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鲁迅认为,对待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 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 以积极的态度去占有、挑选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 文化。 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贯穿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 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
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鲁迅认为西方强盛之根本在于人自身,在人自身精神 文明的高度发达;至于物质文明和民主制度等等,都是在人自身精神文明发达的基础上才得以 产生的。 鲁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 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改革。 与主导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相联系,鲁迅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 思考了“改革国民性 ”这一历史命题。
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性眼光:在鲁迅的文化态度中,他对文化发展始终坚持采用“全 局性 ”眼光,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 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鲁迅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他所取得的诸 多文化业绩,在较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他的这种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
第二节 鲁迅的人格魅力
鲁迅成为文化伟人的客观条件:时代的机遇(主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革命)是决定性因素,同样作为重要因素之一的,是个人的天 才条件。
鲁迅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 ”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同时拥有旧学的根柢和新学的根柢; 具备了深厚的中西文化的素养;卓越的文化识见,正因为他对“ 中国传统文化 ”和“活着的传 统文化 ”有着超出同时代人的深刻的认识,才使他取得了超越时人的文化业绩。
鲁迅超常的“热情和性格 ”集中体现为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鲁迅的韧性战 斗精神有多种表现形态,但最富有特色的是他那敢于在无路之中寻找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 还体现在他的奋斗中总是包含着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至于鲁迅的雄伟人格,基本可用毛泽 东的一句话来概括,即“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
鲁迅思维的特点:第一,“鲁迅式思维 ”的特点首先体现为思维的开放性;第二,“鲁迅式 思维 ”的特点最主要的是体现为思维的反叛性;第三,“鲁迅式思维 ”的特点还表现为在思维中 采用简括、明快的判断方式;第四,在鲁迅的思维过程中,还常常采用一种由果溯因的反向分 析方法。构成鲁迅人格魅力的主要方面
第三节 鲁迅的当代意义
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鲁迅的真正意义、鲁迅遗产的真正价值,正越来越深刻地为人 们所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之为革命家,不同于人们通常所理解 的从事革命理论的研究、阐述或从事实际的革命运动的那些所谓的政治革命家,而是一个致力 于文化战线上的斗争的“文化革命家 ”。鲁迅之为思想家,执着于现实人生,注重于对社会的文 明批判,注重于对伦理道德的探索,而这一切正体现出一个文化思想家的特点。至于文学,鲁 迅更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造的价值并非止于文学自身领域,鲁迅从根本上就是 带着一种鲜明的文化目的去从事文学活动的。
鲁迅精神和思想对当代的启迪意义:由于我们现在正处于与五四时期相类似的文化变革的 历史性转折时期,因此我们也面临着与五四时期相类似的历史任务。鲁迅对民族文化的反省和 思考,几乎涉及了中国精神文化的一切领域,这种反思和思考为今天的文化革新提供了许多有 益的可供借鉴的。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韧性的战斗精神,也是鲁迅精神 的重要方面。鲁迅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还包括诸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硬骨头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严于解剖自己往往甚于解剖别人的与民族共忏悔的自我 批评精神,时时想到中国、想到中国未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