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资料2013年4月真题解析

2024-09-02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819

【自考课程名称】训诂学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00819-cq 训诂学(重庆) 2013 年 4 月真题


1 、【单选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

其“料理 ”之义应理解为

A: 安排

B: 作弄

C: 帮助

D: 排遣

答案:A

解析:料理:安排、帮助。

2 、【单选题】《世说新语 ·假谲》:“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 ”。其“觉 ”字应释作

A: 发觉

B: 相距

C: 觉悟

D: 意识到

答案:B

3 、【单选题】《易 ·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其中的“相 ”用该字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答案:C

4 、【单选题】《左传 · 昭公三年》:“既成昏,晏子受礼 ”。其中的“ ”与“婚 ”的关系是

A: 异体字

B: 古今字

C: 通假字

D: 繁简字

答案:B  

5 、【单选题】“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现)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 ”。说这话的是

A: 戴震

B: 段玉裁

C: 王念孙

D: 王引之

答案:D

解析: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所说:“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 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书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

6 、【单选题】《楚辞 ·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 ”。“通 ”字原本作“彻 ”,汉代人以“通 ”代“彻,其意是

A: 以正字代俗字

B: 以今词换古词

C: 以本字换借字

D: 以同义字代避讳字

答案:D

7 、【单选题】《大戴礼记 · 曾子天圆》:“律,历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 ”。其中的“ ”字应释作

A: 空隙 B: 中间 C: 间隔 D: 时间

答案:C

解析:“ 间不容发 ”语出自《大戴礼记 · 曾子天圆》“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 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 ”。间,间隔。

8 、【单选题】《史记 ·伍子胥传》:“抉吾眼县(悬)吴东门之上 ”。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前后两例中的“ ”字相较

A: 二者意义相同

B: 前者意义范围比后者小

C: 后者意义范围比前者小

D: 后者意义有所转移

答案:B

9 、【单选题】《墨子 ·非乐上》:“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 ”。其中的介词结构是

A: 于饮食

B: 于饮

C: 于之,“之 ”已省略

D: 野于

答案:D

10 、【单选题】《荀子 ·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这组排比句中,句末“越 ”、楚 ”、“雅 ”三字,词性相同,词义相类,这属修辞手法的

A: 对比

B: 互文

C: 借代

D: 双关

答案:B

解析: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 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 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1 、【单选题】《汉书 ·高帝纪》:“秦将章邯距破之 ”。苏林注:“邯,音酒酣之酣 ”。这是古人注音法中的

A: 譬况

B: 读若

C: 反切

D: 直音

答案:D

解析:直音: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就是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 如“蛊,音古 ”,是说“蛊 ”字和“古 ”字同音 ;“冶,音也 ”,是说“冶 ”字和“也 ”字同

音。

12 、【单选题】《荀子 ·成相》:“上能尊主爱下民 ”。王念孙根据该书《不荀》、《臣道》二篇的“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 ”,断定“爱下民 ”当作“下爱民 ”。王氏运用的校 勘法是

A: 本校

B: 对校

C: 他校

D: 理校

答案:A

解析:本校:是一种用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通过前后文字的对照,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找出其中的错误陈垣: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13 、【单选题】形训的作用在于

A: 分析字形结构

B: 说明语源

C: 探求字的本义

D: 探求字的假借义

答案:C

解析:形训的作用: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如:夫文,止 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是属于形训范围。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

14 、【单选题】“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 ”。这一训诂方法

A: 属义训

B: 属形训

C: 属声训

D: 无法确知

答案:B

解析: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 法。

15 、【单选题】用形声字的声符释该形声字,这属训诂学中的

A: 同训

B: 互训

C: 形训

D: 声训

答案:D

解析: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 释词义,推求词义的来源,以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就声音关系而言,声训可分为 4 种:同 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

16 、【单选题】《说文》:“骈,驾二马也 ”。段玉裁注:“谓并二马也 ”。段氏之注是

A: 以“并 ”为“骈 ”之本义

B: 以“并 ”为“骈 ”之语源

C: 以“并 ”与“驾 ”同义

D: 以“驾 ”当作“并 ”

答案:B

17 、【单选题】《尔雅 ·释训》:“穆穆、肃肃,敬也 ”。这属义训中的

A: 同训

B: 互训

C: 递训

D: 反训

答案:A

解析:同训:用同一个训释字训释多个语词,即把不同的词语(被释词)列为一组,用某一 个词语(释词)来解释这一组词。是《尔雅 ·释诂》中使用最多的训释方法。

18 、【单选题】训释古书称“注 ”始于

A: 马融

B: 王肃

C: 孔安国

D: 郑玄

答案:D

解析:称古书注解为“注 ”始于东汉的郑玄,郑玄之前的古书注释皆称 “传 ”,后人将各 类古书注释通称为“注 ”。

19 、【单选题】用“貌 ”这一训诂术语,被释词往往是

A: 动词

B: 形容词

C: 名词

D: 代词

答案:B

解析:“貌 ”是一个常见的训诂术语,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20 、【单选题】《荀子 ·天论》:“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杨倞注:“信读为伸 ”。此处“读为 ”是用来

A: 注音

B: 说明通假字

C: 纠正误字

D: 注音兼释义

答案:B

21 、【单选题】郑玄作《毛诗笺》,其主要目的是对《毛传》

A: 解释、疏通

B: 校勘文字

C: 补充、订正

D: 阐明微言大义

答案:A

22 、【单选题】我国第一部词典是

A: 《广雅》

B: 《方言》

C: 《说文解字》

D: 《尔雅》

答案:D

解析:《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着作,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 来编纂的词典。

