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翻译题

2024-09-11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6

【自考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五、古文翻译题

1、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 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 ,所惡勿施 ,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 ,獸之走壙也。故爲淵敺魚者 ,獺也;爲叢敺爵者 ,鸇 也;為湯武敺民者 ,桀與紂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則諸侯皆爲之敺矣。雖欲無王 ,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 ,猶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 艾也 ,苟爲不畜 ,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 ,終身憂辱 ,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 載胥及溺。’此之謂也。”P36

翻译 :孟子说:“夏桀、商纣之所以失去天下 ,是因为失去了百姓;他们之所以失去百姓 ,是因为 失去了民心。取得天下是有一定的 道路的 ,得到百姓 ,就会得到天下;得到百姓也是有一定的道路 的 ,得到人民的心 ,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心也是有一定 的道路的 ,人民所想要的就要 给他们 ,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聚集 ,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 ,不过如此罢了。人民之归向于仁 爱, 就像水向低处流 ,野兽喜欢跑在旷野一样。所以 ,替深渊把鱼驱赶来的 ,是水獭;替森林把鸟 儿驱赶来的 ,是鹞、鹰;替汤王和武王 把百姓驱赶来的 ,是夏桀和商纣王。现今天下若有施行爱民 政策的国君 ,那么凶暴的诸侯们就会替他驱赶百姓。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 也会身不由己。而当前 一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 ,就好像生了七年的病企图用三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假如不积蓄民心 ,一 辈子也得不 到天下。如果不立志于仁爱 ,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 ,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诗经》上 说:‘怎么样才能美好而善良呢?施行着而观 察比得上无节制。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

2、楚子將圍宋 ,使子文治兵于睽 ,終朝而畢 ,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于蔿 ,終日而畢 ,鞭七人 ,貫 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 ,子文飲之 酒。蔿賈尚幼 ,後至 ,不賀。子文問之 ,對曰:“不知所賀。子 之傳政於子玉, 曰:‘ 以靖國也。 ’靖諸内而敗諸外 ,所獲幾何?子 玉之敗 ,子之舉也。舉以敗國 ,將何贺焉? 子玉剛而無禮 ,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 ,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 ,何後之有? ” P83

翻译:楚君将围攻宋国 ,派子文在睽地练兵 ,子文只花一个早晨就完成 ,没有惩罚任何一个士兵。子文后来派子玉在蒍地练兵 ,子玉一整天才完成 ,鞭打七个人 ,刺穿三人的耳朵。 国中的大臣都来恭贺子文 ,以为子文推荐得人 ,蒍 贾当时年纪还小 ,晚到 ,又不向子 文道贺。子文问他为什么 ,蒍贾说:“我不知道有什么好祝贺的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 ,说是‘为了使国家安泰 ’。如果国内安泰而对 外作战失败 ,又有什么好处可 言?子玉的失败 ,完全是因您用错人;您用错人而将使国家败亡,有什么值得恭贺的?子玉刚强而无 礼, 不可以使他治理人民。假如让他指挥三百部以上的兵车作战 ,届时他一定败军覆将, 回不了国 门;如果能侥幸回得来 ,到时候我再来 祝贺也还不迟。 ”

3、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 其左足。及厲王薨 ,武王即位。和 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 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 ,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 下三日三夜 ,淚盡而繼之以血 。王聞之 ,使人問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 ,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夫寶 玉而 題之以石 ,貞士而名之以誑 ,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遂命曰“和氏之 璧”。 P172

翻译: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 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 ,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楚厉王死了以后 ,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 ,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 了。武王死了以后 ,文王继承了王 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 眼泪哭干了 ,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 ,便派人去问卞和 ,说:“天下被 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 ,为什么 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 ,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 被说 成普通的石头 ,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 ,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 琢磨这块璞玉 ,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 的宝玉 ,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

4、荆人欲襲宋 ,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溺死者千有餘人 ,軍驚而壞都 舍。嚮其先表之時可導也 ,今水已 變而益多矣 ,荆人尚猶循表而導之 ,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 先王之法也 ,有似於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 ,而曰“此先王之法 也 ”而法之。以此爲治 ,豈不 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 ,守法而弗變則悖 ,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 ,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 病萬 變 ,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 ,嚮之夀民 ,今爲殤子矣。 P205-206

翻译: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 ,派人先在澭河中测量深浅并做标记。澭河的水突然上涨 ,楚国人不知  道这件事 ,在夜里沿着原来做的标 记徒步过河 ,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 ,士兵惊恐的声音如同大房屋 倒塌一样。先前做标记时士兵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河的 ,如今水位已经 发生了变化 ,上涨了很多 ,楚 国人仍然按照早先设置的标记渡河 ,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采用前代国君的法令制度  ,就 有些像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前代国君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 ,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  ,因而采用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 难道不可悲吗? 因此治理国家没有法制就混乱 ,墨守成法不变就谬误 ,而谬误和混乱是不能安定国家的。社会改变了 ,时代发展了, 变法是应该的。这就像 良医治病一样 ,病是千变万化的 ,用药也应随之千变万化。若病变了 ,而用药不变 ,那么先前能使  人长寿 ,如 今只能害人而使人早死了。

5、蘇秦始將連横 ,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 ,西有巴、蜀、漢中之利 ,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 有巫山、黔中之限 ,東有肴、函之 固。 田肥美, 民殷富 ,戰車萬乘 ,奮撃百萬 ,沃野千里 ,蓄積饒 多 ,地勢形便 ,此所謂天府 ,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 ,上民之衆, 車騎之用 ,兵法之教 ,可以 并諸侯。吞天下 ,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 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  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 生儼然不遠千裏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P221-222

翻译:苏秦起先主张连横 ,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 ,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 ,北面有胡  貉和代马的物产 ,南面有巫山、黔 中的屏障 ,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 ,百姓富足, 战车有万辆 ,武士有百万 ,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 ,地势形胜而便 利 ,这就是所谓的天府 ,天下 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 ,士民的众多 ,车骑的充足 ,兵法的教习 ,可以兼并诸侯 ,独吞天  下, 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 ,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 ,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 ,道德不深厚的  不能驱使百姓 ,政教不顺民心的不 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 ,我愿改 日再听您的教诲。 ”



古代汉语自考资料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标点题、阅读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翻译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背诵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虚词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实词、短语与句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音韵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知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老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礼记》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论语》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詞類活用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戰國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说文解字》和汉字的部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汉字学与汉字的结构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左传》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新語》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說苑》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列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今詞義異同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学习方法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8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