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37、余秋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答:思想: 余秋雨散文的第一个特点是他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文化苦旅》开篇的《道士塔》和《莫高 窟》,表明作者一方面为灿烂的中国文化骄傲不已 ,同时又以极其沉痛的笔调记叙莫高窟屡遭洗劫的不幸, 这种矛盾心境的背后 ,则是作者对中国文化自身先进与落后因素并存的无奈与体认。
第二个特点是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史”的重视。但余秋雨笔下的“历史”并 不是独立存在的。他的散文自人文山水出发,最终归结到对文化的思考,历史只是文化的附丽物。他笔下 的历史又不单单是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而是经过他的审美眼光过滤过的历史。在他讲述历史的过程中, 读者不难感受到某种相当浓郁的、展示人生或命运(包括历史命运)的思情气息 ,一种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的 审美冲动。究其实 ,余秋雨是在“感悟”历史。
第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在散文中所表现出的理性精神。文化散文之所以不同于学者散文,其区别之 一是,二者虽然同样需要文化知识构架的支撑,但前者更需要有一种文化精神,要求作者用现代人的眼光 和情怀来观察生活、思考历史和把握时代,并倾注进个性和“ 自我”色彩。在余秋雨的散文里。经常可以 见到洞幽烛微、层层深入、充满哲学思辨和独特体验的理性精神闪光点。余秋雨是诗人也是学者,他对自 己所钟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倾注了相当的激情。与此同时,学者的理性使他的激情不至过于泛滥,反而促成 了他在文化哲学层次上的生命体悟和独到见解。
艺术特色: 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主要归功于他的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 可见思维的机智的散文语言。余秋雨散文的另一特色就是采用了小说式的叙事形态。
38、20 世纪 80 年代“探索戏剧”的主要成就
答:一、在“荒诞剧”《屋外有热流》获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之后,“探索戏剧”的艺术探索走向更为广 泛而深入的层面。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高行健的《绝对信号》、《车站》,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 剖析》。贾鸿源、马中骏的《街上流行红裙子》等 ,这些作品在实践现代戏剧手段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
二、“探索戏剧”的创作出现了至今看来仍不失其经典地位的话剧: 由高行健创作、北京人民艺术剧 院演出的《野人》,王培公、王贵的“青年戏剧”《WM(我们)》。刘树纲编剧、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一 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陶骏、王哲东等人编剧、上海师大学生自编自演的多元组合剧《魔方》,孙惠柱、 张马力的“心理分析剧”《挂在墙上的老 13》,马中骏、秦培春的写实、象征并存的“异面融合剧”《红房 间白房间黑房间》以及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等,这些戏剧一同构成了新时期戏剧史上最为亮丽的 一页。
39、沙叶新剧作的主耍思想和艺术成就
答:沙叶新是一个敢于直面生命真实的作家,“寄深情于现实”是他一贯的艺术准则 ,而选择一个新颖的 方式或者角度 ,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现实的独特理解 ,更是沙叶新的话剧一直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
沙叶新的《陈毅市长》以一种巧妙的结构方式将这位革命家的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真实丰满,这种 结构就是他自己所谓的“冰糖葫芦式”的戏剧形式。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在于,沙叶新在对伟人“陈 毅”的表现中,避免了神圣化和某种人为的拔高倾向,而是把陈毅的世俗意味用生活细节作出了传达。这 种生活化的表现非但不会抹杀陈毅的个性。相反,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因此跃然纸上。这种人物表现 方式在沙叶新的另外一部剧作《马克思秘史》中 ,再一次得到成功体现。
沙叶新创作的《寻找男子汉》带有一种幽默喜剧的色彩 ,但在那种看似现实感极强的生活事件背后 , 正是作者对于民族文化底蕴的审视与反思。在此之后,沙叶新开始以轻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某种关于宏观 整体文化的思索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话剧的通俗意味和哲学深度。
他的《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在走向低谷的话剧写作现象中显示了它的实力。 在这部充满着绚丽的 想象和哲理意味的剧作中,作者显然是付出了他的激情与心血。无论如何,在这个戏剧的艰难生存期.沙 叶新的艺术选择为话剧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依》当成为新时期话 剧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
40、高行健在戏剧艺术探索上的主要成就
答:一、在新时期戏剧的艺术探索过程中,高行健是一个坚持时间最长,并且兼具了理论与创作实践双重 能力的作家。在话剧写作领域,高行健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彼岸》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探索 戏剧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在理论方面,他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现代戏剧手段初探》也显示了 不俗的眼光。 他的每部剧作从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到戏剧格式上都有所不同,变化和变化中的创造是高行 健话剧写作的一个准则。
二、作为最初的话剧作品,《绝对信号》引人注目的是剧作新颖的形式意味 ,这首先表现在它打破了 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 ,将原来那种情节上的封闭进程(“发生一发展„高潮一结局”的流向)改为一个过去、
现在、未来交叉重叠、多维并举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是借助于想象、回忆、独白、心理展示等多种方式 完成的。其次,演出过程中使用“小剧场”的演出方式 ,即将舞台安置在观众中间,演员可以在观众席和 舞台之间来回走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第四堵墙”,大大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三、如果说《绝对信号》在主题和某些手段上还存留着传统话剧的成分的话 ,那么,《车站》则更为 典型地运用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表现方式。《车站》的戏剧结构和故事方式都有些类似于贝克特的《等待 戈多》,只是等待的对象变成了一辆迟迟没有停站的公共汽车。十年的生命在白白的等待中耗损掉了 ,大 多数的人在时间的消耗中牢骚满腹,却从不付诸行动。只有一个“沉默的人”,在公共汽车没有停靠之后, 从车站开始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他响彻舞台的有力的脚步声是一个警示 ,同时也是对那些充满惰性的等待 者的批判和嘲讽。《车站》的情节更为淡化 ,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状态;这部剧作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人物 性格刻画不再是话剧表现的主要任务。所谓的人物形象,在剧中不过是某个具体身份、职业和声音的符号, 通过这些信息传达的是对于社会与人的整体观照,这一观照以复杂、多维的形态 ,隐喻在出场的角色行为 与角色言语中。
四、在高行健所有的戏剧作品中,《野人》应该说是最为成熟的一部。它是多声部哲理剧的一个典范。 《野人》即是作者从不同侧面出发 ,对现实和历史作出的一次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野人》的结构庞杂 而开放,舞台表现技巧大胆新颖,其中融入了歌舞、音乐、民谣、哑剧、说唱等多种手段,这一切使这部 剧作更富有艺术张力。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