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唐代文学分期
初唐 | 准备期 | 代表诗人:上官体、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等 |
盛唐 | 鼎盛期 | 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 |
中唐 | 兴盛期 | 代表诗人:大历十才子、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李贺等 |
晚唐 | 晚照期 |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 |
贞观诗坛 | 初唐 | 盛唐 | |||||||||
流 派 | 上官体 | 初唐 四杰 | 文 章 四友 | 沈宋 | 吴 中 四士 | 其他 | 山水 田园 | 豪侠 诗人 | 边塞 诗人 | ||
诗 人 | 李世民 | 王勃 | 杜 审 言 | 沈 佺 期 | 张 若 虚 | 刘希夷 | 王维 | 王翰 | 高适 | ||
虞世南 | 杨炯 | 李峤 | 宋 之 问 | 贺 知 章 | 王绩 | 孟 浩 然 | 王 昌 龄 | 岑参 | 李 白 | ||
卢照邻 | 苏 味 道 | 包融 | 陈子昂 | 常建 | 崔颢 | 王之涣 | 杜 甫 | ||||
骆宾王 | 崔融 | 张旭 | |||||||||
诗 风 | 应制诗 | 律诗的定型,复兴建安风骨和复兴风雅 |
中 唐 | 晚 唐 | ||||||||
流派 | 大历十才子 | 其他 | 元白 诗派 | 韩孟 诗派 | 苦吟 诗人 | ||||
诗人 | 刘长卿 | 韦应物 | 元稹 | 韩愈 | 刘禹锡 | 李商隐 | 贾岛 | 皮日休 | 陆龟蒙 |
顾况 | 白居易 | 孟郊 | 柳宗元 | 杜牧 | 司空图 | ||||
李益 | 张籍 | 李贺 | 许浑 | 杜荀鹤 | |||||
王建 | 罗隐 | ||||||||
诗风 | 盛唐向中唐过渡 | 更重视文学的现实性 | 咏史、隐逸、讽喻+李商隐 |
山水田园诗派 | 盛唐边塞诗派 | 豪侠诗人 | |
主要内容 | 山水之美以及田园生活 | 边塞生活及风光 | 热衷于功名富贵 |
主要风格 | 静逸明秀,冲淡闲远 | 雄浑奇伟慷慨悲壮 | 清刚劲健,豪爽 俊丽 |
代表诗人 | 王孟(王维和孟浩然 ) | 高岑 | 王翰、王昌龄、 崔颢 |
1.北齐、北周旧臣 选
①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北朝诗风代表。
②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结构,反映边塞生活。
③杨 素《出塞》:流动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慷慨呜咽。
④薛道衡:闺怨诗《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 。(辞清句丽)
2.杨广及其周围的南朝文士 选
①整体风格:隋初文学,南北诗风并存,到隋炀帝,诗风朝 重文采 的南朝诗风 发展
②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 虞世基、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3.贞观诗坛 名 选
①人物:唐贞观年间 ,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诗坛盟主 , 在他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 朝文士, 包括虞世南、上官仪。
②风格:受南朝诗风影响 , 重声律辞采;表现技巧上,由刚健质朴趋向 贵族化 和宫廷化。
4.上官体 名 选
①人物:指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及其效仿者的诗体。(提出“六对 ”“八对 ”) ②风格:多应制奉和之作,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婉转工整。追求声律 辞采之美,多为五言。
5.王绩《野望》 艺术风格: 选 名
五言律诗,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如: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6.初唐四杰 名 选
①人物: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②风格:长于律诗,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诗歌出现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思索人生哲理,描写场景题材开始走向市井。
③特色: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 七言歌行。
7.文章四友 名 选
①特殊人物: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②人物:指李峤[qiáo]、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人律诗以 五律居多。
8.杜审言 选
①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其最有名的五律诗
②艺术特点: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外,体现出丰满圆 融之美。
9.宋之问、沈佺期
①成就: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选
②宋之问:《度大庾岭》和《渡汉江》。
③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早期七言律诗的成熟之作,是初唐七律的 样板。
10.陈子昂的诗歌特征及对唐诗变革的影响: 简 选
①复归风雅:追求风骨、比兴。主要体现在 38 首《感遇》诗,继承阮籍《咏怀》, 寄托遥深。
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诗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具有唐诗风骨,《登幽州台 歌》
11.吴中四士 名 简
①人物:是初、盛唐之交的四位诗人。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 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
12.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