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部分 写作素材的积累
◆ 模块一 写作素材与素材积累
知识点一 素材的含义
素材 ,既指“为创作需要而收集的原始材料” ,还指在写作目标出现之前 ,作者生命际遇中的原始事件、事 实、表象以及知识、 日常经验等。
知识点二 素材积累在写作中的作用
( 1 )能够激活作者写作动机的心理机制
素材的积累能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 ,提高他的智力 ,激活产生写作动机的心理机制 ,使感知、情感、想象、 理解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进而产生写作动机。
( 2 )素材的积累过程促使写作“灵感”发生
“灵感”是直觉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由于无意识的加工而使认识产生某种飞跃 ,或者表现为对某一问 题的突然‘顿觉’ ,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想突然降临。”灵感的出现虽然是下意识的、非逻辑性、 突然爆发的 ,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 ,有它的机制和定势。
( 3 )是形成文章思想观点的物质基础
作品中的基本思想 ,应该是写作者凭借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对客观事物的独特发现。而只有对现实生活长期关 注和思索 ,在自觉的积累素材中融会、提炼 ,才可能出现思想结晶。从这个角度来说 ,素材积累的本质就是思想 储备。
知识点三 素材积累的特点
( 1 )自然性与持续性。
自然性是指人对素材的积累是按照大脑自身的生理法则储存。持续性是说这种积累的时间是漫长的 ,生命不 息 ,积累不止。
( 2 )系统性与独特性。
系统性是指积累的条理性和系列化。独特性是指作者建立的素材系统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职业色彩。
知识点四 素材积累的要求
( 1 )贵在“勤”字。“勤能补拙” ,优选材料 ,聚少成多 ,写文章才能“取精用宏” ,信手拈来。
( 2 )要丰富。无论从事哪一领域的写作 ,都不能仅从自己的职业、专业出发 ,而要着眼于社会人的存在状态。
( 3 )要与思考紧密结合。多深思 ,才能“熟虑”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产生独特的见解。
( 4 )要及时整理。整理过程也是消化理解、深化内涵、巩固记忆的过程 ,是衍生自我、拓展理解的创新过程。
◆ 模块二 写作素材的类型
知识点一 素材积累的内容
1、素材积累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
一是感性素材储备 ,即对客观现象、客观事实的积累。
二是知识素材 ,即对总结了前人实践经验著述的书本知识的积累。
三是思想观点素材 ,主要是对前人各阶段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汲取。 四是情感素材 ,即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感受的储备。
知识点二 三大类文体对写作素材积累的不同要求
1、文学写作
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影视文学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应注重对人、事、景物等素材的积累。 强调将广泛的收集与侧重观察相结合。①凡是有可能接触、了解的各种人 ,包括已经作古 ,见于文字记载或传闻 中的历史人物都要了解。②事 ,指各种各样的事件、事迹和事故。③景物 ,指各种风景和物体。
2、学术写作
是指发表哲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各种学术观点的论著 ,也包括宣传政治主张与社会思想的论文。要注重 对有关的现象、事实、实物、数据、文献等素材资料的积累。①现象素材 :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形态。如语言 现象、文学现象、历史现象、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心理现象、文化现象、自然现象等。②事实素材 :事实是客 观世界或社会实践中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情况。③实物素材 :实物资料是反映现象与事实的具体事件。④数据 素材 :数据是指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的一些数字 ,是各种计算、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数值。⑤文献素材 : 指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图书资料。
3、实用写作
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理公务或私事而使用的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以及个人应用文。应注 重对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情况、问题、事件、事实等素材的收集。①积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 论知识。②积累一定的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必要的专业知识 ,以及相关辅助性知识。③对本地区、 本系统、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有足够的了解。④对领导思路和观点的积累。
◆ 模块三 素材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知识点一 素材积累的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可分为无意识积累与有意识积累。
