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七节 晁补之
一、文学常识:
1、晁补之,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人。曾作《评本朝乐章》,历评柳永、欧阳修、苏轼、 黄庭坚、晏殊、张先、秦观七家词。
二、赏析:晁补之——《摸鱼儿》(买陂塘)
(一)创作主题:全面细致地叙写出仕途遭坎坷之后的退隐心态。
(二)艺术特色:
1、上片写景,极言隐居之乐:池塘杨柳,鸥鹭来聚,月下起舞,酒尽不归—— 自由惬意;
第十八节 周邦彦
一、文学常识:
1、周邦彦,字美成, 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提举大晟 shèng 府。集名《清真集》,一名《 片玉词》,王国维说他“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周济《宋四家词选》以清真词为“浑化 ” 极境。被近代陈廷焯称为“词坛三绝 ”的是清真词法之密、白石词格之高、碧山词味之 厚。【1601 多选】
二、赏析:周邦彦—01《瑞龙吟》(章台路)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全词分三叠,前两叠字数、音韵完全相同。
2、上阕以“章台路 ”起笔,隐约逗出情事。中片由春景折回。“黯凝伫 ”三字用情颇深,但词人并未乘笔而写凝仁之思,而是再以“ 因念 ”二字顿挫,使词饶有沉郁之致,追忆之心由此拈出。换头 取譬更明显。
3、煞拍两句以景结情。
二、赏析:周邦彦—02《满庭芳》(风老莺雏)
(一)创作主题:表达抒羁旅之愁。
(二)艺术特点 —— 写景特点:
1、上片写江南(南京)初夏景色。
(1)上片写江南(南京)初夏景色,极饶江南意趣。
(2)写景特点一是多写静景,“人静 ”为点睛之笔,因为是静中观景,所以作者 摹写天气时令,捕捉乌鸢动态,才能体物入微,传达词人幽细之心思。
(3)写景二是苦乐对照,矛盾心理,苦乐顿挫。既写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嘉树清圆、乌鸢自乐、小桥流水之赏心悦目, 也写黄芦苦竹等让人苦闷愁思之景,以苦乐参差形容矛盾心态。
(4)但歇拍露出本相,因追慕乐天而拟泛舟九江,零落之感胜出怡人之景。
2、下片抒情,直抒胸臆,由景及人;语言借鉴前人能浑化,语虽宛转,意实沉重,潇闲中有隐痛。年年像燕子漂流寄居,借酒浇愁又不堪歌乐,只能借口酒醉准备睡下 词汇、意境上化用杜甫、白居易都“浑然天成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以周、辛、吴、王为4 领袖,而以“浑化 ”之清真 词为极则。
二、赏析:周邦彦—03《苏幕遮》(燎沉香)
(一)创作主题:此词写思乡之情,此词的核心意象是荷花,相思之情因荷花而 起,最后又梦入芙蓉浦,在虚实两种荷花之间,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艺术特色:
1、上阕意在落笔荷花,下阕直揭思乡之情。
2、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 此词写思乡之情。歇拍三句是写荷花的名句,《人间词话》认为“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写足荷花的神韵。然此三句亦自 有层次,
①第一句是客观描写,写荷叶因初阳洒照而宿雨已干。
②接下“水面清圆 ”写雨后湖面清澈圆润,以此凸显“初阳 ”的时间特征。
③“一 一风荷举 ”是三句中最为生动别致者。
“一 一 ”极写雨后池荷满塘、荷花盛开之状,“举 ”字形象而有力感。 作者为写荷花,为荷花唤出乡情,构思真是煞费苦心。
二、赏析:周邦彦—04《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点:
1、创作背景与主题:60 岁重游荆南而作,别有韵味地抒发羁旅情。
2、艺术特点:
(1)上片写殊乡晚秋衰芜之景,景中寓羁旅之悲;以起句为基调,从室外的萧 索到室内无聊。下片抒思乡情:改用故人相望思念我;“渭水 ”化贾岛诗,暗指 汴京。
(2)此词写景沉郁苍凉,极有层次,化用典故、成语,也能以故为新, 自出境 界。
(3)虽是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但因为词人年届花甲,故其中渗入了很深的人 世沧桑之感,带有总结生平的意味。
二、赏析:周邦彦—05《少年游》(并刀如水)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 ”:
1、是一首艳词,但“别有一种姿态 ”,它叙事之清,写情之丽,描摹声口之婉, 都给人一种特别的韵味。
2、上片实写双方见面的情形,会面中的女子行为。起三句直入情境,意象精致并刀、吴盐、纤手、新橙四物合做一事,其美态 不难想见,亦可见主人之股勤,个中浓情蜜意不言而喻。接下三句写室内情形用 笔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功力自见。未写情爱二字,通过动作和环境,衬托出双 方对此次约会的珍惜。
3、下片写告别时的女子话语。“低声 ”温柔且依依;天晚、霜浓是挽留理由,实 情深;“不如休去 ”是愿望;尾句又追加理由。可见缠绵而大胆,会体谅又有主见。此词写男女之情,含蓄细腻,分寸把握得极好。
二、赏析:周邦彦—06《六丑》(正单衣试酒)
(一)创作主题:
1、以新调咏物,咏写蔷薇花。
2、这首《六丑》用了不少篇幅、不少细节去描写凋零的蔷薇花,但他的创作宗 旨或许在于借落花无根抒发自己的飘零之感,隐含着作者哀怨无端的身世之感。
(二)艺术特色:
1、上片写花谢情形:点醒主旨:羁旅作客、虚掷光阴。将花之零落与人之漂泊 打成一片,给人以浓重的沧桑之感。
2、下片写花谢后的人情物事:词人因惜春而惜花,因惜花而步入东园,环境描 写衬托了花谢后带给词人的心理感受。
二、赏析:周邦彦—07《兰陵王》(柳阴直)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此词被称为“渭城三叠 ”,是一首送别佳作,以“柳 ”起兴表达“ 留别 ”的主 题
2、分析主旨句:“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1)此词三片,除上片写及柳阴、柳丝、柳絮、柳条外,其余两片再无一字涉及“柳 ”意,所以此词实是以柳起兴,而非专门咏 柳。
(2)“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二句是一篇之主旨。 词人久客京城,淹留之感借登临之际和盘托出。“谁识 ”二字写尽淹留京华之苦。由个人之离别联想到众人之离别,境界得以 开阔。
(3)中片笔法收缩,回写自己的别情。下片情感凝聚、时间延续。
第十九节 曹组
一、文学常识:
1、曹组,字彦章,后改字元宠,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称组:“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 ”,“今少年不学柳耆卿, 则学曹元宠 ”。
2、其词以善谑著称,在北宋末年颇盛传。有《 箕颍集》。
二、赏析:曹组——《品令》(乍寂寞)
(一)创作主题及艺术特色:
1、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寂寞孤寒的人的种种感受,形成了一个感觉的复合体, 使他的心理状态演绎得颇具特点。
2、以谑词对抗雅词,遥接柳永一脉,形成了新的词学发展方向。
3、上片围绕“静 ”展开,写环境之幽静与清冷,主要写听觉之“静 ” 下片围绕室内室外对写,反映室内主人敏感多思。
4、作者将细微的听觉和朦胧的视觉对照写来,着力反映了一位寂寞人士的心理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