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节 朱敦儒
一、文学常识:
1、朱敦儒,字希真,河南洛阳人。词集《太平樵唱》和《樵歌》, 《樵歌》体,又称"朱希真体",指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
3、因其词自成一家,故名曰"樵歌体"。 以清隽婉丽、流畅谐缓为基本特色。 二、赏析:朱敦儒 ——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此词写他登上金陵城楼、极目远眺后的所见所闻,带有很鲜明的时代烙印。 (忧国忧民词,时代感)
2、上片写登楼所见,景中含情。三种景象都开阔远大,但同时也呈现出秋天特有的衰飒之气,暗示出山河破碎、 国运萧条的感伤气象。
3、下片写登楼所思,壮阔景象、深沉苍茫;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亲赴前线,杀 敌建功的愿望。
第二节 李清照
一、文学常识: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集名《 漱玉词》,
2、词学评论《词论》,历评盛唐至北宋诸公歌词,是李清照的一篇重要词学批评 文章,创词“别是一家 ”之说。
3、词别树一帜,号“易安体 ”,被后人誉为婉约之宗。
二、赏析:李清照 —— 01《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这首词副题“记梦 ”,整篇都是描写梦境。叙写的是她晚年的特殊心境。
2、通过立体梦境表现豪放高迈的风格:梦境丰富绮丽,既有梦中的视听感受,又有联想与遐想。选择雄浑阔大的意 境。上片在天帝的问话中收束,下片从与天帝的回答中叙说自己的愿望。
二、赏析:李清照 —— 0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创作主题:这首词写怜花惜春的心情,但构思新颖。
(二)艺术特色—— 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1507 简答题】
1、词人与侍女,一有情而敏微,一无意而粗心,一问一答,尽见两人个性之不 同。
2、侍女或许只是看到了海棠的外形变化不大,而未留意于叶长花消,故答得极 随意,而词人不必亲眼见过,即知雨必然催肥了枝叶,风必然吹折了花瓣,读者于 此不能不佩服词人平时观察之细致。因风雨交至而触发愁思,又因愁思而借酒消愁。一觉醒来,酒意尚存,然 思绪已转清晰。故“试问卷帘人 ”。起二句,天气、心情均不佳;“试问 ”是明知 故问;“却道 ”是出乎意外;“应是 ”即纠正。
二、赏析:李清照 —— 03《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本词抒发复杂的离愁,也就是是爱情的忧患感、失落感。 2、如何表达出李清照复杂的心情:
(1)上片从自我写起,写居室的冷清无序、 自己的慵懒动作及无聊心情,写尽 生活之无趣。
(2)“生怕闲愁暗恨 ”,意味着难言之隐(与赵明诚感情有问题);歇拍以排除法 说明受折磨的原因。
(3)下片写爱难留,换头四句由上片的闲愁暗恨演变为一种心理的绝望; 用陈皇后的典故自喻,希望赵明诚能够回心转意,后来似乎意识到赵对她再难有思念,将李清照的心理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二、赏析:李清照 —— 0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这是一首别后相思(离人相思)之作。上阕写女子从白天到夜晚的所作所见所思。点明时令:清秋时节;荷花褪去鲜 润的红色,开始无声凋零,只剩余香漂浮,竹林带上清秋含义。下阕换头写眼前 即见之景。
2、分析名句“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
(1)虽然脱胎于范仲淹句子,但语言更显工致,而且能写出一种曲折起伏的韵 味。
(2)易安词在直白中见曲意,在朴素中显韵致的创作特点。
(3)花自飘零水自流,它并不能理解词人的相思离愁。室内室外都是相思,才会有“此情无计可消除“ 的感叹和 ”又上心头 ” 的无奈。
二、赏析:李清照 —— 0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这是一首重阳怀人之词,在当世即声名卓著。
2、分析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与菊花做了直接的情感联络,此三句之妙实含诸多原因。
①是以人比花,取喻新奇。
②是所取喻体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
③是菊花素以品性幽雅高洁著称,此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外。
④是三句之中,意思层转层深。
⑤是这三句所写的景物和感情与前面的描写是自然一致的,因而整体结构比较浑 成。
⑥是这三句因为是女性声口,才显得婉转动人。
二、赏析:李清照 —— 06《永遇乐》(落日熔金)
(一)创作主题:
1、思想内容:这首词通过对比,描写了今昔元宵节的不同情形和心态,反映了 李清照晚境的凄凉,寄托了国破家亡的悲情。
(二)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1、上片叙写当前之临安,下片由今追昔。对比汴京元宵节今昔的不同和心态, 反映晚景凄凉,国破家亡之悲情。上片写现在临安,景色明丽,心情截然谢绝“酒朋诗侣 ”正缘于此。过片6 句由今追忆汴京元宵:透露出李清照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昌盛时,有余暇,盛装游。如今衰老,怕人见,又希望感受欢欣;
2、多用俗语,传达出一个青春女子的轻松悠闲心理,折回现实,当年的少女变 成了现在憔悴不堪的老妇。
3、语言用明白的文学语言和流畅的音律并化俗为雅,婉约而不绮靡,并有家国 兴亡的凄婉悲怆,这在对比中也显而易见。
二、赏析:第二节 李清照 —— 07《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背景:此词描写双溪暮春景象,可能此时词人正寓居金华,五月易安即启程 回临安,次年元宵即作《永遇乐》(落日熔金)以自叙其苦楚,两词情韵略似, 可合并参看。
2、艺术特点:
(1)由写景到梳妆再到表达心情是其大体模式:上片写景,歇拍揭示题旨,而“欲语泪先流 ”的情形恰切而形象。下片自然寻求泛舟排遣而作罢,进一步强化了愁之难以摆脱,但与愁长、多、 广、细等不同,而是从质量入手 —— 舟载不动愁,取喻极为新颖。
(2)语言相互自然,接近口语。又用“ 闻说 ”、“也拟 ”、“只恐 ”等虚词盘桓其中,造成曲折传神的艺术效 果。
二、赏析:李清照 —— 08《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创作主题:
1、这首词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极写晚景的凄凉,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之作。
(二)艺术特色:
1、写情特点 —— 借秋景以渲染离情
(1)上阕在写景中收束。开头十四个叠字包含着动作的恍惚、环境的寂寞、心 境的悲凉三层递进的意境,细致地描写出愁绪生发的心理过程。
(2)下阕写景,时间上延续。词人冷对落花,心境有所变化。生命和时间的恐惧感,凄惨、伤心、憔悴、孤独等种种思绪。
2、声调特点:【1904/1410/1501 简答题】
(1)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加倍衬写自己的感情。
(2)舌音、齿音交相重叠。形象而准确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迷茫。
(3)敢押险韵,用得自如贴切。
舌声的有 15 字,如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
齿声的有 42 字,如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等。
(4)这首词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极写晚景的凄凉,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