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漫长历史过程。 P35-37
(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 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 ,缺乏明 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 ,故而不成熟 ,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 【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 ,但有进一步的发展】。它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 、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是 【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
(3)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 ,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 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到了文艺复兴以后 ,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当中独立出来 ,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重要标志:【①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②形成了独立的 、 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 围】 。学界公认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鲍姆嘉通 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嘉通】也因此被称为“美 学之父 ”。P37
3、鲍姆嘉通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 ,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科学】 。 P38
4、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P39
5、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因为【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能把它作孤立的研究 , 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 ,有相互的 渗透、影响和综合】 。美学最初依附于哲学,【哲学是美学的根 基】。另外 ,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 ,并不断从各种艺术之中汲取 营养。它和自然科学也有很多 联系 ,不断受到科学发展的推动和科学方法的启迪。 P40
6、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他的一部美学代表作就名为【《 艺术即经验》】。【新自然主义美
学家托马斯·门罗】也主张放弃对美作形而上学的探讨 ,而强调对人们的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 述。 P42
7、【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他就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 ,通过心理 实验来测定在什么心理状态下能够 产生美感。【蒋孔阳】在《美学新论》中 ,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 和出发点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P43
8、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 ,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P44
9、审美现象或活动 ,它的前提就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审美现象 ,背后其实是【人 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即人的审美活动。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 美活动】 ,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P45
10、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狄拉克公式 ”有一种“简洁”的美 ,认为物理学家用数学语 言、方程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
构,“是造物者的不朽诗篇” ,学物理的人一旦领悟到了方程的丰富意蕴 ,就会有美感 ,这里谈论 的“美 ”是【科技美】。 P47
11、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 ,康德美学以【先验主体论】为哲学基础 ,黑格 尔美学以【绝对精神论】为哲学基 础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为哲学基 础。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P49 12、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的 基本内容和特色是:【①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②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 存在。 ③最根本的 ,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 融通的 ,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P50-51
13、【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 平台。 P54
14、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 ,它是人 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
显现】。 P55
15、【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 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审美理想 的特点:【审美理想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观念 ,而是具有一定的 形象性特点。审美理想并不是一般形态的思想观念 ,而是始终显现在 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审美理 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同时 ,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必然会在主 体的 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P56
16、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 】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 ,而【兴 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审美趣味中实际上存在着 【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审美趣味的特征:【①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②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 件】。 P57-58
17、“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等等 ,真实 地显露出审美活动的【价值特征】。 P64
18、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 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P70-74
(1)【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 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审美惊异 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审美惊异的特点:【①审 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 ,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②审美惊异 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 身条件 ,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2)【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 ,情不自 禁地进行领悟、体味、再创造 ,以 至于陶醉其中 ,心灵受到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审美体验 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并不是种种人生体 验的简单相加 ,而是诸种人生 体验的浓缩和凝聚 ,是各种实际的人生体验在审美情境中其实用意义被净化之后的一种升华和整合 , 是 对人生整体价值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味】。
(3)人们梦想着能够达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 ,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 ,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 人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 ,这 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 。只有当审美者进入澄明之境时,【审 美者才获得了情感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审美对象的意义与价值才充 分展示出来 ,审美对象和审美 主体也才真正融为一体, 因此 ,只有在澄明之境中 ,审美活动才真正实现和完成 ,审美主体才成其 为自 身】。
19、【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不是别的 ,只是灿烂的感性。”【桑塔耶纳】说 ∶“感性的美 不是效果的最大或最主要的因素,
但却是最原始最基本而且最普遍的因素。 ”P74
20、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可以被人的耳、 目所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色彩的 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表情性】 是指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象征性】是指在不同民 族中, 由于传统习惯 ,某种色 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固定的联系 ,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如在中国古代 ,黄色与王 权的 联系 ,在基督教中 ,红色与圣餐的联系。 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