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三部分 散文
◆ 模块一 散文文体概说
知识点一 散文的文体流变
1、散文的定义
( 1 )广义 :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 ,还包括通 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 2 )狭义 :专指文艺性散文 ,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 式。
总而言之 ,现代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短小优美 ,生动有趣。
2、散文的文体流变
( 1 )散文文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历史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言记事而出现的。先秦历史散文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
( 2 )与此发展稍晚的是先秦诸子散文。
从《论语》到《老子》的语录体散文 ,再到《孟子》、《庄子》等 ,散文文体渐次发展完备 ,文体丰富多样。 ( 3 )其后经历汉赋 ,至《史记》的诞生 ,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 ,且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文学 ,奠定了 中国散文文学的发展格局。
(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的骈文 ,是散文的一种特殊形态。延续到唐代 ,散文(古文)与骈文均处于不断消 长变化之中。直到中唐“古文运动”直至宋代又重新倡导古文 ,出现“唐宋八大家” ,形成了多样化的散文风格。
( 5 )元、明的散文发展在复古的大旗下一直进行着观念的论争与拟古倾向 ,强调文与道的统一 ,讲究文章法度 , 并日益陷入一种模拟化的形式文风之中。受此影响 ,明代八股文逐步演化为科举作文之法 ,其基本结构由破题、 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 6 )晚明小品文出现。其创作从思想上卸去“文以载道”的沉重负荷 ,行文上洗净传统古文章法格式 ,以悠然 自得的笔调和漫话絮语式的形态轻松自然地体味人生与社会 ,其语言自由别致 ,并营造一定的艺术意境。影响了 现代散文的形成。
( 7 )清代桐城派散文既是古代散文发展的理论高峰 ,也是古代散文式微的象征。
( 8 )与其他文体革命不同 ,现代散文的兴起是过渡最平稳 ,对传统文体传承、转化得最好的文体。
( 9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现代散文的发展既有以林语堂为主的幽默闲适小品 ,也有以左翼作家为主的“鲁迅风” 杂文 ,还有京派文人团体的艺术抒情散文与散文小品。由新闻体游记发展并形成的报告文学文体的产生 ,是现代 散文发展的重要现象。
(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 ,通讯、特写、回忆录、传记文学等散文类别发展迅速。
新时期散文在“说真话、诉真情” ,以“人”为中心的抒情表达中回归。散文开始“ 向内转” ,真诚抒写情 感、体验、裸露自我的灵魂 ,沟通人性 ,陶冶性情。
这个时期的散文文体的混杂现象越来越多 ,产生了散文文体观念的争论。文体净化论者提出 ,散文应该是一 种以第一人称的“独白”写法 ,真实、自由的“个性”笔墨 ,用来抒发感情、裸露心灵、表现生命体验的艺术性 散体篇章。贾平凹创办《美学》提出“大散文”主张 ,其基本观点为 :一是散文要有大境界 ,反对把散文变成一 种“小摆设” ;二是强调散文广泛面 ,各类题材各种形式都可以进入散文创作 ,从境界、题材、形式的范围内确 定一个“大”字。
知识点二 散文文体的类型
1、古今各种散文门类
( 1 )古代(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中分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 13 类。
( 2 )现代 :小品、随笔、杂感、短评、杂文、通讯、游记、 日记、书信、特写、速写、回忆录、传记、演讲稿 等。
2、散文文体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散文分类方法是根据现代散文立意的侧重点不同 ,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
( 1 )叙事性散文
偏重于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很多回忆性的散文、游记性的散文大多属于此类。如鲁迅《藤野先生》、巴金 《怀念萧珊》、冰心《寄小读者》、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等。
叙事性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一是因为叙事性散文在记人叙事时讲究真实性 ,描写的是真人真事 ,很少虚构 ; 二是叙事性散文在叙事过程中具有浓郁的自我主观色彩 ,着重写出作者对人与事的主观感受 ,并直接地表现出来 , 并不需要追求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
( 2 )抒情性散文
侧重于写景状物为主 ,作者多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来抒发情绪 ,寄寓内心的情感。大多数写景散 文都属于此类。如朱自清《绿》、《荷塘月色》 ,杨朔《荔枝蜜》等。
( 3 )哲理性散文
