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节太康诗风的总体倾向

一、太康诗歌内容形式特点

(一)太康诗风的成因【选择;简答题考纲;2304简答】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代魏称帝,280年平吴,统一中国,改元太康。

(1) 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在比较安稳舒适的环境中 .平庸写实的内容。

(2)司马氏提倡名教维护新政权.拉拢名士群体以增加道义舆论方面的支持.遂有“士无特操”之局面

(3)此时士人群体的心态普遍为求实逐利.表现为爱财与奢侈.求名自适,表现为清谈与纵欲.重视  声调之美和喻示之妙等审美价值。

(4)入世太深 内心世界世俗平庸,着眼于 物欲与感官,没有任何理想色彩

这种士人心态发之于诗,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梗概多气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转而向结藻清英、 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 康诗风。【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二)太康诗歌内容的特点【选择;简答题考纲】

(1)“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1610单选]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 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张华诗绮情更加浓重,直接表现男女之情,缠绵婉转,情思脉脉。到了太康诗人潘岳,则把它推向了顶峰。潘岳《悼亡诗》写的婉转凄凉。

(2) 拟古模仿,缺乏现卖瘘通指导太康诗人费是理想激情zk而更重显示文华。  由于太康诗人缺乏直面人生的激情,所以在诗歌内容上只得求助于古人。

(三)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简述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2010/1404简答]

(1)“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2)追求文字华美 辞藻华丽

(3) 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以陆机为代表,他的五言诗大多以对句占主要篇幅

(4)描写更加细腻 古人一句写总体,太康诗人进行具体细微之描绘。


二、陆机与潘岳

( 一)陆机

1.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作家。【2110单选

2.陆机诗歌的代表作及其特点。【选择/简答;2304单选】

(1)陆机的赋胜于诗。其《文 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

(2)陆机的诗歌语言 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常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 【2210单选】

在《文赋》中就认为作诗应追求“炳若缛rù  绣,凄若繁弦”的艺术效果。

(3)诗歌内容:拟古之作很多.有许多酬酢之词. “造情既浅。抒响不高”.是“天才秀逸”的诗人. 有些诗作也能写得情感深沉动人。如“上山采琼蕊,穷谷饶芳兰。”

如《赴洛道中作》二首忧虑疑思,真实抒发了诗人离乡的孤独和对未来洛中生活的莫测。

(二)潘岳

1.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 2.潘岳诗歌创作的特点。【选择/简答】

(1) 潘岳的诗歌在追求辞藻绮丽方面与陆机相同,被誉为“烂若舒锦”。

他却不像陆机那样深芜,语言较为浅净和畅孙绰说:“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2)潘岳《悼亡诗》的特点。 【选择/简答;1804/1710/2210单选】

①潘 岳悼亡诗赋得最好婉转凄恻不是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却是极重感情的人。

②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获得极高评价.“悼亡” 一 词 .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2010单选】

③但他的儿女之情,对妻子的爱,是建立在女色的美的吸引之上的,是一种带有人的本性的强烈的男 女之爱,很少道德成分。


第二节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

(一)左思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1)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娇女诗》写小女儿情态。

(2)构思十年,成《三都赋》, 洛阳纸贵。    (3)左思诗今存14首,但艺术成就很高,诗风独树 一帜,可谓西晋诗坛第一人。其《咏史》八首为代表作

(二)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选择/简答;2404简答】

(1)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2)左思的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如《咏史》其二:门阀制度的黑暗与不公。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3)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感情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左思风力”【1604/2104名词】

(1) 西晋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风骨.被钟嵘《诗品》誉为“左思风力

(2) 左思的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二、刘

(一)刘琨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1)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

(2)史称他“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1410单选】

(3)刘琨今存诗4首,其中《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优秀。

(二)刘琨经历及其思想转变。 【选择/简答】

(1)光熙元年(306)出为并州刺史,抗击匈奴汉国刘渊军队,父母均被匈奴部刘聪杀害,国难家仇, 激起了他的报国壮志。

(2)他在《答卢谌书》中说到自己的思想转变:“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 之放旷。”“自顷输 zhōu   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 则哀愤两集。”“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

(3)在动乱面前,玄谈不能解决问题,慷慨报国的情怀使他奋身于戎马疆场。后因兵败于石勒,投幽川刺史段匹碑dī,    共扶晋室。后被段杀害,时年48岁。

(三)刘琨诗歌的特色。【选择/简答;1804单选】

1.《扶风歌》当写于任并州太守北上抗敌之时。在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中,刘琨用血泪写下了他的坚 强意志和悲慨意绪:“朝发广莫门.荐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 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国家动乱,民生凋残,引起他无限悲凉。但壮士报国奋身御敌, 又激起他的刚强意志。故刘琨诗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2.《重赠卢谌chén》则写于被段匹碑囚禁时

诗中用六个典故,激励卢谌。写出英雄末路的悲凉慷慨:“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3.刘琨的诗即使是写失败时的意绪,也是壮美的,同样有“清刚之气、清拔之气”,绝不同于太康之 绮靡,而有建安之风气。元好问叹为“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即是看出刘琨诗继承建 安风骨的特点。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郭璞及其游仙诗

东晋诗坛的重要诗人和诗歌现象是郭璞和他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1107/2110名词;2304单选】

(1)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2)游仙诗的内容: 求仙长生之意,愤世嫉俗之言。[游仙诗两种创作倾向]

(3) 郭璞的游仙诗成就最高。[高频选择]

(二)简述郭璞游仙诗的内蓉指导v 裕齐和简馨导+微信:zzszki23

(1)“ 坎壤 lǎn 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将 对现实的失望不满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 郭璞《游仙诗》被《诗品》称为“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1004单选】

(2)  承继传统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对现实不满时.采取游仙的方式.创 造出一个浪漫的神仙境界,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绪和态度。

( 3)艺术特点: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二、玄言诗

1.玄言诗【1007/1504名词-次重点名词】

(1)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东晋中期是其 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式微 【2310单选】

(2) 内容以谈论老庄玄理 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特点:内容上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

(3)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是孙绰 chuò、许 询   如孙绰《答许询》“遗荣荣在,外身身全。”

2.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农业生产经济;江南山明水秀;偏安的心态,玄谈的流风遗韵,新形成的高雅 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

3.玄言诗的文学贡献:

(1)孙绰另一类作品:由面对山水而领悟玄理。在诗中不仅清言玄胜,还描绘了山水景物

如《秋日诗》“萧瑟仲秋月,飙唳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此诗旨归仍不离老庄无 为逍遥之玄理,也有《庄子》中朝菌、濠上之语,然而却非纯粹抽象地空谈玄虚,而是生动地描绘了 万木萧疏、秋风萧瑟的山林景色,抒发出要远市朝而近自然的心情。这种创作倾向也集中表现在了兰 亭雅集的诗歌中。

(2)兰亭诗人生活的历史时期是东晋。兰亭诗人中,尽多玄言诗人,但他们的诗作却多由写景而抒发 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感受,虽不脱道家主旨,却也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物之美,表现了恬淡清虚 的审美情趣

(3)这种不同于前代的东晋特有诗风,直接影响了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 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 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