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8

2024-09-03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6

【自考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七节古书的标点

   1 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 、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 )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句句可以讲通。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2 )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3 )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 、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 )词汇方面,(2 )语法方面(3 )音韵方面(4 )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第十八节古文今译

   1 近代学者严复概括归纳了三项翻译原则:“信﹑达﹑雅”。“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要准确:“达”指译文的表达要通顺﹑晓畅。“雅”指译文的语言要典雅,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 、今译的具体要求和方法:(1 )每个句子中的各个词都必须力求在译文中得到落实,能对译的应做到一一对译。

(2 )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对照原文进行直译。凡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词序﹑特殊的词组结构及习惯格式,则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

(3 )对古文中所用修辞手段和古代文化专有名词,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4 )译文忠实反映原作品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第十九节古今语音的异同

   1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要慢一些。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 、古韵和今韵的不同:(1 )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2 )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不同。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 、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的关系。双声:即声母相同。叠韵即韵母相同。  

   4 、古今声母的不同:也可由联绵词反映出来。古双声的联绵词在今音读来还是双声的占多数,但是也有小部分却因字音的变化而不再构成双声关系了。  

   5 、古今声调的变化:中古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类。从元代以后,北方话中不仅入声韵消失了,而且入声调也转入了其他的声调。  

   6 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第二十节古音通假

   1 古音通假:人们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情况,应该使用甲字,却使用了同音或近音的乙字,发生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就是用了通假字。从语音的角度来看,就叫做古音通假。严格说来,通假实质上是汉字使用了别字的问题。后来得到了公认,被称做通假。  

   2 、按借字和本字语音关系的不同情况,分类列举如下:(1 )同音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如:蚤~ 早,畔~ 叛,无~ 毋等(2 )音近通假: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还须韵母相近)。如:惠~ 慧。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的韵部相同(还须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如:信~伸,详~ 佯。声韵相邻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但都相近。如归~ 馈,阙~ 掘。


第二十一节诗律

   1 、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2 、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3 、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4 、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1 )句数:是固定的,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 )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A 位置:a 每联对句的尾字;b 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偶句一定要用韵。B 特点:a 用“平水韵”的106 部为用韵标准;b 一般押平声韵;c 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即不能出韵;d 不能转韵。  

   (3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 )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a 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b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c 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d 对仗原则: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5 、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6 、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诗:  

   A 仄仄- 平平- 仄 B平平- 仄仄- 平  

   C 平平- 平- 仄仄 D仄仄- 仄- 平平;  

   七言诗的句式:  

   A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C 仄仄- 平平平- 仄仄 D平平- 仄仄仄- 平平  

   7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 、词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9 、用“粘”“对”和用韵规则,可以从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得出以四种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C (||)———||—,D (——)||| ——|.  

   A (——)||——| ,B (||)——||—。C (||)———||,D (——)||| ——。  

   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  

   D (——)||| ——,B (||)——||—。C (||)———||,D (——)||| ——。  

   A (——)||——| ,B (||)——||—。C (||)———||,D (——)||| ——。  

   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  

   C (||)———||,D (——)||| ——。A (——)||——| ,B|| )——||—。  

   C (||)———||,D (——)||| ——。A (——)||——| ,B|| )——||—。  

   丁、五律平起平收式(七律仄起平收式)  

   B (||)——||—,D (——)||| ——。A (——)||——| ,B|| )——||—。  

   C (||)———||,D (——)||| ——。A (——)||——| ,B|| )——||—。  

   (注)“—”平:“| ”仄。  

   简化格式:甲:ABCDABCD乙DBCDABCD丙CDABCDAB丁BDABCDAB,  

   只要把四种平仄格式记住,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就能推出。  

   10、“犯孤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除了韵脚之外,就再没有平声,称作犯孤平。  

   11、拗救:出现不合平仄、不合声律的拗句,采取补救办法,术语上就叫拗救。拗救的几种方法:  

   (1 )孤平自救:在B 句中,为避免犯孤平,将第三字(指五言的,七言的就加二字,是第五字。以下同)改为平声字,即| —||—改为| ——| —。我们称它为“B1拗3 自救”。  

   (2 )特种拗救:C 句3 拗4 自救。即成了“——| —| ”。  

   (3 )对句拗救:有两种情况。aA句4 拗,B 句3 救,即“||—||,——| ——。”b.A4拗,B1拗B3救。即“||—||,| ——| —。”(拗:是字下加▲,救:是字下加*)  

   12、如何分析近体诗的平仄:(1 )找出入声字(一般考试卷上都给注明)。(2 )逐字画平仄。(3 )根据首句第二字和尾字的平仄,确定属哪种格式。如“五律平起平收式”。(4 )写出平仄谱。(5 )将诗的平仄与标准谱对照,把不合谱的字上画圈。(6 )看是否有拗救现象。  

   13、近体诗对仗的种类:(1 )工对:同一词类中分同一词类中分门别类很细微,如人名对人名,色对色,数词对数词等。(2 )宽对:只要求词类相同。(3 )借对:借音借义。


古代汉语自考资料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标点题、阅读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翻译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文背诵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选择题考点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近体诗律说略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文言散文的标点与翻译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虚词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实词、短语与句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音韵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知識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老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的詞序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礼记》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论语》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漢語詞類活用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戰國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说文解字》和汉字的部首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汉字学与汉字的结构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左传》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新語》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說苑》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列子》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古今詞義異同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词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学习方法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8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7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6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5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4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3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2 ☆ 古代汉全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