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2024-08-27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四、《荀子》和《韩非子》

(一)《荀子》

1.荀 【选择/名词】

(1)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2)荀子和孟子都是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重仁政倡王道。荀子则隆礼重法。

2.简述《荀子》说理文的特色。【1304简答-次重点简答】

(1)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2)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3) 长于比喻,少用寓言。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劝学》“蒙鸠为巢”。

(4)其他: 创作赋和诗。 《赋 篇》在赋的发展史上有其影响和贡献。【2310单选】

(二)《韩非子》

1.韩非子:韩 非 ,战国末韩国公子。《汉书 · 艺文志》著录《韩子》55篇,今存。

2.韩非子的说理文:【选择/简答】

(1)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

(2) 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说理文中自成一格。

3.《韩非子》寓言的特点:【简答题考点】

(1)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

《韩非子》是 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共有三百多则。      尤其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前面冠以简短的经文,其后则全由独立成篇的寓言连缀而成,成为“寓言群”。

(2)寓言的特征:

①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这些寓言.都通俗浅白.形象可感。先讲一个(或不止一个 ) 故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明确。

②但是由于韩非寓言大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尽管有的也是虚构) ,表现手法又比较单调。 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飞动飘逸,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节屈原和楚辞

、屈原及其楚辞创作

( 一)屈原

1.屈原:(前340?一前278?),名平,楚国贵族。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 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他希望辅佐楚王,使祖国富强,进而统一天下,实现唐虞三代的大治局面。

2.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1610多选】

《离骚》、《 天 问》、 《九歌》 ( 1 1 篇 ) 、 《九章》 ( 9 篇 ) 、《 招 魂》 . 共23篇。

《史记 ·屈原列传》提到名目或著录全文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 )

1.楚辞【0507名词】

(1)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 诗 体.而“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

(2)这里所谓“楚 辞”,当是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 3 ) 成 帝 时 刘 向编 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 录进来 . 辑为16卷 . 命 名“《楚》”。

(4)至东汉安帝、顺帝之际.王 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成17卷,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 流传至今。

(二)楚辞的渊源:【1610论述—试述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1)楚辞的产生与楚歌、楚声有直接联系:  

楚辞用楚声诵读;楚辞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倡/少歌),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 楚国民歌,单句末尾(或句中)加一 “兮”字,句式灵活多样,自如流畅。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① 《九歌》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招魂》根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创作。

②祭神仪式中,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

③民间祭神巫歌,神奇的想象/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 《九歌》的神鬼,《离骚》的天界,《招魂》的地狱,《天问》的玄思,有巫风的痕迹。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描写 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

(4)楚辞也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楚国与北方诸国的战争和外交活动:汲取中原先进的制度、思想文 化;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三)楚辞的文体特点——试述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1610论述一重点大题】

(1)就体式而言,有非典型的楚辞体和典型的楚辞体

① 非典型楚辞体: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基本是四言体;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 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②典型的楚辞体: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也叫“楚辞”或“骚体”。典型的楚辞 体,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2)从诗风言,楚辞想象富奇,铺排夸饰。屈原的作品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如 《离骚》),描摹事物层叠敷张(如《招魂》)。

(3)从体式言 . 楚辞较之《诗经》 .篇幅增长. 句 式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使抒情达 意更为透辟淋漓,扩展了表现的能量。

(4)从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 多写楚地风物。“ 兮、些”成为楚辞的鲜明标志。

(四)楚辞与赋的区别:

( 1 ) 汉 代 人又把楚辞称为速通导 、检楚辞赋术夜体式木同,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2)从体式说楚 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3)从性质说,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尤其是典型的汉大赋)则以客观的咏物、铺排摹画为 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4)晚清刘熙载说: “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自考大纲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核心考点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1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7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5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4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3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2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资料全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