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二者关系的特性。
(1)语言符号的“能指”是指能够表示某种意义的物质实体,即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指“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一-语音 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二者
不可分割。
(2)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但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则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所以原则上又是有理据的。
(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改变“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特定关联,否则语言就会丧失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4)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可变性,这种关联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1949年解放前后,“太太” 改称“爱人”。
谈谈什么是“语言混合”。
语言混合是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典型的是洋泾浜语和克里奧尔语。
谈谈什么是“语言转用”以及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1)语言转用的定义:指的是在民族接触和融合过程中-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旗语言而换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称为语言替换。语言转用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在语言转用过程中,哪-种语言在竞争中获胜而取代对方,是由相关社会因素决定的。语言转用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种语言的主要方式。
(2)语言转用的条件:语言转用与民旗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的过程,征服者往往会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但民族融合也可以不依靠强制的手段而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语言的转用也可以自然地发生。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旗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可能发生。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夫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3)“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 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
举例说明句法手段有哪几种类型?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各个小类内部也有- -些不同的表现。虚词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者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形式。 语调是通过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 -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 -定的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简述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答:“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不- -致;同- 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
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语言发展演变主要由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 -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的实际工具,语言必须是稳固的,突然改变就会妨碍交际;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要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又不能不变。这样,语言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不- -致;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