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举例说明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些小类。
(1)根据主谓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就是句子的句型类。因此最主要的句型大类就是分成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两大类。举例略。
(2)具有主谓词组形式的句子就是主谓句,下 面又可以分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不具有主谓形式但又可以补出省略成分构成主谓句的是不完全主谓句,不具有主谓形式又不能或不需要补出省略成分的是非主谓句。举例略。
(3)动词谓语句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它还可以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例如,可以先分成无宾语句、带宾语句;带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谓词宾语句和带体词宾语句;带体词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单宾语句和带双宾语句。
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方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第二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任何一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对于一个语言社团的具体成员来说,口语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例如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和书面语。
(2)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方面,书面语不能记录或完全记录伴随口语的人的表情和体态等,例如在剧本中,常用括号加注说话者说话时的表情、体态等。另一方面,书面语有自己的功用和适用范围,有时只掌握书面语也能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例如有的学过英语的人,很少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但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献获得有用的信息。
(3)书面语和口语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在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上是基本--致的,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它最终还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例如“五四”时期发生了著名的白话文运动,汉语书面语由文言文转变为现代白话文。
举例说明同音词和同形词的关系。
(1)语音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词叫作同音词,语形相同的词叫作同形词。
(2)同音同形,即是同音词,也是同形词,如普通话(- -朵)花和花(钱)。
(3) 音同形不同,只是同音词,不是同形词,如英语right (正确)和write (写)。
(4)形同音不同,只是同形词,不是同音词,例如普通话的好hao三声和四声。
“船来了”这一表述中的“船”,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指渡轮、帆船、游艇等各种类型的船,但“船”的词义却是“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说明其中的道理。
(1)词义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船的词义“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是渡轮、帆船、游艇等种种类型的船的共同具有的特征,也是船这个词在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意义。
(2)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在特定的语境下,人们可以用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词来指称个别的对象,如船来了中的船在具体语境下可以指渡轮、帆船、游艇等,离开特定的.语境,其所指对象就难以确定了。
(3)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正是由于词义是概括的,人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词语去指称它们。
举例说明语言特点对文字特点的影响。
答:语言特点对文字特点的影响: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有--定影响,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与语言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例如,古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书写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在原有辅音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从而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音位文字。
(2)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不能绝对化,因为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的实例并不少见,例如1928年土耳其政府下令废弃原来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
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
(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举例说明近义词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有些近义词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所指范围并不完全重合;有些近义词概括反映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却有所不同。近义词在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语的搭配习惯,使近义词在用法上往往有所不同。
(2)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如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或形象色彩不同。近义词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上的差异会影响这些词的使用范围,使它们各有自己的运用领域。
结合实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其对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可变性的影响。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其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这种任意性是针对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
语言符号的语言开工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汉语的书叫shu英语的书叫book,这没有什么不理据可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所以原则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凳为什么叫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一一个单纯的初始语言符号,可是长凳为什么叫长凳就不完全是任意的。
(2)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是无法随意改变的,社会的约定俗成俗成决定语言符号对使用者而言必须具有强制性。在同一社会和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二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具有强制性,符号的音和义都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语言,互相就听不懂了,语言也就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汉语人车我等基本的音义结合,社会约定俗成之后,是不能朝令夕改,由个人随意变更的。
(3)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音没有必须的联系,所以音和义之间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往是缓慢的,而--般不可能是突然的,否则也会影响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例如汉语中脸原指两颊的上部,后来指整个面部,人的脸没有变,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任意性,这样的变化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