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21、在审美活动中 ,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 ,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这种状态 ,我国的 庄子称之为【 “坐忘 ”】 ,法国现 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则称之为主体的【 “非现实化” 】。 P79
22、我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 ”等等 ,实质上都是对审美对象【开放性】特点 的深刻揭示。 P81
23、生物本能说: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P83
(1)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 ,把审美活动与人的本能联系起来 ,他把人的基本情欲 分为两类:【一是要求维持个体生
命的本能(产生出崇高感) ,二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产生出美感)】。
(2)在这一派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首推【达尔文】的观点。达尔文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察和研究 , 提出动物也有美感能力的观点, 如雌鸟有鉴赏雄鸟羽毛美好的能力。
(3)从本能角度探索审美发生问题的 ,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本能中 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性本能】。 24、研究审美的发生 ,逻辑上就包含着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 别的问题 ,即:【审美活动何时发生?何以会发生?怎样发生? 】它 们之间构成了一种层次性的环 状结构。要科学地解决上述三个基本问题 ,应主要通过两种基本途径:【①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原始 文化 遗存物的分析与研究 ,确证、推断、重建早期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②借助于儿童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探究原始审美活动 赖以发生的心理机制】。 P85-86
25、【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 ,也是审美活动 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P87-88
26、【人的劳动】是造成人的社会存在的根本原因。普列汉诺夫曾提出过一个著名观点:【劳动先 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普列汉
诺夫把【 “功利性的观念” 】作为审美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中介性因素。 P88
27、希尔恩认为,导致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冲动大致有六种:【知识传达、记忆 保存、恋爱、劳动、战争、巫术】。
P88-89
28、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劳动】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巫 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在原始社会中
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P89
29、审美活动发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审美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审 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 ,以 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它主要包括 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P91
30、审美意识的发生要以【人类一般意识的发生】作为必然的前提。对于真正人类意识的产生具有 决定性作用的 ,是【人类的远古祖 先开始使用和制造工具的生产劳动活动】 ,它是人类意识发生的 根本条件和显著标志。 P91
31、原始意识的主要特征:【①原始意识在具体中包含着抽象。②原始意识在蒙昧中渗透着真实。③ 原始意识在神秘中凝聚着创造性】。
P91-92
32、原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装饰活动大致有两种:【①装饰化的器物造型;②器物装饰】。史前【 彩陶纹饰】是原始人类精神生活和 生命意识的一种形象表达形式 ,也是原始社会中最流行、最大众 化的一种审美方式。 P94-95
33、【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 ,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一般说来 ,原始人的自我 装饰 ,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装饰与 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固定装饰】指原始人通过刻痕、刺纹 、凿齿、穿耳、穿鼻、穿唇等手段局部地且永久性地改变自身的自然 形态 ,以期达到某种观念目的 的装饰活动。 P95
34、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雕刻、绘画、音乐、舞蹈、诗歌】。我国的史前绘画 ,最早见于【新 石器时代】,保存至今的主要有【岩 画、陶器彩绘】等。 P97-98
35、广义的审美形态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狭义的审美形态则包括【各种风格、品位、 体裁】等。审美形态集中体现为主 要的几种类别:【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和荒诞 ,以及中 和、气韵和意境】。 P100
36、 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 和情境 ,也就是【审美境界】。【审 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 ,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 同的审美关系时 ,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 明的审美个性特征。审美形 态的形成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 P100
37、划定审美形态的标准:【①广泛性或普适性;②统摄性 ,即集杂多于统一;③历史性】。 P101
38、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也进行过有益的探讨,所谓“发愤著书 ”“不平 则鸣”“穷而后工 ”等命题都与悲 剧功能的研究有关。 P108
39、【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就明确地 把美分成【 “秀美 ”和“威严” 】 两大类。 P109
40、可以被纳入“优美 ”这一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 ,在形式与审美感受上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一 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 特征 ,对于优美的对象 ,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 、精致、幽静、淡雅、素静、轻盈等加以描述】。 P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