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编 词学论略
第一章 词名释例【 常考选择填空题】
1、诗与词是古代韵文的两种重要体式。唐诗宋词均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王 国维《宋元戏曲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词是一种文体 ,而词学则是关于词的专门之学。作为一种介于诗与曲之间的 文体 ,“词”这一名称是直到北宋中叶才逐步稳定下来的。
一、曲子
1、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 ,是以音乐为本体的。依据音乐性而定名为曲子或相近的曲子词、曲、歌曲等名称,体现出词与音 乐的紧密关系。
2、“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高频选择】一些词集也以曲子为名,如《云谣集杂曲子》、姜夔 kuí的《白石道人歌曲》、柳 永《乐章集续添曲子》。
3、五代和凝因为擅长作词而被称为“ 曲子相公 ”。北宋最早的一部词话也就叫 做《时贤本事曲子集》。
二、 长短句
1、中唐至五代时期的长短句是指的诗歌 ,而宋朝流行的长短句则是词体。长短句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错综而已 ,长不过七言 ,短不过五言。
2、长短句最初似乎是由苏轼在《与蔡景繁书》中提出的说法。【高频考点】从一种文体的标准形态来看 ,长短句仍可视作为词的主要句式特点。“ 长短句”之称实际上标志着词已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 ,是以词的语言 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特点。北宋时期的词人对词的关注已悄然从音乐而向文学方面过渡了。 南宋词话中 ,“长短句”作为词体的名称已经相当广泛地被运用。
三、 诗馀
1、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 ,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诗馀则是就词与诗的关 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就已出现了。【高频选择】
2、“诗馀”的四种解释:
(1)以余力做余事 ,表现对词体价值的轻视之意。
(2)作诗歌的支流、余脉解 ,视词为诗歌之剩义 ,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实际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俞彦认为“诗亡然后词作 ,故曰馀 也。”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 词之情、文、节奏 ,并皆有馀于诗 ,故曰‘诗馀’。”
(4)为诗的声音之馀 ,而非体制之馀。(从音乐角度看:和声、泛声、虚声、散 声)
四、 倚声
在各种名称之中 ,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1、倚声的概念与古代乐府诗的创作模式有关。
2、“倚声 ”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出现 ,但与后来词体关系不大 ,只是一种创作 方式。
(1)倚声的主要意思是根据词牌的音乐特性和格律来填词 ,重点强调音乐的本 体地位。
(2)倚声也应有配乐制腔的含义。
(3)倚声的称呼与负责演唱的歌妓也有某种关系 ,词写就后一般是需要歌妓来 演唱。
(4)倚声的潜在意思还有部分要落实到“填词”上来。强调一种创作方式。
第二章 词的起源
关于词的五种起源说【高频重点必会简答】
一、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 ,为尊词体 ,主张诗词同源。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主张以诗为词。
二、词源《诗经》说: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惟一依据,主张词源于《诗经》。
三、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为标志 ,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碧鸡漫志》、朱熹、胡仔、任二北持这种说法。
四、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中心 ,认为词起源于六朝 ,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五、六朝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本色风格而溯源至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