1、无意识“ 自动积累”
在生活中 ,人们没有明确写作目的 ,也不加任何努力 ,顺其自然获得生命经验感知。属于自动保存积累。
2、有意识“ 自觉积累”
是指在远期写作方向或近期具体写作目标的引导下主动获取材料。要从两方面重视(有意识的)经验积累 :
即直接经验材料和间接经验材料的获取。
3、二者转变
无意识“ 自动积累”并不会随着“ 自觉积累”的出现而消逝 ,两种素材积累形态在写作者那里始终并行不悖。 能够将“ 自动积累”向“ 自觉积累”转变 ,与其接受的职业目标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有鲜明职业角色意识和目标 追求的人 ,才会在许多情况下把无意的变为有意的。
知识点二 自觉积累素材的途径与方法
(一)观察。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实践活动 ,也是认识主体受已有知识与思维的影响 ,对客体的一种 有意识的、系统的直觉活动。是在社会实践中 ,得之于自己的亲见、亲闻、亲身体验以获得素材的一个途径。
2、观察的类别
( 1 )艺术观察。
是运用审美的眼光 ,去认识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以及景观等美的形象 ,以获取创作素材的一种感 知活动。
艺术观察与科学观察的主要区别有三点 :一是它注意对具体生动的形象、细节和特殊感觉体验的摄取。二是 观察中情感意志的悄然注入 ,在“情感化”的作用下 ,观察的结果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真实事实” ,而是在观察 者的心灵感受中发生了变异的“艺术真实”。三是观察中理性的控制会以创造更有价值、更美的东西为目的。
( 2 )科学观察。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 3 )实用观察。
是指一般人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 ,捕捉周围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
3、观察的实施
( 1 )艺术观察内容的实施 :①选取理想的观察视点和方法。②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③做好观察记录。
( 2 )科学观察内容的实施 :①选择观察对象。②确定观察内容。③选择观察方法。④观察实施。⑤整理观察资料。
( 二 )调查。
1、调查的类别
( 1 )社会调查和科学调查(按调查的目的分类)
社会调查是采用询问有关人物 ,或查阅书面材料 ,或察看现场 ,或取得物证等形式 ,了解具有社会意义的对 象。社会调查又包括基本情况调查、经验调查、问题调查、市场调查以及案件调查等。
科学调查一般也称科学考察 ,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周密、系统地了解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地貌勘察、 动植物普查、气象观察、地震监测、卫星检测等。
( 2 )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按调查对象覆盖的范围分类)
普通调查 ,即在一定范围里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 ,即解剖个别典型以了解一般情况。
抽样调查 ,即在一定调查范围内 ,从总体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样本以推测整体的情况。 重点调查 ,即在一定范围里选取重点样本为对象进行调查。
( 3 )统计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按调查的形式分类) 统计调查 ,是指收集各种统计资料以获得精确的数据。
问卷调查 ,是以卷面的形式提出所要调查的问题进行询问调查。 网络调查 ,是通过网络空间发放调查问卷 ,以获得相关数据。
2、调查的实施
( 1 )调查准备。
一是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二是准备好与调查相关的专门知识 ;三是做好相关工具的操作技术方面的准 备 ;四是做好心理准备 ;五是根据调查对象及目的确定调查方法 ;六是依据写作目标 ,制定周密的调查大纲。
( 2 )调查思路的形成。
( 3 )调查问题的提出。
( 4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由前言、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
调查问卷编写的原则 :必要性、客观性、可能性、适度性、具体性、单一性、准确性、简明性、非否定性。 调查问卷提问的方式 :封闭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 ,混合式提问。
( 5 )调查素材的记录。
一般而言 ,调查中主要记录以下方面材料 :基本观点 ,事件梗概 ,重要数据 ,典型事例 ,通篇话语的关键点 , 生动的细节和重要的原话。
( 三 )阅读集录。
1、阅读对象和阅读策略的选择
( 1 )阅读的分类
阅读分为“审美的读”和“理解的阅读”两大类。从阅读过程考察 ,可分为“浏览式”阅读、“分析式”阅
读、“研究性”阅读。
( 2 )阅读对象和阅读策略的选择
①阅读专业基础理论方面的教科书、本学科的经典名著、奠基性的著作、著名学者新出版的重要专著和重要 文章等。②与本专业、本课题相关的书籍、文章要有选择的阅读 ,以扩大素材积累的范围。③阅读中重视语言素 材的积累。汲取名家名篇的语言营养 ,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增强语言表现力。
2、阅读的要求
①阅读选择要合理。②读书难易要适当。③读书要与观察、社会调查相结合。④读书要与评价相结合。
3、阅读对象获取的渠道 :①图书馆文献查阅。②网络资源搜索。
4、阅读集录的方式 :①剪贴集录。②专题卡片集录。③图表演示集录。④网络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