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2

2024-09-04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06

【自考课程名称】写作(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一部分   小说

◆ 模块一   小说文体概说

知识点一   小说的定义与演变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散文体书写的 ,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展现人类生活画面及其意义的虚构故事。 2、小说的要素及地位

小说的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在现代文学文体中居首位。它是以叙事性为主导的文学文体。核心是讲故事 ,古典小说理论强调情节为 小说的第一元素。

知识点二   小说文体的类型

1、古典小说类型

( 1 )从形式上分 :笔记体小说、章回体小说 ;

( 2 )从语言上分 :文言文小说、 白话文小说 ;

( 3 )从题材上分 :世情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神魔小说、谴责小说等。

2、现代小说类型

( 1 )按篇幅长短分(最有影响的分类) :①长篇小说 :篇幅长 ,容量大 ,结构复杂 ,适合反映开阔的社会生活   和复杂的时代内容 ,揭示深刻的生活意蕴和社会发展规律。②中篇小说 :篇幅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 ,具有中等叙   事规模 ,一般在 2 至 10 万字的容量。③短篇小说 :篇幅较短 ,结构独特 ,多截取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段和侧   面加以反映 ,小说内涵富有凝聚力 ,一般在两千至两万字的容量之间。④微型小说 :也叫小小说 ,篇幅极为短小 , 情节单纯 ,往往只展现事件的某个瞬间或细节 ,表现出“一粒沙中见世界”的艺术妙处。

( 2 )按小说要素的侧重点不同划分 :情节小说、心理小说、背景小说 ;

( 3 )按小说发展历史的实际划分 :①五四时期 :书信体、日记体、自传体等 ;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乡土小说、 抒情小说 ;③30 年代 :社会剖析派、新感觉派、京派小说 ;④50-70 年代 :革命历史小说、农村题材小说 ;⑤  80-90 年代 :社会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先锋小说、新写实、女性小说、新历史小说等 ;⑥此外 ,随着科技  的进步 ,出现科幻小说、悬疑推理小说、网络小说等。

◆ 模块二   小说的文体特征与阅读策略

知识点一   小说的文体特征

1、虚构性的情节

小说作者通过对情节的虚构 ,巧妙设置种种圈套、巧合、悬念、冲突等 ,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地反映 出来。小说在看似虚构的情节设置中 ,真实地透露出了社会的本来面目。

2、体验式的人物

人物是小说文体表现的核心要素。作者对情节和环境的种种虚构设置 ,均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物性格或命运 发展的情感逻辑过程。人物形象的塑造显示着作者对社会生活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是小说作品能够发挥持久生命 力的关键点。

3、具有生命感的自由时空

小说作品展示的是一个由作者想象所创造的独特的小说世界 ,所有漫长离奇的情节和丰富杂多的人物形象 , 均包容在这个小说世界之中。小说开头总是带来无限的预期 ,结尾带来无限的回味 ,这之间正好构成了一种自成  一体的小说空间。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生存均离不开这种动感的时空背景。

小说具有更广阔的题材领域和表现空间 ,时间上具有极大的自由 ,小说还可以自由地选择和转换透视生活的

视角。通过自由的时空呈现和视觉转换 ,将复杂丰富的生命形态更充分地展示出来 ,从而多侧面、多视角地反映 生活 ,这是小说文体独具的优势。

4、形象而多层次地揭示生活的意义

小说揭示生活的意义 ,或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评价 ,是将这种评价渗透到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或情 节结构之中 ,通过人物独特的命运来展现作品的主题。优秀的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蕴和情感内涵常常是丰富的、 多层次的 ,如《红楼梦》。

知识点二   小说的阅读策略

1、努力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

2、应当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主要人物的言行、各自地位 ,人物间相互关系及性格、情趣与思想。

