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7

2024-09-03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6

【自考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三、疑問代詞

按照所指稱物件的不同,可以將疑問代詞分爲三類:

1、問人

表示問人的疑問代詞主要有“誰、孰”兩個。“誰”可以出現在主語、賓語、定語及謂語的位置上。例:

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于薛乎?(《史記?孟嘗君列傳》)

寡人將誰朝而可?(《戰國策?燕策》)

且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矣?(《論語?季氏》)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史記?孟嘗君列傳》)

“孰”,主要用於選擇性的疑問句中,一般有先行詞,意思是“哪一個”。例:

吾與城北徐公孰美?(《戰國策?齊策》)

吾子與子路孰賢?(《孟子?公孫醜上》)

一般只作主語,很少出現在賓語的位置上。有時也可不用於選擇句中,與“誰”的作用相似,但仍含有選擇的意味。例:

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國語?句踐滅吳》)

“孰”有時也可指物或處所。例:

禮與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孰城?城衛也。(《公羊傳?僖公二年》)

“孰”經常和“與”連用,表示比較,成爲一個專門用來表示比較或選擇的固定結構。例: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戰國策?齊策》)

我孰與皇帝賢?(《史記?酈生列傳》)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有時“孰與”不表疑問,用在反問句中,表示肯定。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荀子?天論》)

在這種反問句中,“孰與”前後可供選擇的兩項優劣分明,一般是肯定後者而否定前者。

2、問事物

表示問事物的疑問代詞主要有“何、曷、胡、奚、惡(w‘)”等詞,意思相當於“什麽”。

何,可以用來問事物,用在賓語、定語的位置上,例:

大王來何操?(《史記?項羽本紀》)

敢問何謂也?(《左傳?隱公元年》)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荀子?天論》)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傳?僖公四年》)

常被用來詢問原因或方法,意思相當於“爲什麽”,用作狀語。例:

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孟子?滕文公上》)

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潛《飲酒》)

“曷、胡、奚、惡”等詞,常用來詢問原因,相當於“爲什麽”或“怎麽”,常作狀語。例: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詩經?魏風?伐檀》)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呂氏春秋?察今》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賈誼《論積貯疏》)

曷爲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戰國策?趙策》)

縛者曷爲者也?(《晏子春秋?內篇》)

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許子奚爲不自織?(同上)

舜爲御,堯爲左,禹爲右,入於澤而問牧童,入于水而問漁師,奚故也?其知之審矣。(《呂氏春秋?疑似》)

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內畢矣,奚待期年?(《韓非子?難一》)

若夫乘天地之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逍遙遊》)

3、問處所

表示問處所的疑問代詞主要有“安、焉、奚、惡”等,意思相當於“哪里”或“怎麽”,多用作狀語或賓語。例:

臣在大夏時,見筇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史記?趙世家》)

天下父母歸之,其子焉往?(《孟子?離婁上》)

姜氏欲之,焉辟害?(《左傳?隱公元年》)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

路惡在?(《孟子?盡心上》)

道惡乎往而不存?(《莊子?齊物論》)

四、無定代詞

所爲無定代詞,是指該類代詞所指代的是不確指成分。根據所指代的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爲兩類:肯定性的無定代詞和否定性的無定代詞。

1、肯定性的無定代詞

表示肯定性的無定代詞主要是“或”,可以指人或物,意思是“有人、有的”。例: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先進》)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左傳?襄公十五年》)

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笥。(《水經注?江水》)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否定性的無定代詞

表示否定性的無定代詞主要是“莫、靡”,可以指人或物,意思是“沒有人、沒有(事物)”。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左傳?宣公二年》)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莊子?秋水》)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漢書?藝文志》)

五、輔助性代詞

除了以上幾類代詞之外,古代漢語中還有兩個用法較爲特殊的代詞,他們是“者、所”。這兩個代詞不能單獨使用,主要是和動詞性的結構一起構成名詞性的結構,我們稱他們為“輔助性的代詞”。

“者”主要用在動詞性的詞組後面,構成“者字結構”,將前面的動詞性詞組變成名詞性的詞組。表示動作行爲的發出者,可以翻譯為“……的人(事)”。例: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戰國策?燕策》)

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戰國策?燕策》)

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弔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國語?句踐滅吳》)

“者”的另一種用法,使用栽樹此或者事見此後面,表示一定的範圍(種類)或者時間。例: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論語?顏淵》)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五者,知勝知道也。(《孫子兵法?謀攻》)

今者臣來過易水。(《戰國策?燕策》)

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國語?句踐滅吳》)

“所”主要是用在動詞性的詞組前,和該動詞性詞組構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表示動作行爲涉及的對象。可翻譯成“的人(事)”。例:

始臣之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莊子?養生主》)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傳?莊公十年》)

可以補所賢之主,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戰國策?秦策》)

附:古代漢語常用代詞簡表

類別        意義        例詞

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        我、吾、余、予、朕、某

       2、第二人稱        女、汝、若、而、爾、乃

       3、第三人稱        其、之、他、伊、渠

指示代詞        

       1、近指        此、斯、是、茲、然、之、時

       2、遠指        彼、夫、其、厥、伊

疑問代詞        

       1、問人        誰、孰

       2、問事        何、曷、胡、奚

       3、問處所        安、焉、奚

無定代詞        

       1、肯定性的無定代詞        或

       2、否定性的無定代詞        莫


古代汉语自考资料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标点题、阅读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翻译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背诵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虚词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实词、短语与句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音韵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知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老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礼记》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论语》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詞類活用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戰國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说文解字》和汉字的部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汉字学与汉字的结构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左传》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新語》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說苑》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列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今詞義異同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学习方法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8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