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绪论
节 | 知识点 | 主观题 |
第一 | 前人对 | 简要说明前人对“训”与“诂”的解说。(简答题) |
节 | “训” | “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
训诂 | 与 | 必顺其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诂言”,段玉裁注:“故言者。 |
名称 | “诂” | 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
的由 | 的解说 | 除许慎的《说文解字》之外,历来给“训诂”作解的还很多,共同点 |
来及 | ★ | 是以训诂为“解释”的别名。唐代孔颖达综合多人的说法,定义为: |
含义 | “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 |
第三节训诂体例与训诂原理 | 训诂原 理★ | 训诂原理(名词解释)训诂原理,指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它包 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 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 述。 |
训诂体 例★ | 《说文解字》的释义体例是怎样的?(论述题)主要是:(1)《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 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 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缚” 是解释“束”的意义的,“从口木”是说明字的形体构造的(把一堆木 头缠绕臣来就叫做“束”)(2)“连篆为句”。《说文》有不少字的解说必须承篆文来连读才能领 会它的意义。如“诂”字解说中的“故言”是解释“诂训”的意义, 所以必须把“训”字和上面篆文连起来读才行。《说文》解说的字例如 有古文或籀文,就把有古文、籀文的不同于小篆的形体列在下面。(3) 《说文》除分部立文、先篆后籀、行文属辞的体例以外,说解的体例 也相当复杂,主要有:引古文、引籀文、引经书、引古语、方言和俗 语、引秘 书说、博采通人之说等,还有:从某,从某、从某某;象形、 象某某之形;从某,某声;某与某同意;从某省,某省声,某亦声; 阙等等。 | |
第四节训诂学 | 训诂的 内容★ | 简述训诂的内容。(简答题)主要有:解释字词、解释文句、分析篇章、分析表达形式、分析时空 关系。 |
第一章 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
节 | 知识点 | 主观题 |
第一节 训诂 的产 生期 (先 秦两 汉) | 《方 言》★ | 《方言》(名词解释)西汉扬雄著。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它反映了汉代全国各地错 综复杂的方言情况,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
郑玄★ | 郑玄(名词解释)东汉末年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融会古今文经学,各取 其长,遍注群经,从而推动了训诂工作的发展,也奠定了自己在训诂 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著有《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 | |
郑玄 “笺” 的内容★ | 郑玄“笺”的内容有哪些?(简答题)“笺”有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毛传”指毛亨对《诗经》进行的 阐明经义的工作。郑玄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 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读者可以识别。 |
《说文 解字》★★★ ★ |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作者许慎,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篆文为主,合以古籀, 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徵。收字 9353,重文 1163,说解 133441 字。分部 540,正文 14 篇,加叙凡 15 篇。 | |
今文经 学★ | 今文经学(名词解释)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成的,相对于用战国文字写成的经书称 为今文经;研究今文经的学问叫今文经学。 | |
《史 记》三 家注★ | 《史记》三家注(名词解释)《史记》注本的合称,刘宋时代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 《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 |
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 | 训诂学史上,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如何?(论述题)汉以前,《诗》、《书》之类著作还可看懂,所以不需多加训诂。到了 汉代,距离《诗》、《书》等成书的时代远了,社会上要求有训诂的知 识。除了随文释义的注解书之外,《尔雅》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成 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方言的复杂促使方言学的兴起,《方言》成书, 成为比较方言学的先驱。文字符号的变化促进字书的出现,逐渐形成 文字学基本理论,并由《说文解字》的问世而达到高峰。“声训”的 具体提出使人们考虑到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问题,开了语源学的先河。 总之,汉代训诂的成就,给后世语言文字的分析研究做出了范例,提 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后世语言学所借鉴。 | |
《尔 雅》★ | 《尔雅》(名词解释)《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 即已经开始辑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相增益,汉初才完备。 | |
第二 | 裴松之 | 分析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内容,说明其特点。(论述题) |
节 | 《三国 | 裴松之的注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辨正。注中列举魏晋 |
训诂 | 志注》 | 人的著作达 200 余种,所截取的史料比较完整,注文条目也相当多, |
的深 | 的内容 | 文字总数远远超出正文。内容主要着重以下四点:一,应载而未载的 |
入与 | ★ | 史事,加以增补;二、同是一事,说法歧异,则采录异闻;三、对错 |
扩展 | 误的记载予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进行评论。比如 | |
期 | 对《武帝纪》的注,补缺方面,裴松之补充了曹操的姓名情况及得姓 | |
(魏 | 的由来;备异方面,补充了《世语》不同的记载;纠谬方面,指出记 | |
晋隋 | 载失实之处;评论方面,对部分史实进行评述。裴松之注《三国志》, | |
唐) | 常从不同方面引证勘核,使历史的真实情况轮廓清晰,独树一帜。 | |
第三节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宋元 明) | 朱熹★★ | 朱熹(名词解释)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称道的经学训诂大家,其传世 著作中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影响最 大。他用儒学统一佛、道,通过注释经书阐发理学,继承了传统训诂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融合了时代精神,形成了独具时代风格的训诂 学,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如强经就我,空衍义理的毛病,甚至也 有缺乏证据的轻率怀疑和随意篡改经文的行为。 |
四书集 注★★★ | 四书集注 (名词解释)四书集注是宋代朱熹为儒家四部经典所作的集注,包括《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 |
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可取之处★ | 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有哪些“可取之处”? (简答题)(1)善于阐明义理;(2)敢于创发新义;(3)对音义关系有一定认识;(4)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5)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为训诂别开生面。 |
类书★ | 类书(名词解释)从古书中摘录成语典故、诗赋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类分列于若干标 题之下,便于寻检、引用的一种工具书。 | |
第四节 训诂 实践 的兴 盛与 训诂 理论 的探 讨期 (清 代) | 段玉裁★ | 段玉裁(名词解释)段玉裁是戴震的弟子,皖派重要学者,他推广了戴震的研究方法,开 辟了文献词义研究的新领域,将乾嘉学术推向了顶峰,段玉裁一生著 述宏富,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汲古阁说文订》《古文尚 书撰异》《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三十余种。其中《说文解字注》 是他的代表作。该书取材广博,考证翔实,成为训诂、文字两学兼重 的巨著。 |
“乾嘉学派”训诂工作中的长处★ | 清代“乾嘉学派”训诂工作中有很多长处,请简要说明。(简答题)(1)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2)比较注意古今差别;(3)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语言内部的系统性;(4)重视有声语言与概念的直接关系。 | |
第五节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近现 代) | 章太炎★ | 章太炎(名词解释)章太炎是第一个将传统小学引入近代科学体系的学者,他主张让小学 真正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从而开创了一门独立的语言文字学。他对 语言文字学的各种理论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代表作有《国故论 衡》《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 |
训诂学 今后建 设与发 展的主 要任务★ | 简述训诂学今后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简答题)训诂学的今后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指导 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