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00 、 【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彝语、景颇语】都属于汉藏语系; 【泰米尔语、波斯语、俄语、波兰语、英语、德语、荷兰 语、丹麦语、瑞典语、法 语、意大利语】都属于印欧语系。P259-260
101、社会方言最典型的是【行话】,如动过手、包浆、红案、白案、码洋、呆账、体检、休克、经销、批发、零售。P260
102、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形式叫做【 通 用语 】。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语、官话】就是当时的人们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 【 共同 语 】是社会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 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 P261
103 、 【伦敦方言在内的南部方言】作为英国民族共同语出于经济上的原因。 【意大利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出于文化上的原 因。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由政治上的原因决定。 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官方语 言或国语】,如中国的汉语,加拿大有英语和法语,新加坡有英语、华语(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 罗曼希语。P262
104、语言成分的借用中最常见的、最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狭义或典型的【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比如汉语中的“吉 普、沙发、尼龙、雷达、扑克、逻辑、巧克力、高尔夫”等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 新词,把外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 保持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P263-264
105、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起,在社会交往需求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双语现象】 。P264
106、我 国【回族】逐渐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都转用了汉语,以至最后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民族语言。 P265
107 、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P266
108、语言混合的交际形式: 【洋泾浜语】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克 里
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P266-268
109 、我国唯一的官方语言即国语是【汉语】。P271
110 、狭义的思维指【思考】,广义的思维包括【思考和思想】。P280
111 、狭义的感性思维是【直观思维 】。人们常说的思维活动主要指【理性思维】 。P280-281
112、认为思维决定语言,即思维方式决定语言形式,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维果茨基】。P282
113 、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 P287-290
(1)【非自控阶段】是指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属于“语言前阶段”。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
(2)【咿呀学语阶段】是指孩子6个月到1岁左右。属于“语言前阶段”。能分辨主要元音和辅音。
(3)【单词句阶段】是指儿童1岁到1岁半左右。进入此阶段的标志是幼儿可说出单词,且不同环境的儿童会说出不同语言的单词。幼
儿产生了最早的语言能力。
(4)【 双词阶段】大概开始于儿童1岁半到2岁多。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5)儿童2岁或2岁半以后开始进入多个实词相互连接的【 简单 句阶段 】。能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6)5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能够正确使用虚词和形态变化,进入【 复杂句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除了在语汇量上还有 一些差别外,已经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114 、【天赋说】以乔姆斯基的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假设为基础。【 认知说 】建立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基础上。P292
115、第一语言学习的特点是【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各种语言能力、注重提高文化和文明素质】。第二语言学习又叫外语 学习,包括【外族语言学习、双语地区语言教学与学习、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学习】 。P293-295
116 、中介语在学习的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后面这一阶段称做【外语学习的高原期】 。P297
117、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有: 【翻译法、规则法 】适用于年龄较大,语法理解力较强,学习外语语音比较困难,不要求达到较高听说水 平的外语学习者; 【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适用于年龄较小,文化程度稍低,对接受语言知识有困难或对语言分析不感兴趣的外 语学习者; 【对比法、强化法、沉浸法】 。P297-298
118、文学写作的修辞格中,【比喻、借 代、比拟、夸张、双关】侧重于语句意义,【对偶、排比、反复、回环】侧重于语句形式。P306
119 、【比喻】就是打比方,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做比喻的事物。比 喻分为:【 明 喻 】用“像、如、仿佛”连接本体和喻体,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用“是、变成”连接本体 和喻体,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借喻】不出现本体和连接词而只出现喻体,如:落水狗。P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