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许慎对六书的定义:【象形:“象形者 ,畵成其物 ,隨體詰詘, 日月是也”。指事:“指事者,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 ,上下是也 ”。 会意:“會意者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 ,武信是也”。形声:“形聲者 ,以事爲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转注:“轉注者 ,建類 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假借:“假借者 ,本無其字 ,依聲託事 ,令長是也” 】。 P9-14
2、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如:【人、大、女、又、 目、耳、 口、 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 門、牛、羊、犬、豕、馬、鹿、 弓、矢、高、大、 向、眉、栗 、血】。 P9-10
3、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 ,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 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如 【刃、亦】。 P10
4、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会意字有两 种类型:第一种是形合会意字 ,如 【从、牧、莫、舂】。第二种是义合会意字 ,如【臭、息、灋(即 法字)、朙】。 P10-11
5、“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 ,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 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 ,再取一个 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 ,即取譬相成 ,构成新字。“江”
“河”二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和黄河而造的字, 由于江河均属水类, 所以都用“水”来作义符,然后又根据口语中“江”“河”的发音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工”“可”来作声符。例字:【星 、鷄、 舍、止、項、題、顔、顛、昭、晴、晞、昕、晚、昧、暗、晦、除、險、防、陳、陵】。形 声字的声符表示声音类别。形声字的义符 【只能表示字义即词义所属的范围】 ,而不能表明这个字 所记录的词的具体词义。 P11-12
6、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布 P13
【左形右声:如“錢、材、消、熔”等 ,这是最 常见的结构样式; 右形左声:如“放、鴨、刎、 頸、錦、欽、蝕”等;
上形下声:如“茅、簡、空、罟、孟”等;
下形上声:如“柴、醬、盆、甕、幕、恭、築”等;
内形外声:如“聞、問、閩、齏、贏、辯、辮、 瓣、哀、隨”等; 外形内声:如“闢、匪、匐、 固、裹、衷、戚”等;
形在一角:如“穎(从禾頃聲)、脩(从肉攸聲)、賴(从貝剌聲)、勝(从力朕聲)、騰(从馬朕聲)、佞(从 女仁聲)、彊(从土彊聲)”等; 声在一角:如“徒(从辵土聲)、徙(从辵止聲)、旗(从㫃其聲)”等】。
7、假借和转注一样,不是汉字结构的类型。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 ,或者因为有些虚词无 法造字 ,只好【借用一个与该词同 音的字来记录】。例字:【其、莫】。 P14
8、古文字時期的漢字 ,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戰國文字和秦系小篆】。【小篆】是秦始皇 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所 規定採用的標準字體。東漢許慎的【《説文解字》】是保存小篆 最系統的一部書 ,共收録小篆字頭【 9353】個。 P14-18
9、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 ,它的形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 据而造的。例如,【 “亦”是“腋 窝”的本字,“汝”是“汝水”的本字,“莫”是“暮色”的本 字】。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 ,是形义统一的。 P29
10、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引申如“監” 由【察看】义引申出“監牢”义,“間” 由【 門縫】义引申出“ 中間、間隔、間 歇、秘密地、参舆、離間”等义 ,以及“宿” 由【住宿】义发展 为“宿怨”“宿仇”等词中的“舊時”义。如《說文 ·角部》,“解, 判也。”本义为【用刀分割動 物或人的肢體】 ,引申焉“剖開”“分裂”“離散”“融化”“排解”“解開”“解脱”“解釋”“鬆 懈”等。“ 田”本义指【田地】 ,引申出“種田”“ 田獵”义。 P30
11、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 P30-31
象形字(豆、番):豆:本义是【高脚盘子】。番:是蹯的古字。【象兽掌之形】。
指事字(亦、刃):亦:腋的古字,【腋下】。刃:象形字刀上加一点, 指示【刀刃】的部位。 会意字(蓺、伐):蓺:【象人手持秧苗作栽种 状】。伐:【象以戈擊人,“殺伐”之义】。
12、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 P31-32
頁本义是【人头】,凡是由“頁”作义符的字,其本义都与头部或头的行为、头部特征等有关。題本 义是【前额】。領指【整个脖子】。 項指【脖子的后部】。頸指【脖子的前部】。顛本义是【头顶 】。頒本义是【大头】。頓本义是【以头叩地】。頗本义是【头偏】。 發本义是【射箭】 ,其他义 项:打开;发迹;派发 ,派出;发挥。
弛本义是【松开弓弦】 ,与“張 ”(拉满弓弦)是反义词。其他义项:松弛;放下;摧毁。
13、【《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 ,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是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 了证实汉字的构意性质和形义统一规律而作的文字学著作。 P32
14、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简称【单音词】。 P57
