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五章 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
节 | 知识点 | 主观题 |
第一节考释与证明综述 | 考证的 步骤★ | 简述考证的步骤。(简答题)第一,指出考证对象,提出问题,说明进行考证的原因。第二,考 求并列举文献材料。第三,论证(正面论述或驳论),得出结论。 |
第三节考证的结构 | 释理★ | 释理(名词解释)在使用证据证明结论时,必须讲述证据的可靠性阐明证据与结论的 关系,这个过程就叫释理。释理包括释语理和释事理两类。 |
第四节考音与考义 | 同义词 之间相 同义项 上主要 有哪些 区别?★ | 举例说明同义词之间相同义项上主要有哪些区别。(论述题)(1)外延宽窄,如“好”与“美”,都有相同义项“貌美”,但“好”的“貌美”专用于女子,而“美”则既用于女子,也用于男 子。(2)程度深浅,如“饥”与“饿” ,“饥”指一般的肚子不饱, “饿”指饥极而严重影响到身体。(3)使用对象之别,如《尔雅 ·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象 谓之蹉,骨谓之切,玉谓之琢,石谓之磨。”(4)搭配不同,如均表示“单一”义,木谓之“独”(独木),舟谓 之“孤”(孤舟),枪谓之“单”(单枪),轮谓之“只”(只轮)。(5)色彩不同,如“人”、“民”在“人群、民众”这个意义上相 同,但“人”一般指有地位的人们,“民”指百姓。 |
| 词义的理性引申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小类?★ | 词义的理性引申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小类?(简答题)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引申义。词义的理性引申可分为四小类:因果引申、时空引申、反正引 申、虚实引申。 |
第六章 训诂考证的方法
节 | 知识点 | 主观题 |
第一 节 以形 索义 | 本义★ | 本义(名词解释)反映在字形上,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义,叫做本义。 |
以形索 义★ | 什么是”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论述题)“以形索义”就是“依形求义”的训释方法,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 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古书有“梦黄能”。《金文编》“能” 像熊的样子,可知“能”是“熊”的古体字。 运用“以形索义” 要注意:(1)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从《说文》的说解可以清楚地看出文 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如:“莫”为会意字,像太阳西下在天边草丛 里,表示“暮”的意思。(2)古文字与训诂。依靠殷商系文字——甲骨文,可以更好训释词 义。如《说文》“追”、“逐”二字互训,早期,二字的区别并不明显;甲骨卜辞“追”的对象是人,“逐”的对象是兽,后来才混而不 分。(3)笔意与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要涉及笔意与 笔势问题。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意。汉字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 显示不出一点一画的意思,与字义的联系切断,就成为“笔势”。如:小篆的“民”的形体无法解释字义,必须上推到古文去考察。 古文“民”从女,作捆绑状,是俘虏的形象。这说明,运用以形索 义须以笔意为据。(4)防止望文生训,主要是: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如:古书 “堕肝胆”,有人释为“肝胆涂地”,其实“堕”古有“输”义,句 指“把心交出来。”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动容”,有 人误解“容”为“容貌”,其实“容”为“动”义,“动容”是同义 复词。 |
笔意★ | 笔意(名词解释)笔意是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
| 笔势★ | 笔势(名词解释)训诂学术语,指汉字发展过程中,随着字体的发展,字形不再能反 映字义的汉字形体。 |
| “笔意”和“笔势”及对“以形索义”的价值★ | 说明什么是“笔意”和“笔势”,区别这两者对“以形索义”有何 价值?(简答题)“笔意”是反映原始造字意义的形体;“笔势”是经过演变不再能体 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形体。以形素义时,分析字的本义必须以“笔意”为依据,把“笔意”与“笔势”区别开,如果混淆二者,就会 穿凿附会,分析不当。 |
第二节因声求义 | 系源★ | 系源(名词解释)在根词不确定的情况下,归纳和系联同源派生词叫作系源。根据归 纳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系源和局部系源。 |
| 音义之 间的关 系主要 有哪些 特征?★ | 音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特征?(简答题)音义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偶然性、约定性、回授 性、延展性、类聚性、多元性。 |
| 推源★ | 推源(名词解释)推源就是从同源词中确定根词与源词,推寻词义来源的工作。其中 确定根词的叫完全推源,仅确定源词的叫不完全推源。 |
| “因声求义”的条件、重要轨道★ | 说明“因声求义”的条件、重要轨道。(简答题)条件: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话》说:“凡声同、声近、声转之字,其义多存乎声”。根据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与约定性,一些特征类似的 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同时,“因声求义”也必须以古音为标准 来进行。重要轨道: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
| 音义关 系的具 体特征★ | 论述音义关系的具体特征。(论述题)“音”和“义”分别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实际中反映出音义 关系的特性有如下方面:(1)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同一个声音可以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 义,而相同或相反的意义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2)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存在着与现 实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经约 定就获得了某种规定性。(3)音义关系的回授性。先产生的词的音义关系在由它派生发展而 来的新词上表现出的回授性,使由意义上的相承及于语音上的相承,“约定”之前音义无关,“俗成”之后音义往往相联系。(4)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同一事物名称的不同地方变体,在音义结 合关系上有脉络可导。如《尔雅•释诂》:“契,绝也。”郭注:“今江 东呼刻断物为契断。”“刻”与“契”古为双声。(5)音义关系的类聚性。如:从“攸”声的“悠”、“修”等都含 “长”义。(6)音义关系的多元性。某一音素或音位所允许联系的意义不是单 一的,某一意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的语音形式负载。如“斑”、“班”同音而意义无关;“哉”、“元”共有“始”义而无语音联系。 |
| “推 | 说明“推因”的原则、途径。(简答题) |
| 因”的 原则、 途径★ | 原则: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途径:从实际语言材料中找出“信而有征”的线索,进而探求其本 源;运用推因方式时,要有大量的文献作为佐证,避免穿凿附会。 |
第三节比较互证 | 比较互 证★ | 比较互证(名词解释)比较互证指的是用已知的音或义相关来证明类似的音或义也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