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
【关于作品的赏析——创作主题和艺术特色常考简答论述,文学常识只考选择、 填空】
第一节 李隆基
一、文学常识
1、李隆基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史称唐明皇 ,庙号玄宗。
2、博擅才艺 ,诗文、书法皆有较高造诣。提倡尊古崇经 ,恶华好朴 , 对盛唐诗歌的繁荣兴盛有倡导之功。其词今仅存《好时光》一首。
二、赏析:李隆基——《好时光》
1、《好时光》为李隆基自度曲 ,取结句“莫负好时光”后三字为调名。主题是劝女及时嫁夫 ,共享青春年华。【1607 填空】
2、表现女性之美的艺术手法:
①上阕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 ,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 ,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接下来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青春可人的女性形 象。
②下阕转入议论。盖此女子因自恃其过人之美艳 ,—般男子难入其眼。但真情可贵,青春短暂,故词人郑重劝告:美貌不可恃,青春都一晌,如遇有情 郎 ,不妨付衷肠。
第二节 李白
一、文学常识:【常考选择题、填空】
1、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2、杜甫评李白“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3、在唐代以诗著称。作词不多 ,相传为李白所作词共 18 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萧声咽)两首最为著名 ,被宋代黄 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高频】
二、赏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一)创作主题:这是一首写游子羁旅之感的词。
(二)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起二句写在驿楼所见景色 ,视点由近到远 ,极有层次烟雾织就的平林,平林背后的寒山,以及让人伤感的碧色。既描绘自然山色,又融入了驿人的情 感。
2、写景远近的变化:由远及近 ,先写夜幕降临 ,再写游子愁思。
3、倒叙句法:上阕采用倒叙法,最后聚焦在游子身上,贯串下阕。人鸟对比,衬托游子的孤 独。
4、语言精确 ,富有表现力。俞陛云点评“苍茫高浑”。用“平”形容“林 ”——意境阔大;用“伤心”寒山之“碧 ”——无知之物 情绪化
三、赏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创作主题:明写闺情(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暗发幽思(千万人的命运)。
(二)写作特色:【重点大题】
1、对比的写作手法:梦中之情与眼前之境的对比 ,把乐游原上士女游赏之乐与咸阳古道的音尘 杳绝对照起来 ,通过对环境气氛冷热的对比描写 ,凸显词中主人公的凄绝之情。以“咽”字定下基调。以秦娥梦断 ,喻示梦境无法改变自身所面临的现实。 以明月和箫声反映离乡人的凄苦心境。
2、分析“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的写作特色:这两句痛极而返 ,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 ,把秦娥一人一时之所感,骤然扩展到千秋万世众人之命运。王国维评此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3、总结:全词感情悲壮 ,顿挫有致 ,含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是吊古伤今的典范 之作。
第三节 张志和
一、文学常识:【常考选择题、填空】
1、张志和 ,生年不详。婺州金华人。隐居越州会稽多年 ,词仅存《渔歌子》五 首。
2、张志和《渔歌子》(别名《渔父》)词为与颜真卿等唱和之作,后流传传日本, 遂开日本国填词风气之先。
二、赏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创作主旨:作者选择暮春时节桃花水涨、鳜鱼肥美的江南水乡的特殊风物,描绘 了一幅春江垂钓图,将画意、诗情、人物融为一体,色调鲜明,寄寓了自己的隐 逸之怀。词中的渔父 ,实是遁迹江湖的作者自况。
第四节 刘禹锡
一、文学常识:【常考选择题、填空】
1 、刘禹锡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世称刘宾客。
2、晚年有“诗豪”之称 ,诗与白居易齐名 ,并称“刘白”。
3、在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时,开始向民间新声学习,写作了《竹枝词》《浪 淘沙》之词。【中唐的刘禹锡和白居易都留意民间歌曲,彼此倚声填词,互相切磋,由此“以 开晚唐、五代之盛”。】
二、赏析: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一)创作背景:
1、据词调下小序:“和乐天春词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文学史上倚声填词的最早记录。【高频选择】
2、本词因起句“春去也”三字 ,又称《春去也曲》。是作者于开成三年(838)分司东都(洛阳),病中与诗友白居易酬唱之 作。
(二)创作主题及写作特色:
1、拟人手法:笔法独特 ,不从送春人着想 ,而是以拟人手法 ,说匆匆欲归的春 天向爱春惜春的人殷勤致意和依依不舍 ,写春之多情 ,别饶风趣。。
2、构思精巧自然 ,语言形象贴切:起句写春临走谢洛城人已被拟人化;接着具体描写弱柳举袂 ,丛兰泣泪 ,极为 生动;最后以女子含颦独坐自然收束 ,使柳兰与含嚬的女子相应 ,心物交融 ,韵味深 长。况周颐《蕙风词话》评论此词“流丽之笔 ,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第五节 白居易
一、文学常识:【常考选择题、填空】
1、 白居易 ,字乐天 ,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2、以诗著称。早年与元稹齐名 ,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齐名 ,称“刘白”。
2、是唐代写词较多、成就较高的一位词人 ,注意向民间新声学习 ,旧曲翻新,创作新词,对唐代文人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他代表作:《长相思》(汴水流)
二、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忆、江南忆)
(一)创作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曾漫游江南,其后又在苏、杭等地任职,故晚年对苏、杭风情别具 情愫。此三首词时作者闲居洛阳 ,主要是对在苏州、杭州任职时的回忆和思念。
(二)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1507 论述题】
1、《忆江南》三首是一组专咏江南的词 ,第一首泛忆江南 ,兼含苏杭,以“江南好”三字总绾三章。“ 旧曾谙”三字是点睛之笔,引出二、三首之“忆”字。第一首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旖旎春色。
2、第二、三首分咏杭州、苏州 ,均由首章结句“能不忆江南”引出。分别选择了杭州的寻桂、看潮和苏州的饮酒、观舞为描写对象 ,各有侧 重地展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画面,并以感叹作结,表露其身在洛阳、神驰江南的 无限深情。
3、三章之间 ,首尾各具 ,互有照应 ,脉络贯通 ,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