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7

2024-09-10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9073

【自考课程名称】唐诗研究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六节   王沂孙

一、文学常识:

1、王沂孙,有碧山之号。著有《  花外集》,陈廷焯以清真词法之密、白石词格之高、碧山词味之厚并称为“词坛三绝 ”。

2、存词 50 余首,今人吴则虞、詹安泰各有《花外集笺注》。

二、赏析:王沂孙 —— 01《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主题:借秋蝉表现故国沧桑之感。

2、艺术特色——以典故表达感情:

(1)此词在两个典故中寄寓思想和感情:

①其一是齐后忿而自杀后,尸变为蝉,由此带出一个情感故事;

②其二是魏明帝拆迁托承露盘的铜人,铜人眼中流泪,由此带出一种故国情结。

③两个典故,齐后化蝉是情感引线,奠定全词凄清怨忿的情感基调,铜仙铅泪是 情感的结穴点。

(2)故国沧桑之感借一秋蝉而婉转道出,其用心之深细与不黏不脱之写法,殊见其不凡笔力。

二、赏析: 王沂孙 —— 02 《眉妩》(渐新痕悬柳)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主题:王沂孙的咏物词郁伊善感,往往别有所指。这首词有很深的的君国之 忧。

2、艺术特色—— 寄托内涵:

(1)上片主要描摹新月。

①   起三句以“渐 ”字领起,先状其形,后写其色,还足题面。

②“画眉 ”两句实写新月,绾合传说,带出离恨,是虽有团圆意,但终究是一新 月而已。

(2)下片明显转出托意。

①过片将笔纵开,从大处落墨,玉斧难补金镜,显然含有金瓯尚缺、河山难整之意。

②煞末意又转沉,盖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物既恒古如此,人事岂能随便如愿呢?

第十七节   张炎

一、文学常识:

1、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2、著有《词源》二卷,《词源》《评本朝乐章》《词论》都是宋代词论方面的著作。

3、词集名《  山中白云词》,一名《  玉田词》,存词 300 首。

清初浙西词派兴起,玉田与白石俱受尊崇,当时词坛曾有“家白石而户玉田 ”之 盛,有张孤雁、张春水等雅号。

二、赏析:张炎 ——01《解连环》(楚江空晚)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主题:题名孤雁,作者意不在雁,而在雁之“孤 ”上,以此绾合自己孤处飘 泊、沦落潦倒的身世之感。

2、艺术特色—— 孤雁的“孤 ”:

(1)意不在雁,而在雁之“孤 ”上,以此绾合自己孤处飘泊、沦落潦倒的身世 之感。

(2)“孤 ”字为一篇之魂。起句侧入,写楚江空晚空阔之境,但意在衬托离群惊散之雁之孤。“怅 ”、“恍 然 ”描摹孤雁心理,细致入微。“ 自顾影 ”三句,写恍然惊散后的情境,亦是往“孤 ”上用力。“写不成书 ”二句,状雁孤之形。雁成群方成字,如今离群万里,孤处空中,自 是只有“一点 ”。巧以“一点 ”形容孤雁,又缀以“相思 ”二字,为以下由雁及 人暗作铺垫。歇拍三句,用苏武史事,说孤雁耽搁了传书,不免愧对了故人的托付。 意思至此略微宕开,但随即利用上下分片收束住,张弛有度。

二、赏析:张炎 —— 02 《高阳台》(接叶巢莺)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主题:作于南宋灭亡以后,作者借暗淡的暮春景象表现其落寞怅惘的心态。

2、艺术特色—— 词人形象:

(1)上阕写暮春,以景带情。先是扫描式写景,从岸边密叶巢莺写到湖面微波卷絮,最后定格在日暮时分的 断桥归船。暮春的景象略加勾勒,便呈现在读者眼前。

(2)下阕由渲染暮春之景提升为对社会人生的盛衰之感,意思在承接中有变化。 (3)词人形象: “掩重门 ”“莫开帘 ”和两个“怕“字,将一个在经受了亡国  之痛后自我封闭而性格软弱感伤的词人形象勾画得形神逼真。


第十八节    蒋捷

一、文学常识:

1、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灭亡后,不受元朝官职,隐居太湖竹山,称竹 山先生。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词坛的“宋末四大家 ”。

2、著有《竹山词》一卷,存词 90 余首。刘熙载《艺概》更誉之为“长短句之长城 ”。

二、赏析:蒋捷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主题:前期逍遥,后期流浪。这首词是对自己一生生活和心境的总结(亡国 )。

2、艺术特色—— 以“听雨 ”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1)全词以“听雨 ”这一细节为核心,贯穿其人生的三个阶段。

(2)三个阶段的年龄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便不同。 年少轻狂,中年经历亡国,晚年或有万念俱灰之心。

少年的听雨为歌楼罗帐增添情趣,中年的听雨为客舟漂泊增添忧患, 晚年的听雨则为僧庐前的老翁增添一种旷达和自然的意味。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7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6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5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4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3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2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南宋名家词1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10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9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8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7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6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5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4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3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2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北宋名家词1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8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7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6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5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4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3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2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唐五代名家词1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第四五章重点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第三章重点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第一二章重点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2 ☆ 唐诗研究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