侧重于寓情于理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议论说理时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 ,很好地将抽象的道 理与生动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产生一种理趣之美。代表作家如英国作家培根、法国作家蒙田、我国作家钱钟书等。
此三类以外的其他分类 :一些散文将记人叙事、景物描绘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 ,以致很难明确区分 ,如史铁 生《我与地坛》、贾平凹《丑石》等。所有的分类都是相对的 ,作品本身有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3、除上述三大散文类型之外 ,批评界有时也给散文很多分类的名称 ,如学者散文、女性散文、儿童散文等。
◆ 模块二 散文的特征
1、题材广泛
写作入题非常广泛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和心灵世界 ,无所不包。取材自由 ,不拘一格 ,充分体现了散文 文体的“散”的特征。散文之“散”还体现在散文作者在创作时是很随想式的随手拈来 ,融情思于所涉对象之中。
2、情思串联
散文虽“散” ,但必须要有文体的整体感。虽然文笔灵活多变 ,但情思是一条隐藏着的行文主线。 3、文辞优美
现代散文最初又称“美文” ,说明散文的言辞必须优美 ,阅读时让人赏心悦目。
传统散文在章法、句式和节奏上更加讲究 ,特别适合抑扬顿挫地阅读 ;现代散文同样有良好的阅读节奏感、 精彩的文句修辞 ,时常成为初学写作者的范文 ,体现文章形式美的特征。
◆ 模块三 散文的创作
1、散文与小说、诗歌不同的“散体”特点
散文的散不仅指写作的主题和结构上可以随意 ,而且指写作的表达形态上 ;诗歌 ,要有强烈的情感、核心的 意象、凝练的结构 ,以及抒情的主要表达形态 ;小说 ,要有深度的生命体验、结构的复杂有序 ,和主要的叙事手 段来完成。散文可以没有主题 ,漫无目的地写 ,自由无羁 ,没有限定形式和套路
2、散文创作的一般方法要领
( 1 )学会描写 ,倾注主体情思 ;( 2 )学会提炼意象 ,巧妙传达情思 ;( 3 )借助多重艺术手法 ,丰富情思的内 涵 ;( 4 )学会运用散体式的语言之美。
知识点一 学会描写 ,倾注主体情思
无论是记人叙事或者写景状物 ,散文写作都需要有细腻的描写本领。散文的核心是要表现情思。
1、散文的情思与诗歌的情感的区别
散文的情思和诗歌表现的情感不同 ,也不是单纯借助抒情来表现的 ,而是要呈现或裸露作者内心经历与生活 情感沉淀之后的真切感悟。
2、如何练习描写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力和真挚的生活态度。描写不只是一种揭示事物的工具 ,更是揭示我们对事物认识背 后的生命感悟。
文学写作中的描写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动态感 ,它表现的是静中之动。文学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跟历史记录不同 , 它更注重作者感受到的可能性 ,是人倾注在事物身上的生命感。所以 ,在学习对事物的描写时 ,必须要找到在对 象身上的那种动态感 ,即写作者内心意识到的生命流动感。
知识点二 学会提炼意象 ,巧妙传达情思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因此不能因为行文随意散漫而造成枝节蔓延、描绘繁冗、思绪泛滥 ,通过提炼 意象来传达情思就显得比较重要。
散文意象的提炼 ,靠的是作者内在的情思。如朱自清《背影》一文 ,把对父亲的怀念全部固定在这一“背影” 里 ,以致“背影”成了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父爱的象征。
知识点三 借用多重艺术手法 ,丰富情思的内涵
叙事性散文经常运用独特的视角 ,不光是叙事中的视角 ,如人称和聚焦的变化 ,更是选材立意的视角。如贾 平凹的《丑石》 ,文章情、事、理相结合 ,在生活中发现“以丑为美”的生活哲理 ,赋予了散文独特的叙述视角。
抒情性散文经常运用意境营造的手段。散文的意境是情、景、理的统一。如法国乔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
哲理性散文则经常借鉴象征化的手段。散文化的象征手法喻体清晰 ,形象生动。其象征仍然是作者表达情思 的一种凝聚 ,追求的是情、事、物与理的融合。如冰心的散文《谈生命》。
知识点四 学会运用散体式的语言之美
1、散体式的语言之美
散文化指的是散体式的语言形态。散文的语言本色、 自然 ,更贴近生活。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 ,作者切忌行文放任 ,拖泥带水。而要讲究朴素、简练、优美、隽永。朴素指自然流畅 , 简练指语言干净利落 ,隽永指语言耐人寻味 ,优美指语言富于审美效果 ,富于音乐美。
2、“文如其人”的语言风格
( 1 )文学语言均是个性化的语言 ,真正能“文如其人”地显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则是散文式的语言 ,如冰心 散文《谈生命》的清新自然 ,丰子恺散文语言的朴实 ,乔治·桑散文语言的华丽 ,朱自清既有《荷塘月色》的典 雅 ,又有《背影》的朴素。
( 2 )散文语言有种本色的美。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犀利的杂文语言、周作人学者式从容舒展的语言、郁达夫传统 文言式的典雅、巴金散文语言的洗练。这就要求写作者在生活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 受。同时 ,多在生活中学会活泼的口语和典雅的文学语言 ,努力做到表达自如 ,谈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