思想深刻的作品。如《西塞山怀古》咏晋事.而饱含现实意味,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思想启迪。 《金陵五题》是一组七绝佳作,如《石头城》《乌衣巷》等。

(4)民歌体诗: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优秀诗作清新质朴,真率自然。如《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以 七绝写民歌体诗,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更符合歌唱的自然口吻

二、柳宗元

1.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2.柳宗元诗歌的独到特色。【选择/简答;1804多选/2404单选】

(1) 贬谪诗: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重要内容是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愤深远 风格清冷峭拔 【0907单选】

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将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灌注了诗人遭贬谪的人 生悲愤。《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抒发离乡背井、自速適拨豹舱交逐速插家凄数言哀怨szk诗3人借助奇异的想象和构思, 将速通指骨感弈遑需指导+鬻得沉着痛快。

(2) 山水田园诗:颇有淡泊纡徐之风。于贬谪时期写山水,正是他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 灵,消除现实郁闷的努力。 《渔翁》以淡逸清和的笔墨勾画出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透露了他深沉孤 寂的内心世界:“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欺 kuǎn   乃一声山水渌。回 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