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5

2024-09-13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27039

【自考课程名称】鲁迅研究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三、简答题+论述题

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P2-5

答: (1)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

(2)对世界文化思潮,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占有、挑选和拿来

(3)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 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 形成了贯穿鲁迅 一生的中外文化观: 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鲁迅式思维的特点。P19-27

答:(1)首先体现为思维的开放性。鲁迅善于打破常人固有的习以为常的思维秩序,以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念 来思考问题。

(2)最主要的是体现为思维的反叛性。鲁迅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反传统性思维、反习惯性思维。这 种思维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怀疑 ”。他常常采用“正面文章反看法 ”,从反面来推测事物,即鲁迅 称之为“推背图”式的思考方法。

(3)在思维中采用简括、明快的判断方式

(4)常常采用由果溯因的反向分析方法。由果溯因是鲁迅反思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析方法, 也是鲁迅在评估中 国传统文化时之所以比同时代人更深刻、更系统、更整体化的重要思维根源。

3、从家庭和个人经历角度看鲁迅从小产生爱国主义的原因。P34-35

答: (1)家庭的变故使鲁迅目睹旧社会的腐败,对上层社会产生了极端的憎恶。

(2)鲁迅从小就与农民亲近,与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熟悉农民的生活,并同情他们的不幸。

(3)鲁迅从小接触民间艺术, 大量阅读“非正统 ”的书籍,一方面使他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与社会, 接受了文 学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更激起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

4、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思考。P42-43

答: (1)鲁迅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十分顽固并且狡猾,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他们的打击却软弱无力。

(2)鲁迅发现革命党人自身缺乏革命的彻底性,革命成功后很快就腐化倒退了。

(3)鲁迅发现革命党人不去发动群众,以致革命到来时群众对革命全无所知。

总之,辛亥革命最终给鲁迅的不全是兴奋与希望,而是伴随着失望的深深的思考。

5、“五四”前夕至大革命期间鲁迅在文化战线上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业绩。P45-48

答:(1)鲁迅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集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精神,卓越地显示了文学革 命的实绩。

(2)鲁迅积极参加对封建复古派的思想斗争,痛打新文化运动的“拦路虎”。

(3)在爱国群众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中, 鲁迅全力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斗争,捍卫新文化统一战线思想上 的纯洁性。

(4)鲁迅带领文学同仁和文学青年创办新文学杂志, 组织新文学社团, 扩大新文学的阵地, 壮大了新文学的 作家队伍

6、1924-1926 年间鲁迅在彷徨中求索而获得的新的思想认识。P51-52

答: (1)他对各社会阶层在中国革命中作用的认识更为清楚了。

(2)他对中国革命道路与方式的理解逐步明朗了。

(3)他对自己的思想状况更为了解了。

7、鲁迅批判的“国民性”弱点。P81-86

答: (1) “瞒和骗”。

(2) 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

(3) “做戏”和讲“体面”。

(4) “看客”式的无聊。

(5)卑怯和势利。

(6)因自利而不惜破坏公众利益, 乃至对断送国家、民族也无动于衷。鲁迅将中国人的这一毛病称之为“奴 才式的破坏”。

(7)安于命运、安于现状的奴才心理。

(8)此外,还有诸如“五分钟热”“中庸折衷”“骄和谄相结合”的洋奴思想等等。

8、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内容和意义。P86-89

答: (1)内容:一方面是揭露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一方面是肯定国民性的某些优点

(2)意义:①国民性的弱点是一种客观存在,鲁迅对此进行的揭露和解剖,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 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鲁迅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对国民性种种弱点的揭示和披露上,而且还表现在他 病根的探究方面。对于国民性弱点产生的原因,鲁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封建等级制度。其次是 封建思想的毒害。最后我们民族屡受外来侵略是形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原因。

9、鲁迅伦理文化观的内容。P89-102

答:(1)抓住反封建伦常的大题目。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向来缺少一种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平等的道德,道德  评价的价值标准也是随着被评价对象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而加以相当程度的伸缩的,没有平等可言。对此, 鲁迅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

(2)解剖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以家族制为本位的伦理中心主义文化对人们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严重的束缚 作用。鲁迅指出, 以差等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形态中,必然产生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性的奴隶主 义。

(3)批判封建孝道观念。鲁迅首先从“父子 ”关系入手,分析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的“孝道 ”。他认为 “孝道”是一种以长者为本位的“古传的谬误思想”。

(4)批判封建“女德”。所谓的“女德 ”实际上仅仅是对于女性的“苛酷”。鲁迅认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 切强加于女性的、要求女性单方面遵循的道德规范,都是极不人道的,这正是中国伦理文化畸形的体现。

(5)新伦理道德观的提倡。鲁迅倡导新型的“爱”的道德,具体为:理解、指导、解放。

10、鲁迅早期对文艺本质的认识。P135-137

答:在“五四”以前,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意到了文艺的社会功利性,看到了文艺能改变人的精神。

(2)认识到了文艺的愉悦作用

(3)看到了文艺区别于科学的独特性

鲁迅这时期对文艺本质的认识出现了矛盾现象,一方面他肯定了文艺的社会功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的 目的只在于“兴感怡悦 ”,与国家存亡“无所系属 ”。总之,鲁迅在“五四 ”以前对文艺本质的论述,基 本上还是零散的,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考场门口速背4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考场门口速背3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考场门口速背2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考场门口速背1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密训3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密训2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密训1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5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4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3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2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填空题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单项选择题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双项选择题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论述题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简答题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8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7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6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5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4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3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2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题1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0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9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8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7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6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5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4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3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2 ☆ 鲁迅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9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8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7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6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5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4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3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2 ☆ 鲁迅研究(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