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章 注释原理
节 | 知识点 | 主观题 |
第一节字与词的关系 | 举例说 明字与 词的对 应关系★ | 举例说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论述题)“字”与“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①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 字与词是相互关联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词是语义的运用单位,字 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字词关系的对应表现得比较复杂。 ②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从一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有 种种现象。a.一个字记录一个单音词;b.一个字记录多音词中的一个语素;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 d.一个字记录两个单音词的组合。③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可能变化的。语言文字的错综变化可能影响相 对稳定的形音义关系。a.因词义引申渐远,分化为新词而文字未变,形成一字记录两词的现 象;b.因文字假借而记录了不同的词,形成一字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的现象;c.因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产生大量异体字,形成多字记录一词的现象; d.因词义引申或意义使用的范围不同产生文字孳乳现象,形成以不同 的汉字记录音义相通的同源词的现象,这些汉字的形体或相关,或不 相关。 |
方俗词 义为何 难以解 释?★★ | 方俗词义为何难以解释?(论述题)方俗词义的训释往往困难,原因:(1)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 如:古书“踏逐”难以理解,查《武林旧事》知指“推荐”、“介绍”。(2)记录当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很多写法,错别字不少,涉及方音时, |
| | 韵书难以依据,如“们”写作“懑”、“门”、“每”,“这”写作“者、 遮”,一字有多个写法。除了误写,还有有意别写的。如“巨毒”本 应为“巨阙”(良剑名), 由于押韵而改写等。(3)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 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 素的词序不固定,出现不规则的缩语,使人难以定词确义。如“张主” 即“主张”、“做脚”是“做手脚”的缩语等。(4)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 少数民族语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音的词,如:“牙不”写作“哑步”, 蒙古语指走,“雅鲁“契丹语指“拜贺行礼”等。 |
| 如何进行“析词审义”? | 如何进行“析词审义”?(简答题)析词审义要做到“三分清”: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音与合成词; 分清合成词的含义与偏义;分清词组的结构方式。 |
第二节直训与义界的关系 | 直训★ | 直训(名词解释)直训就是单字相训,用一个词解释另一个词。 |
| 义界★★★ | 义界(名词解释)义界是用下定义的形式,以一个短语或句子解释一个词。义界的公 式表示为:义界=义值差+主训词。 |
第四节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 | 声训★ | 声训(名词解释)声训就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用音同音近而意义相通的词来解释词 的得名根据或词义内涵。 |
| 转语声 训★ | 转语声训(名词解释)转语声训是解释同一个词的方俗或古今语转。 |
| 义训包含的情况★ | 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的关系看,义训包含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论述 说明。(论述题)就词语关系而言,义训主要有以下内容:1.以今语释古语。 如:《周礼 ·天官 · 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 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郑玄注:事酒,酌有事者之酒,其酒则 今日之醳酒也。2.以通语释方言。 如:《方言》卷一:嫁、逝、徂、适、往也…… 逝,秦晋语也。徂, 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 凡语也。3.以共名释专名,以专名释共名。专名所指事物有特别的属性,如 果要阐释这种特别属性,需要较详细的义界,而且有时需要进行辨 析。用共名释专名,以上位概念释下位概念,现在看起来表面上似 乎没有什么作用,但对于生疏的词,它起码给出一定的范围,避免 与其他类概念混淆。专名是不等于共名的,以专名释共名必须根据 具体的语意。4.以基本词语释专门词语。语言中常用的、词汇底层是基本词语, 也就是一般词语,专门、专科的词语属专门词语。 |
| 形训、 声训、 义训三 种训诂 方法的 区别与 联系。★★ | 论述形训、声训、义训三种训诂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论述题)(1)区别:形训、声训和义训是从注释所根据的不同材料线索,以及注释 的不同目的旨趣来分别的。形训根据词所寄寓的字形结构,通过解 释字义来解释词义,依据的是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声训根据词的 语音线索来解释词义,根据的是音义相关的原则;义训是直接考察、阐释词义内涵和外延,其目的在于揭示和巩固词里的客观内 容。 |
| | (2)联系:它们彼此分别,又相互联系。形训和声训是根据字词的外部形 式。字形结构所表示象征的词义。与语音线索所表示、联系的词义,是不同性质的意义。但它们都属于词的意义内涵的重要部分, 它们与同义训方式解释的义互为表里。(3)原则上一个词同时可以进行形训、声训和义训,把三者得到的 意义综合互观,既分别又整体把握,才有可能接近词义的真实和全 部。 |
| 从训释 词与被 训释词 的关系 看,义 训包含 哪几种 情况?★ | 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的关系看,义训包含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论述 说明。(论述题)就词语关系而言,义训主要有以下内容:1.以今语释古语。 如:《周礼 ·天官 · 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 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郑玄注:事酒,酌有事者之酒,其酒则 今日之醳酒也。2.以通语释方言。 如:《方言》卷一:嫁、逝、徂、适、往也…… 逝,秦晋语也。徂, 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 凡语也。3.以共名释专名,以专名释共名。专名所指事物有特别的属性,如 果要阐释这种特别属性,需要较详细的义界,而且有时需要进行辨 析。用共名释专名,以上位概念释下位概念,现在看起来表面上似 乎没有什么作用,但对于生疏的词,它起码给出一定的范围,避免 与其他类概念混淆。专名是不等于共名的,以专名释共名必须根据 具体的语意。 如《诗经》毛传: 芩,草也。4.以基本词语释专门词语。语言中常用的、词汇底层是基本词语, 也就是一般词语,专门、专科的词语属专门词。 |
| 翻译题(以今 语释古 语)★★★ ★★ | 提问方式(部分举例):(翻译题)1,(2013 年 10 月真题)翻译:《墨子 · 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 陶于河滨,渔于雷泽,反于常阳。2,(2013 年 10 月真题)翻译:《左传 ·成功二年》:韩厥梦子舆谓己 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候。3,(2012 年 7 月真题)加下划线词注释: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4,(2012 年 7 月真题)加下划线词注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古代常用词语,到了后代罕用或不用,因而一般人不能懂,就要用 现代的词语解释。(注:)古代常用词语要用现代的词语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