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26、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答:首先是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截取了三个历史片断,借以展示三个时代的运命变迁,这是纵向 的时间选择;横向的人物行为表现方面,老舍选择了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地点,即裕泰茶馆正是在这个联系 着广泛生活面的环境中,我们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的行动看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变动。可以说,老舍靠 “一个茶馆三幕戏”埋藏了三个时代。
其次,《茶馆》在艺术上的出色表现还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裕泰茶馆的老板王 利发无疑是这个庞大的人物群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这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中下层生意人形象,拥 有祖上传下来的茶馆 ,但本钱不大 ,为了保住门面 ,他真诚地遵循着父辈的老办法“多说好话 ,多请安, 讨人人的喜欢”,从而养成了委曲求全、 四方逢迎的为人处世之道 ,但他有一定的正义感。王利发奉行祖 传的处世哲学,但并不保守固执。为了茶馆的生存,他也曾费尽心机,不断地进行时髦的改良,但在混乱 不堪的社会状态下,裕泰茶馆每况愈下,最终被霸占,王利发含恨上吊自尽。另外两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当 属常四爷和秦仲义。常四爷是一个旗人 ,为人耿直刚强,豪侠仗义,爱打抱不平,与王利发的个性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但戊戌年间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被当做谭嗣同的余党抓人大牢 ,从此日子越过越穷。 茶馆的房东秦仲义带有新兴民族资本家的色彩。年轻时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 路。卖掉产业,集中资金开办工厂,但是他的设想和计划遭遇了一次又一次阻碍和打击,最后他的工厂被 国民党当做“逆产”没收了 ,秦仲义剩下的也只有诅咒和愤怒。
最后,《茶馆》在语言方面体现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所达到的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老舍的话剧语言 都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朴素流畅而又韵味十足。同时,老舍非常注重人物 对白的性格化和个性化呈现。
27、分析浩然的《金光大道》所表现出的“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特征
答:《金光大道》是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所表现出的特征有: 首先表现在文学观念上 ,把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只求作品的实用价值 ,放弃文学的审美功能,颠倒生活与观念之间的关系,视观念重于生活、先于生活。将“文革”时期推向极致的斗争氛围推演到农 业合作化前后 ,运用“文革”时期推向极致的斗争哲学去图解 20 世纪 50 年代的农村生活 ,将原本丰富 复杂的社会存在和生动多彩的文学世界,纳入一切斗争化的模式,充分表现了“文革”文学的斗争主题。
其次。在艺术构思上,《金光大道》集中代表了“文革”文学的构思模式。为了宣泄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主题。作者殚精竭虑编制三级斗争、两条线索这种结构模式 ,显然是将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期的农村 生活 ,统统归结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 ,渲染斗争的广泛性、尖锐性、复杂性。
最后 ,按照“根本任务论”,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高大泉贯穿《金光大道》首尾 ,是作者竭力 刻画的杰出人物,聚集着“文革”英雄的全部特性。他不仅“高”、“大”,而且“全”,不仅成为政治上对 敌斗争的楷模。而且成为社会道德的榜样。无可否认,高大泉是《金光大道》坚持“根本任务论”而产生 的炙手可热的品牌,是“文革”文学中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范式。在他身上的确倾注了作家出色地执行“根 本任务论”的心血 ,完满地体现了“文革”文学的追求。
28、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和主要成就
答:(1)新时期小说拥有一支阵容强大且不断补充新的血液的作家队伍。老、中、青三代作家,他们之间在 文学观念等方面虽然不乏差异,甚至偶有交锋,但他们共同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 大贡献。
(2)新时期小说创作的题材领域不断开拓和突破 ,反映了广阔的生活领域。
(3)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流派纷呈 ,气象万千。
(4)新时期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丰富多样。:一是纵向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段;二是横向继承和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比较而言 ,这一倾向更为突出 ,实践者最众 ,成就也最大, 对于文学观念的解放和使我国文学适应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缩短和世界文学的差距有着不可低估 的意义。尚需指出的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方法已经更趋开放 ,它通过对现代主义以至后现代 主义某些艺术技巧的广泛吸纳获得了新的表现形态 ,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5)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新时期小说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批判民族“痼疾”、重铸民族灵魂以及人道主义的复归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
29、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答:思想: 张贤亮是一个喜欢将自己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会到作品之中的作家。从《灵与肉》开始,作 者就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一个生活中的重大命题——知识分子在与体力劳动者的接触中,以及在 他自身的体力劳动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灵变化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因此.他的作品理性 色彩很浓 ,当然 ,这个理性色彩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感性生活的描写之上的。
艺术特色: (1)作者在描写中糅进了风俗画的描写 ,使之与环境、人物心理形成一个诗意化的境界 ,增强 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可读性。如他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大西北高原风光与风土人情,充满着各种情调和诗意。
(2)人物心理世界的剖示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这主要是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所致:如旁白、 自 白、对白,更重要的是作者有深入人的潜意识和性意识层面进行艺术表现的胆识,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 现技巧 ,同时开掘了人的心理新层面 ,给以后的当代中国小说描写提供了新鲜经验。
30、刘心武小说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
答: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他的成名作,也是新时期小说和“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标志着文学 新的转机。随后刘心武的小说都是揭露社会问题的力作,尽管艺术欠精致,但新时期读者注重思想性心理 使这些作品产生了很大反响。
《如意》,作者在创作倾向上有了很大转变,不再过于追求文学的政治功能,而确立了人性、人道主义 的文化立场。
《立体交叉桥》标志着刘心武的创作有了一个飞跃。时空观的引入使这篇小说开始重视立体、多侧面 地去写人、人的内心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摈弃了人物塑造上的意念化倾向,侯家三兄妹形象的丰富 性在于对人物内心的挖掘深度加强。这篇小说改变了刘心武以往小说中的关键时刻作者总要站出来议论一 番、表明自己的爱憎和判断的弊病 ,而把价值判断完全留给了读者。
较充分地显示出刘心武新的探索成就的是发表的《钟鼓楼》。作品写了北京一个与古老的钟鼓楼联成 整体的四合院中九户居民一天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联系着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普通的京华市民
社会生态景观的缩影。小说在总体上采用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以薛家的喜事作为四合院都市居民一天 里的中心事件,横向上把里里外外三十多个人物串联起来,使各个家庭、各种人物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活 动。作者把《钟鼓楼》结构比喻为“橘瓣式”,貌似各自分离 ,却又能吻合成一。
《四牌楼》是刘心武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写了蒋氏家族的众多个体及其相关群体的悲欢离合, 生死歌哭.折射出 20 世纪北京都市文明的变迁。作者运用了自叙传的文体 ,客观冷静 ,严酷悲悯又忧伤 的叙述语调加深了它的自剖和忏悔色彩 ,对知识分子边缘化进行了冷静反思。
刘心武在艺术表现上一直追求中和之美,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变革和守旧间多取其中点,不断积 极探索。刘心武的很多作品有理想主义的象征韵味,《如意》中的“如意”,《钟鼓楼》中笼罩全局象征人 世沧桑的钟鼓楼,《四牌楼》中象征人类超越欲望和难以超越的局限的四牌楼等都寄托了刘心武对人生社 会终极价值的叩问 ,袒露了作者对文学、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