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礼记》

2024-09-03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6

【自考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礼记》】 《礼记》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一。西汉时期,《易》、《书》、《诗》、《礼》、《春秋》等五经立于学官,其中《礼》指《仪礼》。《仪礼》共十七篇,记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等礼的具体仪式,内容琐细而枯燥。先秦礼学家们在传习《仪礼》的同时,都附带讲一些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叫做“记”,内容是对经文的解释、补充或阐发。“记”非出自一人之手,也没有一定的传本。到了东汉中期,大多数“记”的选本被淘汰,只保留了两种本子:八十五篇本和四十九篇本。前者叫《大戴礼记》,后者叫《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是戴德辑录的,《小戴礼记》是戴德从兄之子戴圣辑录的。东汉郑玄给《小戴礼记》作了注解,使《礼记》逐渐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后来传习《礼记》的人越来越多,《礼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了唐代,《礼记》被列入经部。

《礼记》各篇多数出自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之手。内容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它没有《周礼》、《仪礼》那样完整的体例,只是一部儒学杂编。《礼记》涉及的内容广泛,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礼记》重要的注本是东汉郑玄《礼记注》和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今人杨天宇的《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可以参看。

【题解】 本篇论述了封建帝王应如何修身治国的道理,篇名为本书编者所加。文中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九种方法,其中首要的一点是修身。修身就是要做到真诚,要做到真诚就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种修身方法对后人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①。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②,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③。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④,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不眩⑤,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⑥,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⑦。

【注 释】①知:“智”的古字。乎:介词,作用同“于”。②为:治理。九经:指九种方法、原则。③体:体恤。子庶民:爱护百姓。子,用作动词,象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爱护。来:使动用法,使……来。百工:指从事各种手工业的工匠。柔:怀柔,抚慰。远人:指附属国。怀:安抚。④道:道德。孔颖达疏:“‘修身则道立’者,谓修正其身,不为邪恶,则道德兴立也。”遵贤则不惑:孔颖达疏:“以贤人辅弼,故临事不惑,所谋者善也。”⑤诸父:父辈,长辈。昆弟:兄弟。不眩(xuàn):遇事不迷。眩,本义为眼花,引申的迷惑。孔颖达《疏》:“以恭敬大臣,任使分明,故于事不惑。前文不惑,谓谋国家大事,此云‘不眩’,谓谋国家众事,但所谋之事,大小有殊,所以异其文。”⑥孔疏:“群臣虽贱,而君厚接纳之,则臣感君恩,故为君死于患难,是‘报礼重’也。”⑦孔颖达疏:“远,谓蕃国之诸侯。四方,则蕃国也。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君若安抚怀之,则诸侯服从,兵强土广,故‘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①,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②,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亲亲也。官盛任使③,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④,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⑤,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⑥,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⑦,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⑧,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⑨,所以怀诸侯也。

【注 释】①齐(zhāi)明:沐俗斋戒,使心明静。齐,通“斋”。或说“齐”义为整齐,“明”指衣服的色彩鲜明②去谗句:黜弃谗佞,远离女色。去、远:均为使动用法。③官盛:使大臣有职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用属下。官盛:指官吏有实权。④忠信句:对于忠实讲信用的臣下要加重其俸禄。⑤时使:根据季节的情况使用民力,即不违农时,如不在农忙时期打猎,大兴土木工程等。称事:与所做的事相称。⑥省、试:义均为检查。既廪:指官府配发给工匠粮食。孔颖达疏:“既廪,谓饮食、粮廪也。”廪,本义为粮仓,引申为粮食。⑦嘉:褒扬。善:指前来聘问的优秀使者。矜(jīn):同情。⑧继绝世:使已经绝祀的世家重新得以封立。举废国: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治乱扶危:孔颖达疏:“诸侯国内有乱,则治讨之,危弱则扶持之。”⑨朝聘:指天子接受诸侯的朝拜。厚往薄来: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③。在下位不获乎上④,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⑤,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⑥,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⑦。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⑧,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⑨。

【注 释】①行之者一:指施行的道理一样。②言前定:说话前先考虑好。跲(jiá):绊倒,此处义为言语不通畅。③不疚:指不会受到他人的干挠、破坏。疚,病害。道前定:行走前先选择好路线。④不获乎上:指不能获得在上位的支持和信任。⑤亲:指父母。反诸身:反省自身。诸:兼词,相当“之于”。不诚:用心不诚。⑥诚身:使自身做到真诚。善:为善之道,即行仁。郑玄注:“言知善之为善,乃能行诚。”孔颖达疏:“言明乎善行,始能至诚乎身。能至诚乎身,始能顺乎亲。顺乎亲,始能信乎朋友,始能得君上之意。得乎君上之意,始得居位治民也。”⑦天之道:自然的本性。诚之者:使自身真诚。诚,使动用法。孔颖达疏:“言人能勉力学此至诚,是人之道也。不学则不得,故云人之道。”⑧不勉而中(zhòng):不需费力即能符合善道。中,符合。从容:悠闲的样子。⑨固执之:紧紧地抓住它。者:结构助词,与“择善而固执之”构成“者”之结构,义为“……的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费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费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 释】1,之:指诚其身的道理。郑玄注:“此劝人学诚其身也。”审:详细。明:清楚。笃(dǔ):踏实,诚实。


古代汉语自考资料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标点题、阅读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翻译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背诵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虚词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实词、短语与句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音韵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知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老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礼记》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论语》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詞類活用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戰國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说文解字》和汉字的部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汉字学与汉字的结构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左传》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新語》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說苑》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列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今詞義異同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学习方法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8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