3、关于小说的思想和主题 ,看作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涵。

4、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

5、此外 ,关注小说的语言风格、环境描写、细节刻画以及各种表现技巧的运用。

◆ 模块三   小说的写作

知识点一   如何形成故事情节

1、概述

将生活故事化是叙事文学形成的基础。小说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文学样式 ,主要通过创造一系列以时间链条  相连接的人物动作和事件 ,将世间百态的生活原型 ,情态万种的人生滋味编织成一幕幕生动感人的场面和故事 , 引导读者去了解社会 ,陶冶情感 ,品味人生。

2、情节形成的两个条件 :时间上的序列 ,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3、如何构思情节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就是将一个素材 ,或偶然发生的事件作为结果 ,去探求它的原因和动机 ; 或者将这个事件作为原因 ,去推想它的结果 ,就可以形成最基本的情节单元。

情节的另一个要素是行动。发现、突转、偶然、巧合也是构成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情节在特定的场面中展  开 ,通过环境与动作的相互作用构成情境。此外 ,生动丰富的细节描写作为创造情境的要素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 也是小说区别于叙事诗和戏剧文学等体裁的重要特点之一。

知识点二   如何塑造人物

(一)人物在叙事性作品中的地位

1、以情节为中心或非心理性的叙事作品

这种叙事作品中 ,人物性格与行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没有不付诸行动的动机和欲望。如贪婪——索取财富。 2、以人物为中心或心理性的叙事作品

这种叙事作品中 ,人物性格会在叙事线索中得到多方面展示。

这类作品中 ,性格的因果律往往取代了情节的因果律 ,成为支配人物行动的依据。如 ,安娜·卡列尼娜受性 格驱使 ,最终不以作者意志为转移地扑向列车轮下。现代小说还可以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使人物的 精神世界展示得更加充分 ,性格层次更加丰富。

( 二 )人物在叙事性作品中的功能

1、行动元

法国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提出了神话的行动元模型 ,将叙事作品中的角色根据其在情节中的功能归 纳为三组行动元。即主体/客体 ;发送者/接受者 ;辅助者/反对者。这里所谓行动元即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 单位对故事进程产生推动作用的功能 ,也就是说 ,在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作品中 ,人物其实只是情节链条上的一 个功能符号。一个角色有时可以承担多个行动元 ;一个行动元有时候也可以有多个角色来构成。

2、人物形象(角色)

小说通常借助情节中的突变将人物推出生活的常轨甚至推向命运的极端 ,使之在特殊情境下接受考验 ,使人 物性格中那些隐而不显的因素得以体现 ,发现隐蔽在人物感情或性格结构深处的秘密 ,从而使人物的个性更加鲜

明地凸显出来。人物性格不属于叙事逻辑上的时间链条 ,但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叙事链条仍然产生重要影响。

( 三 )人物塑造类型 :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这种分类是英国小说家理论家福斯特提出的。

1、圆形人物

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其性格有形成与发 展的过程。如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简·爱》中的简·爱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等。

2、扁形人物

有时也叫类型化人物或漫画式人物。多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 ,人物性格呈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意  念或特性 ,人物只是为了某一个固定念头而生活在种种的矛盾冲突之中。多用集中、夸张、巧合等艺术手段塑造。 扁平人物塑造的效果有两点 :一是容易辨认 ,二是容易记忆。

知识点三   小说的叙述模式

(一)如何改变叙述时间

主要有叙述时间的次序、节奏、频率三种情形。

1、叙述次序

叙述时间 ,也就是作者在虚构世界中自由讲述的时间。跟这一时间概念相对的是故事时间 ,即故事内容中发 生的时间。

两种时间长度的关系变化构成叙述形式的变化 :即顺时模式和错时模式。叙述的顺时模式即叙述时间与故事 时间相对应 ,即故事是从前到后发展的 ,叙述也是按此顺序来讲述的 ,没有构成时间次序上的变化。错时模式是 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次序不相吻合的状态。

现代小说在叙述时间的交错上主要有两种情形 :即回叙和预叙。回叙 ,即对往事的追述 ;预叙 ,即对未来的 暗示与预期的叙述方法。

2、叙述节奏

叙述时间的快慢即叙述的节奏 ,也叫叙述跨度。即文本虚构时间里的事件实际时间与叙述话语时间的比率。 它由快到慢衍生为五种情形 :

