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3

2024-09-03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6

【自考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四、數詞和量詞

(一)數詞

數詞的語法功用和現代漢語基本相同,可以作句子的定語、狀語和謂語,這裏不在重復,現簡單介紹數詞的幾種表示方法。

1、基數的表示法

古代漢語的基數詞主要表示事物或動作行爲的具體數量。表示方法和現代漢語基本一致。例:

京兆尹,元始二年戶十九萬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萬二千四百六十八。(《漢書?地理志》)

晉侯在外十九年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左傳?桓公二年》)

吏二人縛一人詣王。(《晏子春秋?内篇?雜下》)

古代漢語中,“十”表示整數,在表示“十幾”的意思的時候,中間往往加上“有”或“又”以表示區別。例: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韓非子?五蠹》)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孟子?萬章上》)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爲政》)

2、序數的表示法

序數詞主要表示事物的序列,古代漢語的序數表示法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詩經?豳風?七月》)

不祀,一也;耆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左傳?宣公十五年》)

蕭何第一,曹參次之。(《史記?蕭相國世家》)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孔雀東南飛》)

3、分數的表示法

古代漢語表示分數的方法不很科學,說法多種多樣,沒有形成一致的表示法。例如要表示“某物的幾分之一”的意思,可以有這樣幾種說法:(1)幾分某之一;(2)幾分之一;(3)幾某之一;(4)幾之一。例:

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漢書?律曆志》)

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史記?貨殖列傳》)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4、概數的表示法

概數就是約數,它表示數目不確定。其表示方法大致有三種類型。

(1)以兩個相鄰的數目連用,來表示數目的不定。例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論語?先進》)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論語?先進》)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2)在數詞後加上表示約數的“可、許、所、餘”等,表示數目的不定。如: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魏學洢《核舟記》)。

父去里所,復還。(《史記?留侯世家》)

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3)在數詞前加“將、且、數”等,表示數目的不定。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湯問》)

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孟子?盡心下》)

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上》)

(4)用表示約數的詞。如:

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禮記?曲禮》)

子來幾日矣?(《孟子?離婁上》)

問鄉之良家其所牧養者幾何人矣。(《管子?問》)

5、虛數的表示法

古漢語常以具體的數位表示虛數。如“一”可以用來表示數量之少,例:

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三、九”可用來表示多數,例:

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為近“利市”三倍。(《周易?說卦》)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輸》)

(二)量詞

量詞是表示事物以及動作行爲單位的詞,多由名詞或動詞演化而來。量詞主要包括事物量詞和動量詞兩類。

古漢語中常見的物量詞如“鈞、仞、鍾、鎰、寸、尺、斗、石、兩、里、畝”等。例:

吾力足以舉百鈞。(《孟子?梁惠王上》)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

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戰國策?秦策》)

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左傳?昭公三年》)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戰國策?趙策》)

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孟子?告子上》)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古代漢語表示動作行爲的數量詞一般不用量詞,直接把數詞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如:

三周華不注。(《左傳?成公二年》)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於是秦王不懌,爲一擊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有時表示動量也可以在數詞後加量詞。例:

孔子遊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莊子?秋水》)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魏志?董遇傳》)

傳吏疑其偽,乃椎鼓數十通。(《後漢書?光武帝紀》)


古代汉语自考资料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标点题、阅读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翻译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背诵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虚词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实词、短语与句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音韵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知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老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礼记》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论语》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詞類活用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戰國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说文解字》和汉字的部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汉字学与汉字的结构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左传》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新語》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說苑》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列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今詞義異同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学习方法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8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