23 、【单选题】有人说《尔雅》类似于同义词词典,这是就该书

A: 全书而言

B: 前三篇而言

C: 后十六篇而言

D: 每篇前半部分而言

答案:B

24 、【单选题】《方言》中称因时代或地域不同而语音产生差异的词为

A: 通语

B: 古今语

C: 凡语

D: 转语


答案:D

解析:《方言》中称因时代或地域不同而语音产生差异的词为转语。

25 、【单选题】《释名》的篇章结构类似

A: 《说文解字》 B: 《尔雅》

C: 《方言》 D: 《玉篇》

答案:B

解析:《释天》 作为传统训诂专著《尔雅》《释名》 所共有的篇章,却在两本书中有着不同的展现方式。

26 、【单选题】以下具有“语源学 ”性质的训诂专著是

A: 《毛传》

B: 《尔雅》

C: 《释名》

D: 《方言》

答案:C

解析:刘熙的《释名》是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

27 、【单选题】《释名 ·释宫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此释之意是指

A: “停 ”是“亭 ”得名之由

B: “停 ”是“亭 ”的本义

C: “停 ”是“亭 ”的本字

D: “停 ”与“亭 ”音义全同

答案:D

28 、【单选题】下列书中运用“据形系联 ”这一篇排体例的是

A: 《尔雅》

B: 《方言》

C: 《说文解字》

D: 《释名》

答案:C

解析:《说文解字》确立了“据形系联”的原则,对部首次第安排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探索。

29 、【单选题】今本《说文解字》中被释字的反切注音者是

A: 徐铉

B: 徐锴

C: 许慎

D: 段玉裁

答案:A

解析:清人研究《说文》成绩斐然,而注音则完全沿用徐铉反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博大精深,而对《说文》字音则全引徐铉,间有指正而已。

30 、【单选题】段玉裁研究《说文解字》的名著是

A: 《说文释例》

B: 《说文解字义证》 C: 《说文句读》

D: 《说文解字注》


答案:D

解析:段玉裁几乎耗尽一生作《说文解字注》。这部书的特点是除校勘了《说文解字》中 的不足之处,还对《说文解字》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展性注解,对《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不 足也给予了批评。

31 、【多选题】下列训诂资料,运用直陈词义方法是

A: 《说文 · 言部》:“诘,问也 ”。

B: 《释名 ·释山》:“ 山,产也 ”。

C: 《释名 ·释地》:“高平曰陆 ”。

D: 《释名 ·释道》:“道,蹈也 ”。

E: 《尔雅 ·释言》:“厥,其也 ”。

答案:AC

32 、【多选题】《说文 ·手部》:“掉,摇也 ”。“摇,动也 ”。这里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 互训

B: 递训

C: 形训

D: 义训

E: 声训

答案:BD

33 、【多选题】以下训诂术语中用来说明通假字的术语有

A: 读为

B: 当为

C: 当作

D: 读如

E: 读曰

答案:AE

34 、【多选题】“浑言 ”,又称

A: 统言

B: 通言

C: 对言

D: 散文

E: 散言

答案:ABDE

35 、【多选题】清代注解《方言》的有

A: 周祖谟

B: 戴震

C: 郭璞

D: 钱绎

E: 王念孙

答案:BDE

解析:P181


36 、【问答题】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和义例、方 式和方法、原则和运用,以便更好的指导训诂工作。

37 、【问答题】《孟子 ·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以此句“蚤 ”字为例,说明假借字与本字之间音和义的关系。

答案:这种假借是本有其字,临时替代。这句话理,“蚤 ”的本义是跳蚤,依此义则难 通,其实,此处是借用同音字“蚤 ”来代替本字“早”,表示早晨之义。

38 、【问答题】两汉训诂有何特点?

答案:①确定了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两种基本形式;②开始由语文领域进入语言学领域;

③把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④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之争对训诂的影响极大。

39 、【问答题】“增字足意 ”和“增字强释 ”,二者有何相同之点和不同之处?

答案:二者都是旧训诂的弊病,都病在增字;增字足意是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 以完足原书的意思。增字强释是增字后,意思与原文不符合,增字者不惜违背原意而强行 增字。

40 、【问答题】如果已得知某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之义,而要确定用的是该字引申义还是假借义,首先应查的工具书是《尔雅》还是《说文》?为什么?

答案:略,请根据教材论述。

41 、【问答题】有人把狼和狈说成是两种动物,说狈的前腿很短,走路时常把前腿搭在狼身上,否则便不能走路云云。试就此说予以评析。

答案:这是古代训诂家误解连绵词,望文生训的例子。狼狈,从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苏鄂的《苏氏演义》直至旧《辞海》,都把它拆开来,把狼和狈说成是两种动物, 说狈的前腿很短,走路时常把前腿搭在狼身上,否则便不能走路云云。这是不正确的。狼 狈是连绵词,可写作刺癶,《说文》:“癶,足刺癶也。 ”亦作蹎珼,慧琳《一切经音义》:“狼狈犹蹎珼也。 ”亦作赖珼,《龙龛手鉴》:“赖珼。行不正也。 ”所以,狼狈 是连绵词,而非两个词。

42 、【名词解释】词义扩大 :

答案:指词义所指的范围扩大。 P44

43 、【名词解释】理校:

答案: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 P90

44 、【名词解释】转语:

答案:或称语之转,《方言》中的专门用语,指因时代或者地域不同而发生音韵差异的方言词。P180


45 、【名词解释】复语:

答案:王念孙把同义并列结构称为“复语”。王引之《经义述闻》总 结了这方面的现 象,提出“经传平列二字上下同义 ”的规律。 P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