( 1 )叙述停顿为描写 ,故事时间停滞 ,比率无限小 ,节奏极慢。

( 2 )铺张叙述 ,对一段较短的故事时间充分展开叙述铺陈 ,比率变小 ,节奏慢。

( 3 )场景对话 ,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比值约等于一。

( 4 )概括叙述 ,叙述话语把一段故事的时间压缩为主要特征的描写 ,则叙述时间比故事时间短 ,比率变大 ,节奏快。

( 5 )叙述省略 ,故事在叙述中以沉默跳过 ,比率无限大 ,节奏极快。

3、叙述频率

故事虚构的讲述时间是可以重复的 ,不断地被讲述、引用、强化、忽略、合并等。这就叫做叙述频率 ,它指 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话语中是否重复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叙述频率有以下几种情形 :

( 1 )单指 :如“这天早上我起得很早。”

( 2 )反复 :如“昨天我去了海边 ,今天我又去了海边。”

( 3 )重复 :如《祝福》中祥林嫂在小说中的话语重复 ,“我真傻”一段 ,表示人物心理内心的困扰。

( 4 )复指 :如“我连续三天早上都碰见他”。

( 二 )如何改变叙事空间

改变虚构故事的空间问题 ,即是寻求在小说文本世界中的叙述视角问题。叙述空间的呈现方法 ,一般根据叙 述者与人物形成的视角关系 ,存在三种类型的叙述视角 :

1、无聚焦或零聚焦

即是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叙述者>人物。

古典小说中叙述者通常是扮演一个说书人的角色 ,讲述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等。现代小说中 ,也有作者喜欢 用这一聚焦方式 ,讲述一些亲历亲闻的事。此时 ,叙述者总是站在一个时间的制高点上 ,讲清所有的过往。

2、 内聚焦

即是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叙述者 =人物。这种情形又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形 : ( 1 )固定式 :即在小说讲述过程中 ,叙述者始终只是固定在一种身份上。如现代小说中的日记体、书信体等。   ( 2 )不定式 :即在小说讲述的过程中 ,叙述视角变化不定 ,一会儿站在这一人物的角度叙述 ,一会儿又变换了   一个人物视角来叙述。如钱钟书的小说《猫》中的片段 ,鲁迅小说《离婚》中的片段。

( 3 )外聚焦 :即是叙述者说的比人物知道的少。用数学公式表示 :叙述者<人物。常在侦探、悬疑小说中出现。

( 三 )如何选择叙事动作

作者在虚构一部小说文本世界时 ,已经不是现实中的作者了 ,而是叙事的代言人。在创作中 ,作者忘却了现 实的自我 ,会在文本世界中寻找合适的代言人角色 ,即叙述者。它是作者在文本世界之中观察世界的角度。

1、叙述者

即是作者在具体作品中的叙述身份 ,但作者不能简单地等同叙述者。他们之间隔了多重的距离。做一个由外 到内的排列则是 :

( 1 )现实作者 :作品署名的人 ,指向现实或历史中存在的人。

( 2 )隐含作者 :进入写作状态的理想作者 ,或阅读作品时读者期待的作者。

( 3 )叙述者 :具体的作品中发出叙述动作的人

( 4 )人物“我” :具体的作品中被叙述的人。

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中存在不同的叙述者。一般而言 ,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者大多由作品中的人物担任 ,构 成不同的聚焦方式 ;传统小说中 ,叙述者多是由文本世界之外的局外人 ,如说书者 ,用全知视角的零聚焦方式。

2、叙述动作

小说世界当中有了叙述者的存在 ,自然就会有叙述动作 ,即叙述者的声音。它是叙述动作在作品中的体现 , 经常会在叙述故事内容当中凸现出来 ,构成戏剧化的效果。

如 ,传统小说中“话说某某年间”、“列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 ,咱们下回分解”等 ,均是叙述者发出  的声音 ,即叙述动作。现代小说中 ,尤其先锋小说家的作品 ,经常有叙述动作出现 ,如马原小说《虚构》的开头。