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
一、陶渊明的生平【选择】
1.陶渊明:字 元 亮,原名陶潜。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浔阳(江西九江)人。 最后退隐不仕时所辞官职为彭泽令。(最后一次出仕,退隐安身立命于田园)
2.陶渊明的思想性格【选择/简答考纲】
(1)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天性闲静,热爱自然。
(2) 受魏晋名士传统的影响,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考聚成不慕荣利,嘉怀得失的人朱态度。
(3)在29岁至41岁当审凄瘿隐论离 的 身 膚 隼 争览之于其行事。41岁回归田园。
3.陶渊明的人生境界【选择/简答考纲】
(1) 达到 了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描写田 园。 《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2)面对人生的苦患,除了以老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更重要的是靠儒家的思想力量,是儒家 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如《桃花源记》中淳朴和睦、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如《咏贫士》 其四:“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3) 佛家般若思想也影响了陶渊明。摆脱世俗的烦扰,委运任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韵味极为淳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一 、陶渊明田园诗的情思内涵——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0607简答-次重点简答】
(1) 描 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写田园风物、稼穑生活,是他生活的需要,已完全融合为一。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 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2) 真实描写躬耕生活及乐观心态。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成为高洁士人人格的理想和楷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记叙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谈论农事家常,没有争名逐利、钩心斗角。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二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307简答一重点简答】 试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0707论述-小蒋说:答冲淡之美和语言质朴等】
1.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与田园生活融合,《归园田居》《饮酒》。
2 .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平淡自然却韵味淳厚,意味隽永。【开千古平淡之宗】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 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诗歌创作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并非浑身“静穆”,还有“金刚怒目” 式。 《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 现了诗人豪迈诗风。还有磊落不平的悲愤、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
三 、简述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2008考期简答一重点简答】
(1)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2)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2010单选】
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2210单选】
(1)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远离了在政治上建立事功的强烈追求或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慨,在田园 生活日用之中自得其乐,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计较,与天地自然泯而为一。
(2)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 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
诗文创作中洗尽铅华,以质素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其四)。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一、陶渊明散文作品:【1604/1204多选】
四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子俨等书》。
1.《五柳先生传》
( 1 ) 带自叙传性质的散文,文笔简洁省净,全文共百余字。(2)却传神入化地写出一个高洁脱俗、
安贫乐道的隐者,既属夫子自道,而又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2.《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选择/简答;1904名词】
(1)描写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反讽。
向往和平、安定、康乐、富足的社会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没有压迫剥削的平等制度,和乐恬静、纯朴敦厚的美好风俗,自给 自足、丰衣足食的和平生活,成为后代人世世追求呼唤的人间乐土。
(2)写法 上 ,以纪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具奇趣。语言上,自然简洁而极生动。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均有以少胜多之妙。
二、陶渊明辞赋作品【0907/1710多选】
今存辞赋三篇:《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1.《归去来兮辞》的思想魅力【道家思想】: 【选择/简答】
(1)《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挂冠之时,全篇流溢着诗人摆脱官场返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行文流畅轻 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返归田园与自然,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悟适成为后世文人脱离世中矛盾纠 缠,返归精神家园的一条共同道路,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高唱“归去来”而归隐田园,显示《归去来 兮辞》无限的思想及艺术魅力。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感士不遇赋》:
(1)感叹才志之士往往不遇,自古而然。
(2) 感慨悲愤,情绪强烈,与渊明大多作品的平淡风格不侔móu
3.《闲情赋》艺术特点。【选择/简答】
(1)《闲情赋》写到曾对意中女子的深切思念,极为细腻,譬喻妙切,辞采绮丽。
(2)平淡自然之语言实在是“豪华落尽”后的“真 淳”。
说明陶渊明曾有过大胆热烈的爱情,并具有写作抒发这种爱情的美妙文字的能力。
三、陶渊明的五篇韵文《扇上画赞》《咏史述》两篇均为题咏;
祭文三篇以《自 祭 文》为较有特色,表现作者归耕不悔的心情。“勤靡余劳,心有常闲”,田作虽苦, 而心常适然。末尾说到生死观念,“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表 现出对死亡的达观态度。 [2310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