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 1978-2000 )
1、 “反思小说” 【 1204】★
2、 “寻根小说” 【 1404】★
3、 新写实小说 【 1410】★
4、 改革小说 【 1610】★
5、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 1304】★
6、 马原的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 1404】★
7、 韩少功《爸爸爸》的人物塑造与文体特色 【 1404】★
8、 张承志小说的诗化特征 【 1704】★
9、 张贤亮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题内涵 【 1710】★
10、朦胧诗 【 1504】★
11、“第三代诗人” 【 1704】★
12、舒婷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 1604】★
13、“朦胧诗”的特色 【 1610】★
14、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 1204】★
15、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 1504】★
16、张中行散文“三话”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 1510】★
17、“探索戏剧” 【 1510】★
18、 四川诗群 【 1810】★
19、简述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艺术特点。 【 1810】★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 ( 1978-2000 ) | 第 二 节新 时 期 小 说 | “ 反 思 小说” | “反思小说” 【 1204】★【名词解释】(1)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2)代表作品有茹志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 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3)对解放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 的批判与反思,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 |
“ 寻 根 小说” | “寻根小说” 【 1404】★【名词解释】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 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 学"。 | ||
新 写 实 小说 | 新写实小说 【 1410】★【名词解释】(1)“新写实小说 ”的创作发生于 80 年代后期;(2)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大多采用避免明确价值判断的冷静叙述;(3)代表作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 等。 | ||
改 革 小 | 改革小说 【 1610】★【名词解释】 |
说 | (1)1981 年前后兴起的一种小说潮流,以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 长上任记》等为代表。(2)及时反映各个领城的改革进程及其引起的社会变革、价值冲突 及心理震荡。(3)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 形象的塑造。 | |
汪 曾 祺 小 说 的 艺 术 风 格 |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 1304】★【简答】(1)汪曾祺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情节淡化,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 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2)小说具有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3)语言具有诗化特征,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 神。 | |
马 原 的 先 锋 小 说 的 艺 术特点 | 马原的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 1404】★【简答】(1)在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 ”的形象,并以此来拆除真实与虚构 之间的界限,使得小说呈现出既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2)所叙述的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关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段,这些 片段只是靠马原的叙述“强制性 ”的拼合在一个小说中。(3)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他的故事 因此也丧失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备的意义。 | |
韩 少 功 《 爸 爸 爸》 | 韩少功《爸爸爸》的人物塑造与文体特色 【 1404】★【简答】(1)《爸爸爸》塑造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呈现了一种具有远古意识、 初民思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人性中的愚昧、蛮荒、冥顽 不化的 ” 集体无意识“;(2)作品通过象征等手法,营造出神秘诡异的艺术氛围,启发读者 去思考更深层的意蕴。 | |
诗 化 特 征 | 张承志小说的诗化特征 【 1704】★【简答】(1)小说有着强烈的节奏感;(2)小说突出运用了诗的表述方式,以诗的精神来结构小说,从而 达到了诗的境界;(3)以哲学家的抽象思辨、历史学家的宏观视野赋予小说深刻的“暗 示 ”内涵,从而使小说达到形而上的层面,具有崇高的、悲剧性的、 神圣的审美效果。 | |
主 题 内 涵 | 张贤亮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题内涵 【 1710】★【简答】(1)有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2)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诠释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展现知识分子在 与体力劳动者的接触中,以及他在自身的体力劳动过程中所引起的心 灵变化,理性色彩浓;(3)通过马缨花等女性形象,讴歌了劳动创造人、劳动人民塑造知 识分子品格和灵魂的哲理; |