15、古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 ,但并不是双音词。如【所以、 出入、 非常、形容、其實、無論】。古代 汉语中还有一些双音结构 ,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连词同形,这些 双音结构并不是双音词而是两个有各自的词性和作用的单音词。如【然 而、然則、雖然、且夫、若 夫、今夫】。 P59-60
16、从结构上看 ,双音词有【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词 , 【复合词】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 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 P60
17、联绵词P62-64
(1)从形式上看 ,联绵词由两个字记录 ,这两个字不是语素 ,而仅仅是音节的记录符号 ,因此 ,联绵 词不能拆开来讲 ,如果拆开来得到 的是两个不能独立表示意义的音节。如【望洋(又作望羊、望陽) 、玄黄、猶豫】。
(2)联绵词主要有三个类型:①义合式。如【綢繆】。②衍音式。如【參差、囹圄,趑趄、菡萏】。③ 摹声式。如【霹靂、蟋蟀、唏噓、 駃騠、騊駼】。
(3)联绵词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①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參差 仿佛 憔悴 躊躇 倉促 流連 忐忑 伶 俐】
②叠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 ”相同的联绵词。例:【從容 爛漫 逍遙 蹉跎 彷徨 窈窕 輾轉 崔嵬 嬋媛】
③【 “望陽 ”古音叠韵,“玄黃 ”古音双声,“猶豫”古音双声 ,按令音读的话,“望陽”仍是叠 韵,“玄黃 ”不是双声,“猶豫 ” 仍是双声。“倉庚、芣苢 ”在古代是叠韵联绵词 ,今音不叠韵。
“繽紛、匍匐 ”在古代是双声联绵词 ,今音不双声】。
18、古今词义的差异 P72-77
(1)【古代义项的消失】 楚國方城以為城 ,漢水 以為池。 城郭溝池以為 固。
上两例中的池:均指【护城河】。现代汉语这个义项消失。
(2)【古今义项的微殊】
①【广度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 的外延大小不同。
A.子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女儿】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男孩】 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兼指男女】 现代汉语中,“ 子 ”【只指男孩】。
B.臭
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泛指一般气味】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泛指一般气味】
先秦“臭 ”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 ,既包括好闻的香气 ,也包括难闻的秽气】。现代汉 语中,“臭”在表示“气味”时,只表示【 “难闻的气味”】。
C.河
東至於海 ,西至於河。【黄河】
河内凶 ,則移其民於河東 ,移其粟於河内。【黄河】
汉代以前,“河 ”往往特指黄河。后来范围逐渐变宽,“河”泛指【河流】。
②【程度深浅的差异】。即古今词义轻重深浅不同。
A.恨
不知戒 ,後必有恨。
【遗憾】 子為父死亡 所恨。【遗憾】
现代汉语中的“恨”表示怨恨 ,现代汉语词义重 ,程度深;古代汉语词义轻 ,程度浅。
B.感激
臣以愚戇 ,感激忘身,敢觸忌諱 ,手書具對。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
【第一句中“感激”以至于“忘身” ,第二句中“感激”以至于以终生相托。词义之重 ,程度之深 】。现代汉语中,“感激”词义要 轻得多。
③【色彩褒贬的差异】。即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A.爪牙
夫雖無國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助手】 將軍者 ,國之爪牙也。【武将 ,猛士】
现代汉语中指“帮凶、走狗”。古代是褒义词 ,现代是贬义词。
B.谤
厲王虐 ,國人 謗王。 士傳言 ,庶人謗。
上两例中的“谤”均指【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 ,是中性词】。现代汉语中只有【 “无中生有 ,恶意 中伤” 】的意思。古代是中性词, 现代是贬义词。
④【词义特点的差异】。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
A.售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衣之不可衣也 ,食之不可食也 ,賣之不可僂售也。
“酸而不售” ,是说酒酸了因而卖不出去。“不可僂售”是说不能很快卖出去。【古代汉语中,“ 售”的意义是“卖出” ,其特点在 于强调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售”只是表示卖这个动作 ,不 再强调卖的结果了】。
B.购
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 , 邑萬家。 高祖購求布千金 , 敢有舍匿 ,罪三族。
第一句“购 ”的代价除了“金千斤 ”之外 ,还有“ 邑萬家 ”。第二句还附加了违反“购求 ”命令的 处罚措施——“罪三族 ”。这两例 中,【 “购 ”的对象都是“人 ”而不是“商品 ” ,都表示悬赏 征求】 ,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般的“购买” 。在“通过交换以获得 ” 这个意义上,“购”古今词 义的特点不同。
19、词义引申的方式 P93-94
(1)连锁式引申。以本义为起点 ,向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 引申义的引申方式。 防:本意是堤壩。
①以防止水。【堤壩】
②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堵水】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威以防怨。【防止】
④视俗而施教 ,察失而立防。【规范、标准】
(2)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依据本义的特点 ,向不同的方向直 接派生出数个引申义。 问:本意是询问。
①子入太庙 ,每事问。【询问】
②伯牛有疾 ,子问之。【问候、慰问】
③淑问如皐陶 ,在泮献囚。【审问】
④昭王南征而不复 ,寡人是问。【责问 ,追究】
⑤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 ,恣所为 ,不问其出入。【考察 ,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