(4)描写知识分子在磨难中所承受的灵魂洗礼,表现了他们对自我 价值和自由意识的寻求,对“左 ”倾路线给人的残害进行了深刻大胆 的揭露和抨击。 | |||
《 红 高 粱》 | 简述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艺术特点。【1810】★【简答】(1)描写农民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原生态的生命意识,拥有着“红 高粱 ”般的生命力。(2)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在最惨烈处采用“反讽 ”的技巧,以 轻松甚至幽默调侃的笔调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之富有多义的审 美意蕴。(3)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充满了象征、隐喻。森林般的红高 粱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而每个人物和画面俊充满着深 刻的寓意。借鉴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 | ||
第 三 节新 时 期 诗 歌 | 朦胧诗 | 朦胧诗 【 1504】★【名词解释】(1)70 年代后期出现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潮。代表诗人有北岛、 舒婷等;(2)注重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的运用,作品具有朦胧、多义的 特点。 | |
“ 第 三 代诗人” | “第三代诗人” 【 1704】★【名词解释】(1)是 80 年代中后期涌现的一批年轻的诗人,也称“后朦胧诗群 ”、 “后崛起诗群 ”或“新生代诗人 ”;(2)这批诗人大都出生在“文革 ”时期,缺少对社会历史或人生挫 折的深切沉重的内心体验;(3)这批诗人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诗歌群落或诗歌“流派 ”,其中 影响比较大的有“北京诗群 ”、“四川诗群 ”、“上海诗群”、“他 们诗群 ”和“女性主义诗群 ”。 | ||
舒 婷 诗 歌 | 舒婷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 1604】★【简答】(1)书写了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从狂热、迷茫到觉醒、 奋起与追求的心灵历程,也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友情的美丽与忧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彩。(2)抒写了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性和社会内涵。(3)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联想和意象的拼接组合, 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意蕴。《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诗作将个体自我与代表祖国丰富的历史侧 面的平易而又新奇的意向联系在一起,使自我形象和民族形象融合在 一起,密集的意象通过相互关联、转化,层层递进,有力的表达了祖 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历史过程。其他作品例如《土地情诗》、《这也是一 切》等也有上述特色,表现了较强的社会意识和现实关怀精神。 | ||
“ 朦 胧 | “朦胧诗”的特色 【 1610】★ |
诗”特色 | (1)“朦胧诗 ”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它的出现打破了诗歌领域现实 主义一元化局面: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2)侧重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 的追求,也表现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3)艺术技巧上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 隐喻、变形、通感等,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 ||
四 川 诗 群 | 四川诗群 【 1810】★【名词解释】四川诗群是“第三代诗人 ”所形成的影响较大的诗群之一,它包含了 “非非主义 ”、“莽汉主义 ”和“整体主义 ”,其中的欧阳江河、翟永 明、钟鸣和柏桦等较早知名。“非非主义 ”的代表人物有蓝马、何小 竹等,是具有较强理论意识,并在诗学理论建设方面做了不懈努力的 一个诗人群落。“莽汉主义 ”的代表人物有万夏、胡冬、马松,对崇 高和优美的破坏是这些作者创作的主要特征。 | ||
第 四 节新 时 期 散 文 | 《 随 想 录》思想 价值 |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 1204】★【简答】(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 |
特点 |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 1504】★【简答】(1)在古今文明的对比中,体现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2)从人文山水出发,表现厚重的历史感;(3)充满哲理思辨和独特体验的现代理性精神;(4)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可见思维的机智的散文语 言。 | ||
“三话” | 张中行散文“三话”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510】★【简答】(1)“三话 ”是指《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2)“三话 ”以“过来者 ”、“ 当事人 ”的身份讲述了许多不见于 正史的“野史 ”轶事,既写“现代硕儒 ”的嘉言懿行,也写古今才女 的爱情生活。(3)“三话 ”运笔随意,语言自然,不拘格套,形成了富有特色的“ 闲 运 ”风格。 | ||
第 五 节新 时 期 戏 剧 | “ 探 索 戏剧” | “探索戏剧” 【 1510】★【名词解释】(1)80 年代初期,一些剧作家用新的艺术手段表达对于生活和人的 生存问题的思考,创作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索剧作。(2)采用时空灵活拓展、意识流、荒诞派手法等现代戏剧技巧,打破 了传统戏剧的规范。(3)代表作有马中骏、贾鸿源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绝对 信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